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頂山摩崖刻經
洪頂山摩崖刻經,位於東平縣舊縣鄉屯村鋪東北方洪頂山上。山勢險絕,兩峰相峙,幽谷逶邃,古柏參天,經文即鐫刻在兩峰下巨大的石壁間。刻字內容豐富,除刻有佛經、經名、題名、題記之外,還有其它內容的刻字達20篇之多,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刻字群,總面積近1400平方米。
琳琅滿目,氣勢宏偉,可稱“大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一塊平滑巨巖上的“大空王佛”4字,有犀搏蛇之勢,通篇既敦實穩健,又神勢飛動。其中的“佛”字,高約5米,寬4米,筆畫寬達20多釐米。整個字用筆大起大落,端莊雄渾,末一豎筆呈“飛白”狀,又使其多幾分“飄逸灑脫”之韻味,大字旁有安道一書刊等刻字。
刻經文前文後有“僧安道一”題名3處。安道一為北齊名僧,“尤工書法”,其名見於我省鄒縣鐵山、尖山摩崖刻經。考其洪頂山諸刻字,書體風格與鄒城市的鐵山、尖山刻字多有相同之處,同有安道一款識,可以說:洪頂山摩崖刻經鐵山、尖山刻經年代一致,同出安道一之手。洪頂山摩崖刻經內容之豐富,刻技之高卓,儲存之完整,在中國同時代摩崖刻字中佔有一定位置,可與泰山《經石峪》相媲美。值得一提的是,洪頂山摩崖刻字除有泰山、鐵山刻字之道勁、凝重、高古之外,還有體勢緊湊俊逸,秀拔灑脫之特點。一些專家學者觀後評論說:洪頂山摩崖刻字對研究中國宗教傳播和摩崖刻字藝術以及書法探討都有重要價值。稱“大空王佛”為:北朝摩刻之精華、大字之鼻祖。
洪頂山刻經是山東境內最早的摩崖刻經。目前已查明有北齊河清二年、河清三年(公元563、564年)的題記,可知洪頂山刻經比鄒城市的四山刻經早7年以上,比泰山經石峪的刻經早約10年,山東境內的刻經均受到洪頂山刻經的影響。
洪頂山摩崖刻經
洪頂山摩崖刻經,位於東平縣舊縣鄉屯村鋪東北方洪頂山上。山勢險絕,兩峰相峙,幽谷逶邃,古柏參天,經文即鐫刻在兩峰下巨大的石壁間。刻字內容豐富,除刻有佛經、經名、題名、題記之外,還有其它內容的刻字達20篇之多,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刻字群,總面積近1400平方米。
琳琅滿目,氣勢宏偉,可稱“大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一塊平滑巨巖上的“大空王佛”4字,有犀搏蛇之勢,通篇既敦實穩健,又神勢飛動。其中的“佛”字,高約5米,寬4米,筆畫寬達20多釐米。整個字用筆大起大落,端莊雄渾,末一豎筆呈“飛白”狀,又使其多幾分“飄逸灑脫”之韻味,大字旁有安道一書刊等刻字。
刻經文前文後有“僧安道一”題名3處。安道一為北齊名僧,“尤工書法”,其名見於我省鄒縣鐵山、尖山摩崖刻經。考其洪頂山諸刻字,書體風格與鄒城市的鐵山、尖山刻字多有相同之處,同有安道一款識,可以說:洪頂山摩崖刻經鐵山、尖山刻經年代一致,同出安道一之手。洪頂山摩崖刻經內容之豐富,刻技之高卓,儲存之完整,在中國同時代摩崖刻字中佔有一定位置,可與泰山《經石峪》相媲美。值得一提的是,洪頂山摩崖刻字除有泰山、鐵山刻字之道勁、凝重、高古之外,還有體勢緊湊俊逸,秀拔灑脫之特點。一些專家學者觀後評論說:洪頂山摩崖刻字對研究中國宗教傳播和摩崖刻字藝術以及書法探討都有重要價值。稱“大空王佛”為:北朝摩刻之精華、大字之鼻祖。
洪頂山刻經是山東境內最早的摩崖刻經。目前已查明有北齊河清二年、河清三年(公元563、564年)的題記,可知洪頂山刻經比鄒城市的四山刻經早7年以上,比泰山經石峪的刻經早約10年,山東境內的刻經均受到洪頂山刻經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