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堂
明堂,唐神都洛陽紫微城的大朝正殿,亦是唐洛陽城地標性建築。唐睿宗垂拱三年(687年),武則天下詔拆除紫微城正殿乾元殿,於其地造明堂,號“永珍神宮”,建成後放任百姓參觀九日。證聖元年(695年)被毀,次年重建號“通天宮”。
明堂高294尺,共三層,底層為方形,四面各施一色,象徵四季。中層十二面,效法十二時辰,上為圓蓋,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節氣,頂層施鐵鳳,“鐵鳳入雲,金龍隱霧”,呈“九龍朝鳳”之勢。中有巨木十圍(周長15米),上下通貫,名為永珍神宮。
2.大明宮
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大朝正宮,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位於唐京師長安(今西安)北側的龍首原 。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宮,是唐長安城三座主要宮殿“三大內”(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稱為“東內”。
自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200餘年。
3.華清宮
唐華清宮,是唐代封建帝王遊幸的別宮。後也稱“華清池”,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包括原驪山國家森林公園,與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四大皇家園林。
華清宮背山面渭,倚驪峰山勢而築,規模宏大,建築壯麗,樓臺館殿,遍佈驪山上下。初名“湯泉宮”,後改名溫泉宮。
1.明堂
明堂,唐神都洛陽紫微城的大朝正殿,亦是唐洛陽城地標性建築。唐睿宗垂拱三年(687年),武則天下詔拆除紫微城正殿乾元殿,於其地造明堂,號“永珍神宮”,建成後放任百姓參觀九日。證聖元年(695年)被毀,次年重建號“通天宮”。
明堂高294尺,共三層,底層為方形,四面各施一色,象徵四季。中層十二面,效法十二時辰,上為圓蓋,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節氣,頂層施鐵鳳,“鐵鳳入雲,金龍隱霧”,呈“九龍朝鳳”之勢。中有巨木十圍(周長15米),上下通貫,名為永珍神宮。
2.大明宮
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大朝正宮,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位於唐京師長安(今西安)北側的龍首原 。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宮,是唐長安城三座主要宮殿“三大內”(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稱為“東內”。
自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200餘年。
3.華清宮
唐華清宮,是唐代封建帝王遊幸的別宮。後也稱“華清池”,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包括原驪山國家森林公園,與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四大皇家園林。
華清宮背山面渭,倚驪峰山勢而築,規模宏大,建築壯麗,樓臺館殿,遍佈驪山上下。初名“湯泉宮”,後改名溫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