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微安卡拉
-
2 # 欣然育兒
什麼算窮?什麼算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們過多的把貧富用在經濟和物質上面,對於孩子,很多人認為富養就是給他充足的物質基礎,讓他吃得開心玩得痛快,但是家長卻忽略了孩子真正缺少的是什麼。
孩子的成長需要關愛、需要安全感、需要成長經歷,給予孩子他們需要的,就是富養。
充足的關愛和陪伴充足的關愛和陪伴,能夠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能夠讓孩子身心發育更完善。一堆的零食和衣服,比不過爸爸媽媽對孩子的一個擁抱和陪伴。富養孩子,就是給他們足夠的愛和陪伴,陪他們讀一本書、陪他們做一幅畫、陪他們做一做親子游戲。
豐富的知識供給富養孩子,就是給他們豐富的精神食糧,讓他們像海綿一樣把自己吸得滿滿的,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裡快樂暢遊。富養,就是要給他們需要的知識、學識和修養。
豐盛的成長宴席富養孩子,就是要帶孩子去各地地方轉一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帶著孩子出去走走,讓他們開闊視野,增加學歷,才能不會被物質和金錢矇蔽雙眼。
足夠的支援與信任富養孩子,就是要讓他掌握足夠的承受挫折的能力、獨立的能力。放開手,給他們足夠的信任和支援,讓他們自己去做,失敗了也不要緊,他們還小,承受得起失敗。
經濟和物質的富足,終究逃不過耗盡用光的結局,所謂的富養,其實很簡單,精神富足、物質適度而已。
-
3 # nana雜貨鋪
人們常說女孩要富養,男孩要窮養,窮養男孩,就是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樣的男孩才可以擔當大任!富養女孩,就是要在物質上開闊其視野,精神上豐富其思想,這樣的女孩才能獨立自主、見多識廣、高雅睿智、一生幸福!
但是,現在很多人把這句話簡單的理解要給女孩足夠的物質滿足,這樣女孩子將來才會嫁個經濟條件好的老公,男孩要多受苦,將來才有一番作為。這樣的理解就太偏頗了,過於斷章取義。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富養?
1972年,加州大學的心理學家馬克·羅森茨威格和他的同事們做了一個環境與大腦相關性實驗。
研究人員設定了三種不同環境。“標準環境”中,幾隻小白鼠共同生活,沒有什麼其他設施。在這個標準之上和之下,分別是“豐富環境”和“貧乏環境”。其中,“貧乏環境”是相對隔離的空間,裡邊只有一隻小白鼠;“豐富環境”則有各種滾輪、滾球、上下軌道等玩具。
無論哪種環境,都提供了同樣充足的食物和水,並且,選擇的這些小白鼠條件相同,排除了基因差異的影響和一些不必要的干擾因素。
經過一到兩個月的觀察,研究人員發現:在“豐富環境”中生活的小白鼠,大腦皮層更重、更厚,大腦中的神經突觸更大。
此外,心理學家抓來了野生的老鼠,一部分放在實驗室的籠子裡,一部分放回野外,做了定位追蹤。在對比後發現:野外成長的老鼠的大腦,比實驗室“豐富環境”下的老鼠還要更發達。
也就是說,環境確實對大腦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在豐富環境中,大腦皮層更重、更厚,神經突觸也更大。 這是因為,越複雜的環境,大腦需要學習的資訊量越大,這些資訊在微觀層面,實際上是一次次的神經訊號刺激,它不僅讓神經突觸增大,也讓腦細胞加快生長,從而促進大腦皮層的加重加厚,人越來越聰明。
所以,真正的富養孩子是讓孩子多接觸複雜的環境,多嘗試不同的事物,培養思考的習慣,教給他獲取資訊的能力。越是經常用腦的人,大腦就會越發達。
這裡的複雜環境,不是說讓孩子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而是讓孩子在一個寬鬆有度的環境中自由的成長。
不論男女,都需要富養。
-
4 # 何小元
富養孩子分三個層次,可是很多的父母,卻只能在第一層和第二層。
用錢來滿足孩子的生活物質需求,這是富養的第一層次。表現為很多父母是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總之,再苦不能苦孩子,寧肯自己吃糠咽菜,也要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這樣養大的孩子往往會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付出和分享。
多方面的培養孩子的技能,這是富養的第二層次。表現為看到別的孩子上輔導班,我們也得跟上,於是給孩子報了書法,畫畫,圍棋,鋼琴,體育等等,諸如此類的特長班。父母除了出錢,還能陪時間,當然孩子也爭氣,各方面的特長都培養的不錯。但是,你以為這樣的孩子就會感激你嗎?錯了,他會覺得的這些成就,是因為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父母的培養。例如之前,說父母不配有自己這樣好兒子的,網路新聞。花了大筆的錢去白養著白眼狼,這可能是很多父母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但是事實證明,忽略愛和感恩的教育,養不出孝順的孩子。
富養的第三個層次,是孩子內心精神世界的滋養。例如,郭晶晶夫婦就會經常帶孩子參加義賣,義工的活動,透過幫助別人,透過自己善意的舉動,來獲得別人的感激和幫助,潛移默化中慢慢培養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
人生不是一次考試,決定孩子能走多遠的是自己內心世界的豐盈,以及正確的格局教育。
回覆列表
“可憐天下父母心”。過去中國的家長們總說:“再窮也不能窮孩子。”而今,中國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長們可以為孩子提供的物資條件也越來越豐富了。但是優越的物資,似乎也給孩子們帶來了更多的羈絆,他們追求名牌,他們不珍惜金錢,他們不懂得節儉。於是,年輕的父母又開始反思,究竟該給予孩子什麼樣的生活? 在此背景下,有人提出了:“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觀點。
到底是讓孩子“富”點好,還是“窮”點好?很多家長們掙扎的漩渦中停滯不前。
作為一個媽媽,首先我覺得需要確認一下什麼是富養?我們要在精神上“富養孩子”,條件許可的當然要帶孩子去度假、去旅遊。要讓孩子學會欣賞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學會尊重大自然的風土人情,學會愛護一切有價值的文化遺產!“遊山玩水”要玩出名堂,不要讓他成為炫耀的資本。可以帶孩子參加適宜的社交,知道“得體”與“高雅”是人類文明追求和嚮往的。我們希望孩子長大了能夠入“流”,這“溜”是社會的主流,是文明的主流。
所謂“窮養”,是在物質上對孩子有所限制,讓孩子懂得珍惜和奮鬥;要從小培養孩子自立和受挫的能力,讓孩子懂得任何東西都是付出勞動才能得來。另外,要培養孩子正確的心態,接受社會現實,別人擁有的物質財富,自己不要盲目攀比,關鍵是要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去創造這些財富。
但是很多的家長會說我真的沒有錢帶他去旅遊,去度假。那麼我們就可以用時間來換。你可以每天帶他公園看花草,帶他去運動,去玩耍。你可以帶他到圖片書館,給他讀很多的書。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有媽媽的陪伴,他就是快樂的。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一個人帶孩子,需要工作,所以經濟上也不很寬裕。每天下午4點下班,因此工資也少一點。在深圳這個地方,實在也是很難。但是我一直也在努力。我兒子現在快5歲了,不管在情商,智商上,我都認為他是比較好的。這不是因為他是我的兒子我才這樣說,我也是一直觀察別人的孩子才敢有這樣的想法。接下來說我怎麼帶孩子吧。我一直都是一個人帶孩子,我媽在剛生下他的時候帶了1年,之後就是我自己帶了。在這期間我是一直在上班,因為我沒有其它的經濟來源,只能自己努力。這其中真的是很辛苦,但是看到孩子快樂的笑臉,也覺得值了。因為是一手帶的孩子,所以比較聽話,講禮貌,有教養。再說到見識方面,從他10個月開始,我們就開始讀繪本,英語的也有,中文的也有,所以在這麼長時間下來,孩子就懂得了很多的東西。現在5 歲,他懂很多的地理的科技的知識。現在他的英語也可以進行日常的交流。上次帶他去一家英語培訓機構試課,我認為他不比在那裡上了一兩年課的孩子差。但是最終我是沒有讓他去上英語培訓的,因為實在太貴了,一節課一小時要300元,一年24000元。再說一下孩子的情商,他可以很自然和陌生人聊天,不會害羞。他知道什麼是好,什麼壞。他會拒絕,他也會像其它孩子一樣愛吃糖,一樣愛玩。說到玩,我就是盡最大可能讓他玩,就當運動。再說一下,我們也沒有去很多的地方旅遊,大概也就是廣東周邊的。但是我覺得在他的小的時候,陪伴他,愛他,就是富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