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酒趁年華0520
-
2 # 丟你羅帽杏加橙
沒有鹿鼎記和二月河作品的哄抬加持,人們對康熙根本就同歷朝歷代的其他皇帝一樣,就是他媽的不瞭解。什麼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滅葛尓丹等等。說得多麼驚天動地。試問其他朝代那一個有點成就的皇帝身邊是沒有故事的。只是沒有人去寫而已,更沒有影視劇去衫託。
-
3 # 默默的訴說
一,什麼叫“千古”?是從秦始皇到溥儀?還是以一個千年為計算單位?比如從公元前221到公元779,從779到1779……
二,如果從整個帝制時代看,除了秦始皇,其他的人都沒有資格獲得這個稱號。因為從大歷史看,只有嬴政是開創之君,其他的皇帝對他而言都是守成。嬴政開創的是制度規則,而因為這個規則,使中國在整個世界處於農業社會階段時,中國發展的最好,這樣的功績才當得起千古一帝這樣的讚譽!
三,擴大版圖,收復疆土,平定內亂,抵抗侵略,輕徭薄賦,以中國自己的觀點看,這些都是好皇帝做的事。但這些事不止他們三個做到過,更不是隻有康熙一人做到過,而且這些對於中國歷史的發展,都是樹枝,嬴政的制度奠基才是樹幹,這是沒的比的。
-
4 # Mrs瑜
滿人是接受漢族同化的,康熙小老頭天文地理珠心算都是槓槓的,生平功績也可以掰指頭數,
不過要是和漢人皇帝比可能大家都不會承認他是千古一帝畢竟不是一個民族
-
5 # 不忘初心SY
我認為算。就憑下面這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平三藩,鞏固統一。三藩都是明將,以平西王吳三桂為首,其次是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三藩佔據要地,擁兵自重是清初的三個地方割據勢力,從順治開始,他們軍費開支浩大,每年入不敷出。甚至竭全國之財,不足一藩之需求。到了康熙年,依然未見好轉,錢糧仍然大半花費在三藩,而三藩卻在自己的領地,不買朝廷的帳,設立稅卡,私自鑄錢,圈佔土地。甚至他們自己選派官員。因此,康熙帝決意削平三藩,他毫不猶豫的御駕親征,率先對吳三桂發起攻擊,拿下了吳三桂以後他並沒有沾沾自喜,而是繼而攻打了鎮守廣東的尚可喜和福建的的耿精忠。徹底解決了清朝不穩定因素。第二件事是統一臺灣,開府設縣。康熙二十二年,康熙帝以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征討臺灣,最終率軍統一臺灣。設臺灣府,隸屬福建。臺灣府下設三縣,並駐防颱灣。加強了中央對臺灣的管轄,促進了臺灣經濟文化健康的發展。第三件事親征朔漠,善治蒙古。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解決了漠南蒙古問題,康熙則進一步解決了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的問題。從秦漢匈奴到明朝蒙古的多民族難題,到康熙帝的時候才算徹底得到了解決。康熙皇帝說,“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蒙古成為清朝北部堅固的長城。縱觀康熙皇帝一生,在內能運籌帷幄、治國安邦,在外能經世濟民、馳騁沙場,完全達到中國古代要求的“內聖外王”高度,而且在康熙的治理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開創了“康乾盛世”的恢弘局面。所以,康熙皇帝稱得上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他君臨天下六十一載,憑雄才大略力挽狂瀾,為大清江山的興盛和發展,披肝瀝膽,奮鬥一生。
回覆列表
拋開民族身份和民族情節,當然算千古一帝。名為守成之主,實則開創之君。看他的廟號就知道了,清朝第四位皇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廟號卻是聖祖皇帝。文治武功在封建社會帝王之中數一數二的存在。無論人口,疆域,文化,武功都是排的上號的。順治時還有退回關外的擔心,到康熙末年已經成為天下正統的代表了。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滅葛尓丹,北擊沙俄,攤丁入畝,廢除丁稅,人口增長,都有無可磨滅的貢獻。當然,與同時期的彼得大帝比較,兩位帝王的不同選擇造就了兩個國家不同的歷史走向。站在後人角度可以大肆渲染封建社會和資本社會的不同優劣,但歷史的假設不存在條件下康熙已經做到了古代帝王中的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