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多
首頁
資訊
體育
娛樂
汽車
投資
財經
軍事
科技
數碼
科學
遊戲
歷史
健康
政治
影視
旅遊
育兒
美食
時尚
房產
農業
社會
文化
教育
技術
美文
情感
故事
家居
職場
自然
闢謠
心理
攝影
漫畫
生活
其它
Club
Tips
熱門話題
搜尋
註冊
登入
首頁
>
Club
>
2021-04-20 11:45
為什麼是男配觀音、女配佛啊?
6
回覆列表
1 # 使用者7924376268235
阿彌陀佛 不要聽民間傳說隨意佩戴佛菩薩像,那是非常不恭敬,佛菩薩是要安放在上位恭敬誠心供奉的,真想保佑自己平安,就要止惡行善,依教奉行。
既然信佛,就要按佛經和祖師大德的講解來,不要亂聽亂學,佛教也沒有本命佛的說法。印光大師---(隨意佩戴佛像),佩之拜人,則彼此折福。前三日接到《歧路指歸》二本,見後附之徽章,頗不謂然。民國二年(編注:1913年)北京法源寺道階法師做佛誕紀念會,以釋迦佛像為徽章,光絕不知其事。事後道階來普陀,送光一徽章,光痛斥其褻瀆。至十二年(編注:1923年)仍復如是。上海亦仿而行之,今居士亦仿而行之。作俑之罪,始於道階。道階尚能講經,而於恭敬尊重,完全不講,亦可嘆也。彼會中所來之一切人員,各須身佩一徽章。若佩之拜佛,亦不合宜。佩之拜人,則彼此折福。然現在由道階提倡,已成通規。光亦知此事不易收拾,然以居士過愛,不能不為一說耳。(《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鄔崇音居士書》) 再錄一代大德李炳南老居士的開示: 現今之善男信女及在家居士,多以玉製佛像、觀音像掛件為護身符,不僅不戴在衣服外,還緊貼面板,入廁不摘,洗澡也不摘,褻瀆之罪絕非淺淺!還妄想依此植福消災,豈有如願之理?!更有傳言所謂‘男戴觀音女戴佛’之說!印光大師乃大勢至菩薩化身,於此弊端之始就極陳其過,鑑於此流弊之氾濫,特錄大士之法語示眾!唯願大眾惜福,莫遭罪業!(所引即為印祖《復鄔崇音居士書》) 問:最近發現有些佛徒佩戴鋁質佛像,菩薩像或楞嚴咒,以為護身之用,倘進入不潔處所(如廁所等)是否有嫌褻瀆?請釋示,以資警惕。李炳南老居士答:身佩佛像一事,古曾有之,彼時交通不便,水陸多險,有護身佛之裝置,安放佩帶皆有時處,俟達到目的之地,則高置供養,並非如今,以充裝飾,今人學佩,應體原意,出外不妨暫攜,居家實可不必,不但入廁汙穢,自招罪過,即見人作禮,入廟拜神,種種動作,皆涉侮慢。以律儀論,身披袈裟,尚不入廁,亦不拜神,而況佩帶佛像,而作諸不潔耶?此事印光祖師在日,早有禁語,大概文鈔中,有記載。佛教護身之法物甚多,當依經典開示為據。如楞嚴咒。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七雲:“……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眾生,隨國所生樺皮貝葉紙素白(疊毛)書寫此咒,貯於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誦憶。或帶身上。或書宅中。當知是人盡其生年,一切諸毒所不能害。
發表回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郫都區地鐵規劃那麼少?
熱門排行
Lavida星空五百萬優缺點?
鳥巢和水立方現在晚上亮燈嗎?
殷郊原著是幫武王伐紂嗎?
車停位置在手機提醒怎麼能收到?
珠寶店店鋪升級全場清倉的廣告詞?
篩選出來的數據怎麼改序號?
CRM和SCRM有什麼區別?
120左右家裝油漆工大概多久完工?
路虎Range Rover運動tdv6柴油版怎麼樣?
懸空電視櫃wifi盒子放哪?
阿彌陀佛 不要聽民間傳說隨意佩戴佛菩薩像,那是非常不恭敬,佛菩薩是要安放在上位恭敬誠心供奉的,真想保佑自己平安,就要止惡行善,依教奉行。
既然信佛,就要按佛經和祖師大德的講解來,不要亂聽亂學,佛教也沒有本命佛的說法。印光大師---(隨意佩戴佛像),佩之拜人,則彼此折福。前三日接到《歧路指歸》二本,見後附之徽章,頗不謂然。民國二年(編注:1913年)北京法源寺道階法師做佛誕紀念會,以釋迦佛像為徽章,光絕不知其事。事後道階來普陀,送光一徽章,光痛斥其褻瀆。至十二年(編注:1923年)仍復如是。上海亦仿而行之,今居士亦仿而行之。作俑之罪,始於道階。道階尚能講經,而於恭敬尊重,完全不講,亦可嘆也。彼會中所來之一切人員,各須身佩一徽章。若佩之拜佛,亦不合宜。佩之拜人,則彼此折福。然現在由道階提倡,已成通規。光亦知此事不易收拾,然以居士過愛,不能不為一說耳。(《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鄔崇音居士書》) 再錄一代大德李炳南老居士的開示: 現今之善男信女及在家居士,多以玉製佛像、觀音像掛件為護身符,不僅不戴在衣服外,還緊貼面板,入廁不摘,洗澡也不摘,褻瀆之罪絕非淺淺!還妄想依此植福消災,豈有如願之理?!更有傳言所謂‘男戴觀音女戴佛’之說!印光大師乃大勢至菩薩化身,於此弊端之始就極陳其過,鑑於此流弊之氾濫,特錄大士之法語示眾!唯願大眾惜福,莫遭罪業!(所引即為印祖《復鄔崇音居士書》) 問:最近發現有些佛徒佩戴鋁質佛像,菩薩像或楞嚴咒,以為護身之用,倘進入不潔處所(如廁所等)是否有嫌褻瀆?請釋示,以資警惕。李炳南老居士答:身佩佛像一事,古曾有之,彼時交通不便,水陸多險,有護身佛之裝置,安放佩帶皆有時處,俟達到目的之地,則高置供養,並非如今,以充裝飾,今人學佩,應體原意,出外不妨暫攜,居家實可不必,不但入廁汙穢,自招罪過,即見人作禮,入廟拜神,種種動作,皆涉侮慢。以律儀論,身披袈裟,尚不入廁,亦不拜神,而況佩帶佛像,而作諸不潔耶?此事印光祖師在日,早有禁語,大概文鈔中,有記載。佛教護身之法物甚多,當依經典開示為據。如楞嚴咒。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七雲:“……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眾生,隨國所生樺皮貝葉紙素白(疊毛)書寫此咒,貯於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誦憶。或帶身上。或書宅中。當知是人盡其生年,一切諸毒所不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