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評論區都是天才
-
2 # 51425126
娛樂性質的比賽而已,這麼較真幹嘛,高階職稱的大多年齡很大了吧,和二十歲的小夥子怎麼打比賽,為了擴大參與度培養各階段員工感情,我覺得無可厚非,年輕人讓著點中老年人有何不可。我是年輕人,我認為無所謂
-
3 # 泊圖泊途
那這籃球賽就不是體育精神賽而是作秀表演賽。既然如此,演給誰看,醫院人員都心知肚明,弄此“么蛾子”實在是勞人傷財又費時費力。
而且還有點丟人。
(圖片來自題主)
看題主提供的規則,那真是花裡胡哨,五光十色。正高階職稱的運動員因為其職稱高而獲得雙倍積分,這就違背了體育的道德,公平公正何在。
更可笑的是,非正高階職稱的運動員不得主動防守有正高職稱的運動員,違反此規定就有技術犯規兩罰一擲的處罰。
這保護的可以說是悉心細緻,沒有對抗的籃球比賽,我上我也行。而且籃球賽直接改成罰球賽豈不是更好?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
假如說,高職稱的人年紀大,那還能理解一點,畢竟,不能弄傷也不是好事,但還是逃不開作秀的嫌疑。況且,要是年紀大,就拿年紀說事,別說職稱。
裁判或者說是比賽的制定者弄此規矩不僅讓醫院本身笑掉的大牙,也讓別人看起來十分的無可思議。
有那麼多想法,多用在醫療上也不違背醫者本分。
-
4 # 講科學堂
一個單位組織的籃球比賽,如果按正常規則進行,最後上場的應該全部都是年輕人了。組織者的目的不是要求比賽者要精彩、漂亮 ,也不是要為國爭光。其目的是要更多的人參與到運動中來。
有正高階職稱的人最小也應該有45歲以上年齡了,也是單位業務的核心人物,工作較忙,身體也大不如年輕人。如果沒有保護和鼓勵性政策,你叫他們如何參與到籃球比賽裡來?
所以,有這樣的規則非常好,究其目的而言,這才是真正的公平。
-
5 # 兒科恩銘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不得不佩服這場球賽組織者的情商之高,為照顧某些參賽隊員的“公平”可謂是費盡心思。也許這場球賽原本就是參賽的大佬們發起的吧。大佬們有打球這個愛好,咱們辦事員怎麼能不知道投其所好呢?喜歡投籃的就讓他放肆投嗎,中一個算兩個。開心不開心?高興不高興?好玩不好玩?
領導開心了,下次就會繼續組織這樣的活動。大家一起娛樂嗎,輸贏不重要。每個人得到機會鍛鍊,保持一個健康的生活態度就行了。高階職稱的領導們畢竟不像年輕人那樣生龍活虎,滿場飛奔,該照顧的時候多照顧一下也是應該的。畢竟臨床帶教那麼辛苦,還有科研教學那麼多的任務去做,難得有時間與學生們同樂。進一個算兩個又有什麼問題?說不定下一個課題就分給你來做了。
記得我在實習的時候和老師打球,當時不懂這樣的規矩。看到對面的老師要上籃,一個火鍋就上去了。悲催的是蓋了火鍋後球直接砸在了老師臉上。我會告訴你我後來寫了多少份大病歷麼?陪太子讀書的角色都演不好?一上來就搶鏡頭?有這樣高情商的組織者提醒,是規培生、研究生的福氣啊。難得的社會學教育課,看不懂的話還不認真看看規則?說你呢,別盯人,規則看懂了麼?
-
6 # 薄荷貓籃球世界
萬水千山總是情,關注一波行不行!
關於這個話題最近其實挺火的,不過作為吃瓜群眾仍有幾個問題值得注意。
首先,這條訊息的真實性並未得到證實。所以各位大可抱著看笑話的心裡一笑了之。
其次,這條訊息的來源可能與大家猜測的有出入,比如確有其事,但調侃的成分居多。又比如,其中所涉及的所謂正高階的人員可能都屬於年齡比較大的人,設定這條規則本身是出於提醒其他球員保護他們,而比賽也只是一種聯誼活動罷了。個人認為這樣的可能性比較大。
最後,當然也許這條訊息確實像大部分人猜測的那樣,那這就是一個現實中的笑話。尤其會讓人想到北韓的籃球規則:北韓籃球的特殊規則中,灌籃不只得2分,而是3分,如果三分球空心入網的話,可以再加1分,算4分球。還有一項令人嘖嘖稱奇的規則,最後3秒的得分算8分。
只不過,如果這條訊息確實像大部分人猜測的那樣,那在現代社會,特別是成年人的社會當中應該已經見怪不怪了吧?
回覆列表
看過這個醫院的籃球賽競賽規程之後,不得不深深佩服規則制定者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又深深感動於他們對高職稱人才無微不至的照顧與呵護。
這個籃球賽規則的亮點有幾個:
1.賽場只允許一名規培生或研究生參與上場比賽。
2.正高階職稱運動員投籃得分均加倍積分,如得一分記兩分、得兩分記四分、得三分記六分。此處還特別註明:正高階職稱運動員在比賽持球進攻時,非正高階運動員在防守端不可主動進行防守(例如起跳蓋帽、從手中搶斷,或者主動的身體對抗接觸),如主動防守則記此名運動員技術犯規(判對方罰球兩次並再次發球)。
3.正高階職稱運動員犯規達到5次後,在沒有其他正高階職稱運動員可替換的情況下,可繼續參賽至比賽結束。
這幾項規定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我們一項項來解剖分析一下。
第一條好理解,規培生與研究生一般都比較年輕,年輕人體力好、鍛鍊時間多,打球的水平一般都還不錯,各個單位如果想獲得好成績,那肯定優先選派年輕人上場比賽嘛。
不過,醫院難得舉行一次籃球比賽,上去玩的都是年輕人多沒意思。有些領導也想上場打打比賽過過癮,又怕實力差距太大,打著沒意思、丟面子。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就是限制年輕人上場人數嘛。
而且年輕人火氣大,要是籃球賽打著打著起了矛盾、動起了手,既不利於團結,傳出去影響也不好。限制年輕人上場人數的做法,簡直是一舉多得啊。
至於第二條,簡直是亮點中的亮點。可能許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要單獨針對正高階職稱作出規定呢?這就涉及到醫院的管理體制了,裡面大有學問。醫院裡面的人,判斷誰“大”誰“小”,主要有兩條線。一種是職務,就是平常所說的書記、院長、副院長、科室主任、護士長、普通員工等等。另一種是職稱,主要分為初級、中級、副高階和正高階,我們經常見到的副主任醫師就是副高階職稱,主任醫師就是正高階職稱。
職稱的晉升,除了要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外,也需要在低階的職稱做夠一定的年限。所以一般來說,達到正高階職稱的醫生,年齡都比較大。根據《公立醫院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想要擔任醫院的領導崗位,必須具備相應的職稱。所以,正高階職稱,在醫院有很大可能是領導。
那這第二條規定就很好理解了,簡單粗暴好用,正高階領導得分雙倍,而且不準防守,要我是教練,肯定讓正高階職稱的領導多多拿球、多多投籃嘛,哪個愣頭青忍不住去防守一下,不僅判你技術犯規,還能多罰兩個球。
第三條規則呢,也很周到,就是能保證場上一直有正高階職稱的領導在,能一直享受觀眾的歡呼聲。但也有個問題,對方的運動員只要靠近籃筐了,我方正高階職稱運動員就可以把對手一把抱住,就可以把對方的進攻阻止了嘛。反正犯規多了,也不用下場。不過這樣的比賽好像也沒啥意思。
說白了,這個規則就體現了一個意思:費盡心思揣摩上意,窮盡手段服務大人。其實這個規定呢,好處也不少,起碼教會了許多年輕人要怎樣跟領導打球。有許多年輕人也不太擅長跟領導打球,打得太好怕惹領導不高興,故意讓球又太明顯,覺得對不住“公平競賽”的精神,也不好在同事面前表現出自己為五斗米折腰的阿諛奉承。這次籃球賽,把“潛規則”都寫明白了,那照做就好了,還沒了顧忌。
這裡呢,也給舉辦籃球賽的醫院提個建議,在這次比賽的球衣上最好印上運動員的職稱,要不然記分員會搞混,對手也不知道該不該防。
About Me
好評君,你身邊的熱點解說員
關注可獲取最新獨家資訊哦
讓我陪你一起
以凡人的視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