洛欽斯實驗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洛欽斯(A. S. Lochins)1957年以實驗證明了首因效應的存在。他用兩段杜撰的故事做實驗材料,描寫的是一個叫詹姆的學生生活片斷。一段故事中把詹姆描寫成一個熱情並且外向的人,另一段故事則把他寫成一個冷淡而內向的人。兩段故事分別列於下方:
詹姆走出家門去買文具,他和他的兩個朋友一起走在充滿Sunny的馬路上,他們一邊走一邊曬太陽。詹姆走進一家文具店,店裡擠滿了人,他一邊等待著店員對他的注意,一邊和一個熟人聊天。他買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來和朋友打招呼,後來告別了朋友就走向學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個前天晚上剛認識的女孩子,他們說了幾句話後就分手告別了。
放學後,詹姆獨自離開教室走出了校門,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Sunny非常耀眼,詹姆走在馬路陰涼的一邊,他看見路上迎面而來的是前天晚上遇到過的那個漂亮的女孩。詹姆穿過馬路進了一家飲食店,店裡擠滿了學生,他注意到那兒有幾張熟悉的面孔,詹姆安靜地等待著,直到引起櫃檯服務員地注意之後才買了飲料,他坐在一張靠牆邊地椅子上喝著飲料,喝完之後他就回家去了。
洛欽斯把這兩段故事進行了排列組合:
一種是將描述詹姆性格熱情外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寫他性格內向的材料放在後面;一種是將描述詹姆性格冷淡內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寫他性格外向的材料放在後面;
一種是隻出示那段描寫熱情外向的詹姆的故事;
一種是隻出示那段描寫冷淡內向的詹姆的故事。
洛欽斯將組合不同的材料,分別讓水平相當的中學生閱讀,並讓他們對詹姆的性格進行評價。結果表明,第一組被試中有78%的人認為詹姆是個比較熱情而外向的人;第二組被試只有18%的人認為詹姆是個外向的人;第三組被試中有95%的人認為詹姆是內向的人;第四組只有3%的人認為詹姆是外向的人。
研究證明了第一印象對認知的影響。在首因效應中,對情感因素的認知常常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們一般都喜歡那些流露出友好、大方、隨和情感的人,因為在生活中,我們都需要他人尊重和注意,這個特點在兒童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小孩子都喜歡第一次見了他就笑呵呵的人,如果再給予相應的讚揚,那麼兒童就會更加的高興。
洛欽斯實驗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洛欽斯(A. S. Lochins)1957年以實驗證明了首因效應的存在。他用兩段杜撰的故事做實驗材料,描寫的是一個叫詹姆的學生生活片斷。一段故事中把詹姆描寫成一個熱情並且外向的人,另一段故事則把他寫成一個冷淡而內向的人。兩段故事分別列於下方:
詹姆走出家門去買文具,他和他的兩個朋友一起走在充滿Sunny的馬路上,他們一邊走一邊曬太陽。詹姆走進一家文具店,店裡擠滿了人,他一邊等待著店員對他的注意,一邊和一個熟人聊天。他買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來和朋友打招呼,後來告別了朋友就走向學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個前天晚上剛認識的女孩子,他們說了幾句話後就分手告別了。
放學後,詹姆獨自離開教室走出了校門,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Sunny非常耀眼,詹姆走在馬路陰涼的一邊,他看見路上迎面而來的是前天晚上遇到過的那個漂亮的女孩。詹姆穿過馬路進了一家飲食店,店裡擠滿了學生,他注意到那兒有幾張熟悉的面孔,詹姆安靜地等待著,直到引起櫃檯服務員地注意之後才買了飲料,他坐在一張靠牆邊地椅子上喝著飲料,喝完之後他就回家去了。
洛欽斯把這兩段故事進行了排列組合:
一種是將描述詹姆性格熱情外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寫他性格內向的材料放在後面;一種是將描述詹姆性格冷淡內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寫他性格外向的材料放在後面;
一種是隻出示那段描寫熱情外向的詹姆的故事;
一種是隻出示那段描寫冷淡內向的詹姆的故事。
洛欽斯將組合不同的材料,分別讓水平相當的中學生閱讀,並讓他們對詹姆的性格進行評價。結果表明,第一組被試中有78%的人認為詹姆是個比較熱情而外向的人;第二組被試只有18%的人認為詹姆是個外向的人;第三組被試中有95%的人認為詹姆是內向的人;第四組只有3%的人認為詹姆是外向的人。
研究證明了第一印象對認知的影響。在首因效應中,對情感因素的認知常常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們一般都喜歡那些流露出友好、大方、隨和情感的人,因為在生活中,我們都需要他人尊重和注意,這個特點在兒童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小孩子都喜歡第一次見了他就笑呵呵的人,如果再給予相應的讚揚,那麼兒童就會更加的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