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檸檬愛跑步

    北宋。北宋慶曆間,中國的畢昇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這標誌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畢昇的活字印刷術的生產工藝是:在膠泥製成的小方塊上刻好一個個的單字,放在火上燒硬,變成陶活字。平時將這些陶活字裝入紙袋,按照字音韻母的次序排列在木格里,需要時單獨撿出。活字製版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準備好足夠的單個活字,就可隨時拼版,大大地加快了製版時間。活字版印完後,可以拆版,活字可重複使用,且活字比雕版佔有的空間小,容易儲存和保管,畢昇發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擴充套件資料:活字印刷術的意義和任何發明創造一樣,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是有它的社會需要、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的。中國社會進步到北宋時期,由於經濟的發展、商業的繁榮和文化的興盛,都需要迅速地大量地傳播資訊。活字印刷術正是為解決這個社會需要所提出的問題而產生的。印刷術必須用紙和墨。中國早在漢代就發明了紙和油煙、松煙兩種墨。紙和墨的發明為活字印刷術的誕生奠定了物質基礎。戰國秦漢以來出現的印章和拓碑等複製文字、圖畫的方法又為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技術條件。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體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活字印刷術為書籍的傳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為書籍及時有效的傳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活字印刷術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Parenthood520520520

    活字印刷術是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原理,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

  • 3 # 綏綏默默

    北宋平民發明家畢昇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覆試驗,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

    畢昇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像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為了適應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重複的時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可以隨制隨用。

    活字印刷術

    為便於揀字,把膠泥活字按韻分類放在木格子裡,貼上紙條標明。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託,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藥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一個個排進框內。排滿一框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藥劑稍微融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藥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印刷的時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紙,加一定的壓力就行了。為了可以連續印刷,就用兩塊鐵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兩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後,用火把藥劑烤化,用手輕輕一抖,活字就可以從鐵板上脫落下來,再按韻放回原來木格里,以備下次再用。

    畢昇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藥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昇沒有采用。畢昇的膠泥活字版印書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極其可觀了,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

    活字製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準備好足夠的單個活字,就可隨時拼版,大大地加快了製版時間。活字版印完後,可以拆版,活字可重複使用,且活字比雕版佔有的空間小,容易儲存和保管。這樣活字的優越性就表現出來了。

    用活字印刷的這種思想,很早就有了,秦始皇統一全國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詔書,考古學家認為,"這是中國活字排印的開始,不過他雖已發明,未能廣泛應用"。古代的印章對活字印刷也有一定啟示作用。

  • 4 # 歷史風物誌

    活字印刷術的起源

    活字印刷術是大約公元1045年,宋朝的畢昇發明的,起初是以黏土製作,每個字刻一個模,為凸面反體。

    然後用或煅燒,製版的時候,在四邊有邊框的鐵板上放一層松脂、蠟和紙灰,在鐵框上排放鐵條,兩根鐵絲直接放入活字模,放滿後再放另一根鐵條,每根鐵條為一豎行,印刷完了後在拆就行了。

    怎麼快速的尋找字板

    上圖最後一句(左側)提到,“不用則以紙貼之,每韻為一貼,木格貯之。”意思是不用的時候按每個字的字韻放入木格儲存,每格都貼好紙標籤,表示韻目,再用時按照字韻從格子中取出來進行排版,並不是每個字都貼標籤。

    有點類似現在的新華字典,a發音的字在一章,b發音的字在一章,只不過古代的韻還不是我們的拼音。

    活字印刷的發展與應用

    活字印刷發展到後面就有了銅版、木克刻版,公元1299年元朝人王禎用木活字印刷六萬字的《旌德縣誌》100部,公元1322年浙江奉化縣尹馬稱德,用十萬木活字,排印《大學衍義》四十三卷二十冊。明代用木活字排印的印刷物包括《壁水群英待問會元》、《四友齋叢說》、《晏子春秋》、《小字錄》、《欒城集》等。公元1733年雍正詔令制木刻活字。253500個木刻活字,在一年內全部完成,排印了2300卷《武英殿聚珍版叢書》。金簡在圖文並茂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書中記述造木活字的程式。活字印刷術的應用讓古代的印刷業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5 # 梓元小維

    這個問題可是會暴露年齡的喲。

    一談到活字印刷,很多人會想起沈括《夢溪筆談》中的活字印刷第一人畢昇和他的活字印刷版,但實際上在三十多年前,很多單位都有打字員一職,他們所使用的並不是現在通用的計算機和印表機,而是打字機和油墨印刷機,我們完全可以將它看成是活字印刷的升級版。這個在我很小的時候有幸見過,當時還請會打字的奶奶幫忙做過試卷呢,現在就簡單的透過回顧她的操作流程來給你解釋一下活字印刷術。

    首先,她是有一盒一盒的鉛字字模的,與畢昇的活字版不同的只是一個是金屬做的,一個是粘土烤制的。每一盒的鉛字都是有規律的和特定擺放的,用之前從對應的盒子裡拿出所需鉛字,用完後再把鉛字放回原來的位置。對於找不到的字有時候還會使用拼字或者在蠟紙上手寫的方式補足。

    中文印表機所用鉛字粒

    與畢昇前輩不同的是,她不需要把整版的活字都一次性的放到固定大小的印刷框內(尺寸根據所需篇幅而定),她只需要把對應的字模放到打字機上蠟紙對應的卡槽裡,然後透過打字的動作把字印到蠟紙上。而相對而言,早期的活字印刷更易操作,只需要按照內容排版即可。

    活字印刷的排版

    排版完成後,活字印刷使用的是在字模上直接刷油墨,然後將空白紙放置其上,透過碾子將字印在紙上而實現;而現代打字機則是使用蠟紙,表面塗上油墨來將字印於紙上,二者雖有差異,但原理是一樣的。

    塗油墨於字模上

    活字印刷由於將油墨直接塗於字模上,工作完畢後需將字模清潔乾淨備下次使用;而印表機所用的是蠟紙翻版印刷,規避了對字模的汙染,不必頻繁清潔,這也避免了對鉛字模的磨損。

    中文打字所有蠟紙油墨機

    寫至此突然發現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正是由於英文使用的是二十六個字母,而我們使用的是方格字,所以活字印刷對於老外來說,每個字需要重複製作很多,而打字機就完全可以降低他們的字模儲備要求,而對我們而言,無論活字印刷還是列印,都需要大量的字模。所以建國初期,那些革命先賢才會將拼音作為一個戰略發展方向,系統的制定,強制的推行至今。關於此,您如何感想?

    “正”字字模(字是反向的喲)

    ———————————

    前年當年幫忙打卷子的奶奶過世了,回答此問題時,多次思及她當年的音容笑貌,有些感傷,難免有些語句不通,條理不清之處,如有疏漏,望請諒解。

    ——————————————————————

    問題萬萬條,原因千千種,縱是萬千因,只析頭三個。我是梓元,真心為您答疑解惑。只論主因,無關大小,如君惺惺惜,亦請多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拱形馬賽克瓷磚怎麼鋪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