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長中的小楊
-
2 # 霍體清
為什麼社會上還會有人對心理學有偏見呢?
我覺得有偏見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學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比如有心理疾病的人透過心理諮詢沒有康復,心理學解釋的一些現象和大家感知的有偏差。
淘寶在開始的生活很多人不認可,覺得不靠譜,但沒用多長時間,連退休的老年人都天天在家等快遞,樂此不疲,是因為很多人嚐到了淘寶帶來的好處,快捷、方便、省錢。真正的好東西來了,一定會成為趨勢,不是哪個人能擋住的。
人類社會的發展肯定是需要心理學的,關鍵是普及科學靠譜的知識,科學的心理學會幫助人們擺脫痛苦,發揮潛能的。有的所謂心理學參進了宗教甚至迷信的東西,肯定是害人的。
-
3 # 水裡自由自在的魚
如果你的另一半是個心理學家,會不會接受起來有障礙呢?因為出於職業的習慣總是分析你的內心,沒有一點神秘感了哈哈
-
4 #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我是螢火蟲老師,我在華大心理研究院
不難理解。為什麼社會上還是會有人對心理學有偏見的原因。
就在於心理學有超乎尋常的準。以及心理學也會與經濟掛鉤。
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偏見的原因。
一,與經濟掛鉤的都是騙子的偏見。以前有一檔老牌的倫理調節欄目叫《新老孃舅》,其中柏萬青有一句特別有名的教育老人保住老本的順口溜叫:老巨不離手,離手不老巨。這裡的“老巨”指的是財物。
以及上海黃奕警官的公眾公益課裡,也倡導老人不要輕易相信,假如與他們產生經濟來往了,就一定需要慎重。
因此,只要是心理學產生了與經濟掛鉤的苗頭,都容易讓人擔心是否是上當。
科學心理學誕生於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有影響力得心理實驗室,開設了實驗心理學,他把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從哲學的母體中分離開來,正式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當國外的心理學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中國自從1949年建國成立以來,心理學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49-心理學的崛起。
第二階段:1966-心理學的停滯階段。(文化大革命)
第三階段:1978-心理學的恢復階段
第四階段:1990-心理學高速發展的階段。
從時間上比較,我們整整落後了70-100年。西方心理學的引入中,我們更多注重拿來主義,而又缺乏實踐基礎。
舉個列子:當國外的福利中本身就帶有國家醫療福利---心理醫生,即便是再窮的人,也能夠享受到心理醫生的安慰和治療。
而中國去看心理醫生的費用,還是要有一部分自費的涵蓋,有時甚至是全部自費,並且,只要一談到要看心理醫生,很多人的看法是一致的。看心理醫生的一定是神經病,也就是即便是心理不開心,鬱悶這樣的情況,也不大有自識,覺得是心理的問題。可見心理學的應用,還是有誤區和經濟壓力。
二.心理學就是江湖騙子,否則怎麼會這麼準。
這樣的話,聽起來很奇怪。心理學假如很準,那應該說明心理學科學有效的一面。可為什麼會認為心理學就是江湖騙子,就是迷信?
這與我們中國國情有關,在改革開放之前,有過江湖術士,算命僕卦的人,以此作為職業討生活。
我們比較一下心理學與迷信就會明白為什麼人們會認為心理學就是迷信的原因。
以社會心理學作為案例來解析:
1. 心理學中會運用自然觀察法和訪談法。
什麼是自然觀察法?
指的是在自然情境中對人的行為進行觀察,其特點是對所觀察的行為儘可能地少干預。以此得到類別和數量等的資訊。
什麼是訪談法?
指的是雙方在人際溝通中創造信任的氛圍,與被訪者保持交流時,適當鼓勵,用蘇格拉底式邏輯問題,達到了解對方的目的。
2. 迷信的算命者,也會運用自然觀察法和訪談法。
甚至他們的形式會更具有儀式感,首先可能會觀察出行人的臉色焦慮,隨後用恐嚇的語言誘導,比如:“你最近有大難。”隨後路人被引入之後,告知對方在哪些情況下會怎樣。這樣的語句都具有遊刃性,不是肯定的語言,而是大範圍的拿捏。
如此一來,無論是誰,都會覺得迷信的算命很準。
當然,前者是為了發現真實的想法,覺察出問題,並協助找出問題的解決方向。
後者純屬為了一己之利。
然而,這就是一個歷史的遺蹟,人們根深蒂固地會認為只有迷信的算命是準的話,那同樣很準的心理學就是迷信。
很遺憾,的確會被這樣誤解。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心理學的不斷研究與更新,我們最終會走出一條燦爛的道路來。
我也十分希望,當我出諮詢室時,不再聽到來訪者告訴前臺老師說:“那個心理老師算的好準哦!”
-
5 # 娛樂源
心理學一直被人們誤解,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有大眾的原因,也有學院派研究者的問題(醉心於研究而忽略了研究結論的實用性和推廣性),當然也包括學科本身的特點的限制。
隨著心理學的熱度持續升溫,電視、電臺、網站以及紙媒不斷推出與心理學相關的欄目、書籍或者專欄,但最終呈現出來的並得到廣泛劉闖的或許不是科學的心理學,只是包裝精美的偽心理學。
-
6 # 學一點心理
我所遇見過或者感受到的,大概就是,以前大家都回避心理方面的問題,不敢承認自己有心理問題,一去找心理醫生,大家就會覺得她心理有病,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種種誤解與偏見,導致大家不敢靠近心理學這方面的。以前在學校上課的時候,聽到一個說法就是,大多數人的心理健康處於亞健康的一個狀態。我也是這麼認為,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問題,只是程度深淺不一樣。有的不以為意,有的人會正視這些問題,然而雖正視,但不知如何排解,要是又遇到了一些不靠譜的心理學指導,那她就會不太相信心理學這些東西。現在大家都以為心理學的範圍包括那些星相、玄學、占卜等等偽心理學,就更加排斥了。
——來自一個心理愛好初學者的感想
-
7 # 小敏子12345
因為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學科,人本是就是最不能確定的因素,自體,遺傳,環境,大腦構造,等等,有一樣的人嗎?就拋去這些變數,你怎麼知道,同樣的人面對同樣的看法和反應是差不多的。人的心理也是最大的變數。而且就心理疾病治療來看,藥物真的改變不了一個人的認知模式,行為模式,電修也是暫時的失憶,後面記憶會不斷回來。沒有建立新的認知又會重蹈覆轍。好了也是假的好了。可能是為了早點出院,刻意控制自己,也可能是藥物麻木情緒,總之除了諮詢師可能,能幫忙梳理情緒,調整認知,這點外。這點也挺難得,因為得心理疾病的人本身就是偏執又自戀。很難拋棄舊的認知。也很難聽進去。說明白了也未必真接受。反正都挺難得。所以總的來說,心理治療本身就不是一門成熟的科學,你去看看安定醫院大排長隊的人就知道了,表情要麼麻木,要麼喪。就是藥物能讓你活著,不那麼痛苦,能安心睡個好覺而已。並不能讓你快樂起來。好起來。而人的心理又不是腿斷了,眼瞎了。肉眼可見的有好了或者沒好的標準,有的患者吃一輩子藥,情緒也很穩定,也不知道正常人情緒是啥樣的。就以為這種麻木穩定就是正常反正也看不出來,工作生活腦子也勉強對付。除了時不時覺得自己置身事外,和別人反應有點區別,也正常,人性格還有不同呢。所以就痊癒著過了一輩子,反正很多研究書籍確實有用,但是心理學確實不是一門成熟的科學。大部分心理工作者雖然很有耐心努力理解,但是有些思維,感受確實理解不了。好不好,也沒有確實的標準。比如x光ct什麼的。只是泛泛的說,能正常工作學習了,就算好了。認知,行為不改變,正常工作,學習也是裝的。或者依靠藥物控制的。就這點來說,就好多人根本沒好。所以被質疑,也是可以理解的。
回覆列表
只是因為很多人對心理學不瞭解,也總不想或不敢去面對自己的內心罷了。
還有就是,很多人都只想去關注什麼東西能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才會去了解和學習這樣的東西,而心理學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個賠錢的學科,要是沒有過硬的經濟實力或是無比的學習熱情甚至將其作為一生信仰和追求的勇氣,很多人是不願意去接近心理學的。
其實真正要是想走治療師或是講師的路線的人就多學一些心理學知識和技術,普通人就稍微瞭解一些心理學知識,比以前更能瞭解自己和周圍的一切,讓自己生活的更好就可以了。
這個社會上走專業路線的人畢竟是少數,真正佔多數的是普通人,所以說怎麼去把心理學知識普及給普通人也是值得有關部門和專業人士好好考慮一下的,畢竟讓大多數人活的更好也是有助於社會和諧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