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育兒科普小能手

    第一,從受精卵發育為胎兒,經過神經發育、免疫系統發育、呼吸系統、血液迴圈系統發育,骨骼肢體發育,這個過程進行到一定程度後才能稱之為健全的新生兒,因此生物規律來講需要10個月左右的孕育,這個過程胎兒也會發育到50釐米左右。

    第二、順產的原因是宮縮加劇,一般在8個月左右子宮就開始模擬生育,頻繁宮縮。換句話說,50釐米身長的胎兒迫使子宮去把孩子生出來。

    第三、醫院產房是比較忙的,尤其是護士,沒有時間去精確的給孩子量身長,另外孩子也比較脆弱,不能躺測量床後硬拉直去精準測量身長。所以不是早產、不是宮內發育遲緩、不是巨大兒,體重大於2.5公斤的孩子大都直接寫上50釐米身長。

  • 2 # 娟娟子

    我身邊確實好多足月寶寶出生都是50CM,這個可能跟子宮的限制有關吧,不能長得太高,怕子宮承受不住。 這個身高值也不是絕對的,有的過大兒或者因為基因影響的寶貝都會有些差別的。

    我老大15年出生的時候才48CM,比一般寶寶矮一些,當時還有些失落,當媽的肯定希望自己的寶貝各項生長指標都強啊。後來這個擔心就完全多餘,寶貝比一般同齡孩子還高,後天的營養非常重要。

    老二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做B超,醫生還說腿短,讓多留心,多吃。把人嚇的不輕,後來生下來50CM,現在10個月身高75CM了。感覺還可以。

    所以說新生兒身高在50CM上下一點都沒有多大關係,後天的營養跟上了一般都不愁長

  • 3 # 學而時習之育兒

    我家兩個寶寶,大寶出生時身長48cm,二寶出生時51cm,基本都在50cm左右,當然了,大部分新生兒身高在50cm左右,並不是寶寶們“約好的”。

    為何大部分新生兒都是50cm左右高

    大部分新生兒都是50cm左右高,其實主要與準媽媽的子宮大小有關,在懷孕早期,胎兒並不是很大,因此大部分準媽媽都不會很顯懷,而隨著胎兒的發育,懷孕中期時胎寶寶身高適中,可在準媽媽肚子裡大幅度胎動,而到懷孕晚期以後,準媽媽子宮已經擴張得足夠大,此時胎寶寶只能蜷縮著全身,很難舒展身體。

    一般快到預產期之前,準媽媽子宮長大約35cm,寶寶蜷縮在羊水中大概也在35cm左右,胎寶寶在子宮內最多長到50多cm,如果胎寶寶長得太高,準媽媽的肚子可能就承受不了了。當然了,並不是每個新生兒都是50cm,也有一些胎寶寶不到50cm,或者超過了50cm。

    總之,大部分新生兒都是50cm左右高,跟準媽媽的子宮大小有關,建議準媽媽均衡飲食,按時產檢,適量運動。

  • 4 # 二胎寶媽談育兒

    說到這個問題,我以前也覺得很好奇,為什麼大多數新生兒都是50釐米左右高呢?當我學醫了後,我明白了。

    成年女性的子宮大部分都是差不多大小的,在懷孕之前子宮呈倒置梨形,重約50克,,長7~8釐米,寬4~5釐米,厚2~3釐米,宮腔容量約5毫升。

    在懷孕後,子宮會隨著胎兒的長大而不斷增大 ,到妊娠滿十月的時候,手測子宮底高度及子宮長度為臍與劍突之間或稍高。尺測恥上子宮底高度為33釐米,而胎兒在子宮內腳手和頭部等都屬於蜷縮狀的,當他們長到無法生長的時候,也是媽媽子宮無法承擔的時候,他們最多也就只能長到子宮最大極限長度35釐米左右。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找一個更利於他們生長的環境,也就是人世間,當他們出來的時候也就差不多50釐米的樣子。就很正常咯!

    只要是正常成人女性的子宮在孕育胎兒前和孕育胎兒後,子宮環境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胎寶寶在裡面的長的長度都差不多,只是有胖瘦的差異。

  • 5 # 菁媽育兒

    新生兒的身高一般比體重更加穩定,體重的話孩子可能有6斤,也可能8斤9斤,而體重有可能是7斤1兩7斤2兩,但是孩子的身長一般按釐米算的話大概是48~52釐米,也就是中間只有5個檔次,所以相對體重而言,孩子的身高確實是接近度會比較高。而50釐米是最中間的檔次,所以孩子大多在中間範圍也不奇怪。

    比如說你家的孩子6斤1兩,我家的孩子6斤2兩,那麼就不太一樣了,但是身長的話,你家的孩子49釐米,我家的孩子也是49釐米,那就沒差,事實可能是你家49.5釐米,我家是49.7釐米,只是說身長沒有小數點,而體重是有小數點的。

    一般身長不會分得那麼細,不少家長對於孩子出生時的身長關注度也是沒有那麼高。

    如果媽媽希望孩子以後長得高而不是長得胖,那麼還是應該更多的關注孩子的身長的。

    比如孩子出生才是45或者46釐米,那麼家長就要注意,如果孩子是早產的話,以後要加強營養,如果不是早產的話,那麼孩子後期一定要注意加強的身長的增長。

    孩子身長的增長速度

    出生前三個月每個月大概平均長4釐米左右,3-6個月平均每個月長2釐米左右,6-12個月平均每個月長1釐米這樣。出生後一年大概會長25釐米這樣。

    孩子到了一歲一般是75釐米。

    促進孩子的身長要注意以下四點

    睡好

    注意給孩子睡足,孩子在睡覺的時候會產生生長激素,所以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睡眠。

    喝飽

    喝飽主要是指喝奶,孩子在一歲之前奶量大概是在600~1000毫升,要給孩子以奶為主。

    多運動

    無論是從孩子剛滿月的時候練習抬頭,還是讓孩子翻身以及爬行,這些都有利於孩子的身高增長。

    補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而孩子每天要補400IU的維生素D

  • 6 # 懶媽媽的帶娃生活

    每個寶寶出生的時候都會測量身高體重頭圍等各項指標,可是很奇怪,新生兒的體重區別會比較大,有的寶寶體重只有5斤,有的寶寶體重會超過8斤,但是他們的身高都差不多,一般都是50cm左右。

    懶媽媽家兩個寶寶,大寶出生的時候體重5.6斤身高49cm,二寶出生的時候體重7.2斤,身高是50cm,雖然體重相差那麼多,但是身高卻非常相近。朋友家兩個寶寶都是剛踏進37周就出生了,兩個寶寶體重都有5.2斤,身高也有48cm,雖然還沒有正式足月,可是身高體重也並不差,如果能等得到足月,相信寶寶的身高也能達到50cm左右。為什麼大部分新生兒的身高都是50cm,是約好的嗎?

    1.初懷孕。其實可以說是約好的,寶寶在沒出生之前一直都是生活在媽媽的子宮內,媽媽的子宮可以說是女性最有代表的一個器官,這個子宮非常神奇,非常智慧。在懷孕之前大約只有50克左右,就像一個小小的梨子一樣,並且這個梨子是倒著放的,在懷孕之後,受精卵會在子宮內壁植入,並且在子宮裡面生根發芽,為了保護這個小胚胎,子宮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2.孕中晚期。胎兒在子宮裡會慢慢的越長越大,所需要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比如說羊水,胎盤,這些都會隨著胎兒慢慢長大而發生變化的。比如說羊水在懷孕32周左右可以達到1500ml左右,到了38周左右,又變回到800--1000ml左右,其實這都是為了順應寶寶的生長髮育而改變的,子宮就會隨著胎兒的生長髮育發生變化--慢慢變大。

    3.足月時。當寶寶足月的時候,子宮大約是1000克左右,足足被撐大了20倍,子宮長度由原來的7cm左右變成35cm,寬度由原來的4.5cm左右變到25cm,為了適應這個高度,胎兒只能捲縮著身體,這樣才能繼續生活在子宮裡,這也是對自己最有利的一個姿勢。但是即使胎兒已經卷縮著身體了,還能達到約35cm的高度。可是這個高度對於子宮來說已經非常厲害了,也差不多到極限了,所以寶寶為了媽媽的安全,在大自然的安排下,就以這個身高為準啦。

    當然50cm不是一個絕對的數值,一般都在49到52cm之內,而新生兒的平均身高也差不多是50cm,所以自家的寶寶出生時身高是50cm,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寶寶剛出生的身高並不代表以後的身高,寶寶身高還有遺傳,運動,飲食,睡眠等各方面的影響,所以寶寶出生的時候,就算不是50cm也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寶寶出生之後長得最快的就是頭三個月,尤其是第一個月,一般可以長3--5cm,有的寶寶會更高一些。懶媽媽家的二寶出生的時候是50cm,產後42天去體檢的時候是60cm,三個月的時候去體檢是66cm,到了四個月再去體檢就是70cm,生長速度真的非常快。所以家長們完全不需要糾結寶寶出生50cm的那個身高,寶寶不願意再長那也是為了保護媽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服務貿易?小微企業能有機會參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