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歷史值多少

    衛子夫本是襲封平陽侯曹時(曹壽)府中的謳者(歌女),服侍曹時的夫人平陽公主。

    漢武帝即位後,他的第一位皇后,也就是志怪小說《漢武故事》中武帝幼年時戲言要“金屋藏嬌”的阿嬌。兩人婚後後十一年無子(根據資治通鑑漢武帝卷資治通鑑建元二年條記載,陳後在建元二年衛子夫入宮前已經失寵,結合漢書可知劉徹陳皇后在武帝7歲立為皇太子後不久即結婚),所以平陽公主就把鄰近大戶女子收買來,養在家中,準備讓漢武帝選取為妃。

    適逢漢武帝在霸上祭掃後來到平陽侯家中,平陽公主就將這些美女裝飾打扮起來,供漢武帝選擇。但漢武帝看後,覺得都不滿意。在武帝與平陽公主一起飲酒的時候,平陽公主又讓歌女獻歌助興,漢武帝便在眾女中一眼看中了衛子夫。(《漢書·外戚傳》:“帝祓霸上,還過平陽主。主見所偫美人,帝不說。既飲,謳者進,帝獨說子夫。”)

    隨後,漢武帝起坐更衣,衛子夫便來服侍,一見傾心。這樣,平陽公主送衛子夫入了宮。

    入宮一年多,衛子夫沒有再見到漢武帝。

    建元三年,漢武帝親自在後宮挑選宮女,並打算將其中一部分放出宮去。衛子夫終於見到武帝,並哭泣著請求放她出宮。漢武帝憐愛她,便不予她出宮並再度臨寵幸了她,不久衛子夫就有了身孕。

    陳皇后知道衛子夫懷孕後,十分妒忌。館陶大長公主(劉嫖)於是派人綁架了給事建章未知名的衛青,企圖殺了衛青。衛青的朋友公孫敖帶人將衛青救出,事發之後武帝大怒,於是召衛子夫的兄長衛長君、弟弟衛青入宮為侍中,衛青為建章監。衛家大姐衛君孺嫁給太僕公孫賀,二姐衛少兒嫁給開國功臣陳平曾孫陳掌。衛子夫被封為夫人。其後衛家開始顯貴,武帝幾日內賞賜便達千金,衛青後為太中大夫。

    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衛子夫生下皇長子劉據,遂被立為皇后。

    元狩元年(前122年),劉據被立為太子。由於他是漢武帝29歲才得來的皇長子,十分得父親寵愛。劉據剛剛出生武帝便命人為他做《皇太子賦》,等於提前就昭告天下這個剛出生的嬰兒就是太子,同時建立神祠感謝上蒼賜他皇長子。

    劉據長大後,武帝除了派德高望重的太傅輔導他學習《觳梁春秋》、《公羊春秋》外,還為他建了一座苑囿接待賓客,稱為博望苑。

    皇太子的確立,自然更加鞏固了皇后的地位,因此,衛皇后的榮寵也達到了極點。然而,作為宮廷婦人,隨著容顏的衰老,衛皇后受寵程度也在逐漸下降。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王夫人“方幸於上”,司馬遷說:王夫人“與衛夫人並幸武帝”“及衛後色衰,趙之王夫因為衛子夫年老色衰,漢武帝寵幸他人。雖然武帝后宮寵幸的嬪妃不少,但是因為衛後的恭謙和順,所以漢武帝對衛後還是很信任的。武帝每次出行,都把後宮事務託付給衛子夫,回來後衛子夫會擇其重要者向武帝請示,武帝也沒有不同意的,有時甚至不過問。

    衛子夫的兒子劉據,是漢武帝的長子,元朔元年(前128年)被立為太子。漢武帝29歲才有兒子,對這個兒子非常疼愛,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認為,在武帝晚年,衛後、太子因為武帝的寵幸漸漸少了,他們常常感到不安,甚至有性命之憂。漢武帝知道後,為了不讓衛後和太子擔心,就叫衛青傳話,說:“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凌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衛子夫聽說過,馬上脫去頭上的簪飾去向武帝請罪。

    太子就是衛子夫的兒子劉據,比較寬厚,對武帝的酷吏的做法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經常平反冤獄,雖然得到百姓的口碑,但是武帝用的那些酷吏都不喜歡太子。衛後擔心兒子這樣做會違背武帝的意思,惹怒武帝,經常把兒子叫來勸誡:“作為太子,你要經常揣摩父親的心思,理解父親的意圖,按照父親的要求去做,而不能擅自作主,做一些與父親的想法不一致的事,比如平反冤獄。這本是你父親製造的冤獄,你卻給予平反,不是否定你的父親嗎!”然而,武帝聽說後,雖然不喜歡太子的“仁政”,但是認為太子的做法正確,衛後不對。這事表明,漢武帝一家三口,是母親要管兒子,爹卻護著兒子不讓母親管,何況漢武對於太子的寵愛,自他出生便從未改變。

    《漢書·武五子傳》:戾太子據,元狩元年立為皇太子,年七歲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為立禖,使東方朔、枚皋作禖祝。少壯,詔受《公羊春秋》,又從瑕丘江公受《穀梁》。及冠就宮,上為立博望苑。

    大意就是:劉據剛剛出生,還是個小肉團,武帝就立馬讓人給他做《皇太子賦》,給了他太子的重諾,並當即立了衛皇后。就算不說絕後,起碼也是空前了。立禖是為立禖神之廟,飼以太牢之禮以酬之。禖神是求子之神,故武帝為感謝禖神降子,特地命為禖神立祠,以太牢之禮隆重地祭祀,並命枚皋等人獻上祝文,以酬答神明的靈應。所做的一切都遠遠超出漢朝的慣例。

    《通典》卷五十五引晉博士束皙語:“漢武帝晚得太子,始為立高禖之祠。高禖者,人之先也。故立故意帶著桐木人在衛皇后和太子劉據居住的地方掘地搜尋,假意將早已準備好的桐木人拿出構陷太子,即把巫蠱之事加在了太子頭上。

    當時,漢武帝年事已高,身體不好,在甘泉宮休養,外間人懷疑他是否還在人世。江充與太子劉據有前嫌,看漢武帝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擔心武帝死後劉據對其不利,所以提前下手,想除掉太子。江充對武帝說病總不好的原因是有巫蠱詛咒,武帝信以為真,令江充嚴查。最後於陷害太子和皇后。太子劉據起初並無懼怕,認為沒有做過不怕江充誣陷,打算去向武帝解釋。但車馬被江充攔下。劉據惟恐不得自明,就請教他的師傅石德,石德以扶蘇的例子警示他,懷疑武帝是否像秦始皇一樣已經死亡被小人操縱。於是劉據決定先殺掉江充絕不做第二個扶蘇。

    衛子夫因為太子能指揮到的車馬有限,劉據在決定起兵後報母親衛子夫,動用了皇后宮的車架,並以武帝已死奸臣作亂的名義徵兵,與江充等人在長安城中展開激戰,終於殺死了江充。他起兵後,一度得到民眾的支援。但後來調兵不利,護北軍使者任安接受了太子的符節卻沒有出兵,漢武帝派去了解情況的使臣不敢入京,謊報太子造反。武帝派丞相劉屈髦討伐並親臨前線證明自己尚在人世,太子兵敗後逃到湖縣隱藏。後行跡被發現於是自縊而死。衛皇后因不能自明也自盡身亡。

    因此,後代史學界對戾太子劉據持同情態度,認為他和衛皇后在巫蠱之禍中死亡實在冤枉。武帝晚年也深有悔意。

    西漢班固在寫到太子蒙冤這一節時點評:江充造蠱(誣陷太子),太子殺。太子逃亡時期,茂陵三老上疏,明確指出太子無辜,前不能見君王申辯,後被奸人逼害,才子弄父兵,但這也不過是打一段板子就能結束的事,希望武帝能赦免太子。

    唐睿宗李旦時期,太府少卿韋湊向皇帝上書,提到劉據起兵,性質是“非稱兵詣闕,無逆謀於父”,可見歷代的史家和當時的百姓都認為劉據起兵性質的無辜。事後武帝查出太子受人誣陷,極怒,於是族滅江充,蘇文被綁在橋上活活燒死,去追捕太子的人也被武帝滅族,深表後悔的武帝建思子宮,於太子被害的湖縣造“歸來望思”之臺。天下聞而悲之。

    巫蠱之禍中,衛子夫無疑是被冤枉的。漢武帝后來下詔提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與貳師陰謀逆亂,巫蠱之禍流及士大夫……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宮人,轉至未央椒房……(《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可以看出,武帝已經承認,椒房——指皇后——是無辜的。

    巫蠱之禍中,丞相公孫賀一家被殺,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長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廢后衛子夫、太子劉據自殺。也許是上天眷顧,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劉據妻兒都被害死,但劉據之孫劉病已,因巫蠱之亂時尚是襁褓中的嬰兒於是倖免於難,後繼昭帝之位,改名劉詢,是為漢宣帝。所以漢宣帝繼位後,為衛子夫改葬,並定諡號為“思”,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周衛奉守焉。史稱孝武衛思後。

    衛子夫前夫漢武帝祖先昭靈後是最早的有獨自諡號的皇后,自她(昭靈後)之後,歷代皇后在丈夫的諡號之後也開始有了形容自己的獨立的諡號。

    王珞丹飾演衛子夫

    王珞丹飾演衛子夫(3)注1:《資治通鑑漢武帝建元二年目錄》

    建元二年冬十月,淮南王安來朝。上以安屬為諸父而材高,甚尊重之,每宴見談語,昏暮然後罷。

    安雅善武安侯田鼢,其入朝,武安侯迎之霸上,與語曰:“上無太子,王親高皇帝孫,行仁義,天下莫不聞。宮車一日晏駕,非王尚誰立者!”安大喜,厚遺鼢金錢財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最多能活多長時間?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