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夜CN

    一是起義初期蕭何主推劉邦當首領

    二是劉邦自始至終最信任的就是蕭何,後期蕭何怕劉邦起疑心,還送自己的兒子和侄子去前線,以示忠誠

    三是蕭何一直獨自掌管漢軍糧草供應,竭盡全力做好後勤保障

    四是劉邦嫉妒韓信的才能,再封一等功,功高震主,不好收拾

  • 2 # 顧瞻不見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不是速戰速決型的戰爭,那麼打到最後打的就是錢糧,打的就是後勤補給。

    劉邦進入咸陽之後,其他人都在搶錢搶女人,而蕭何是第一時間進入丞相府,把秦帝國的律令、圖文、版籍先接管了,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作為秦帝國基層公務員的他知道,秦帝國之所以能一統天下,是因為朝廷對國內的掌控力已經延伸到了每個百姓頭上,能夠充分的把國內的民力集中起來,靠的是什麼?就是這些律令、圖文和版籍,這相當於秦帝國的一箇中央伺服器,帝國所有的資料都在這裡,每個地方人口、地形、物產都在上面,整個帝國的核心資料都被蕭何掌握了,這就是為什麼劉邦在楚漢爭霸前期屢戰屢敗,蕭何還是能源源不斷地把人力、糧草輸送給他,而項羽就做不到這一點,他對自己的領地可以說是兩眼一抹黑,劉邦可以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而項羽只要敗一次就是徹底完蛋。

    漢初三傑運籌帷幄的是張良,百戰百勝的是韓信,然而沒有蕭何提供的人力物力,他們兩個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更何況韓信還是被蕭何發現併力薦給劉邦的,綜上所述,漢初三傑的蕭何被排為第一功臣,算是實至名歸。

  • 3 # 伊耆角木

    題主可能理解錯了。劉邦是認定蕭何為“第一功臣”,但不代表劉邦認定蕭何在漢初三傑中功勞最大,因為這個功臣名單並不包括韓信,韓信是另算的,甚至張良也有其他的演算法,沒有跟一般功臣相提並論。

    漢初三傑,也就是張良、韓信、蕭何。這是劉邦與朝臣聊自己何以得天下時,群臣說了很多理由,劉邦說這不是重點,而是自己能用在各方面強過自己的傑出人才。於是《史記•高祖本紀》記載了以下的話: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就是由此,三人被並稱“漢初三傑”。張良擅長出謀劃策;蕭何擅長治國理政、供應軍需;韓信擅長軍事作戰。

    劉邦列蕭何為第一功臣,是在劉邦定鼎天下後,大封功臣。《史記•蕭相國世家》記載:

    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所食邑多。

    這是在劉邦論功行賞的時候,然後,居首宮的蕭何被封為酇侯。之後,劉邦給群臣排位,眾臣認為曹參攻城掠地,身負多處戰傷,當列第一。劉邦還是認為蕭何應該列第一,但是封賞時已經重賞蕭何,不方便再提出。這時候關內侯鄂君提出:

    群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眾,逃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第一,曹參次之。

    意思是蕭何供應糧草,幫助劉邦在危難中重整旗鼓,比曹參的戰功更重要。關於這段歷史,資治通鑑裡有一段劉邦的話,《資治通鑑·卷第十一 ·漢紀三》記載:

    帝曰:“諸君知獵乎?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縱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縱指示,功人也。”群臣皆不敢言。

    劉邦以打獵作比喻,說其他大臣都是“功狗”,而蕭何是發號施令的“功人”。這大體就是劉邦給蕭何定為功臣第一的理由了。押運糧草,關乎軍隊存亡的大事,正是由於蕭何在後方居中排程,才保證了前方的順利。

    但是,注意,這段歷史發生在什麼時候呢?是劉邦平定天下後大封功臣之時。而功臣之首的人選也不過蕭何、曹參二人。且曹參那點戰功就已經無人可比了。這說明一個問題,這個功臣名單列出來的僅僅是那些侯,而不包括諸侯王。

    秦末各路起義,有六國後人也有山林草莽,滅秦後,項羽曾主導封十八路諸侯,劉邦只是其中一路。後這些諸侯或互相攻殺,或不服項羽被平定,或被劉邦擊敗,或投靠劉邦。劉邦平定天下後依然封了八個異姓王,其中有原本十八路諸侯中的張耳(本為項羽所封常山王,劉邦封趙王)、英布(本為項羽所封九江,劉邦封淮南王)、吳芮(本為項羽所封衡山王,劉邦封長沙王)、臧荼(項羽劉邦俱封燕王)。另有南韓後裔韓信(並非漢初三傑中的大將軍韓信),劉邦立為韓王。又有魏國豪傑彭越,被劉邦封為梁王。這些人,原本都不是劉邦屬下,屬於劉邦拉攏的勢力,故而不在功臣之列。

    而八大異姓王中還有兩人本是劉邦屬下,一個是盧綰,是劉邦最信任的同鄉發小,在燕王臧荼叛亂後被封燕王。另一個就是韓信,雖然他最初是靠著劉邦給的兵打仗,但是隨著他連破魏、代、趙、燕、齊,勢力如日中天,逐步形成自己的龐大勢力,足與劉邦項羽分庭抗禮,所以劉邦無奈封為齊王,後奪兵權改封楚王。他們也進入了諸侯王序列,不在眾多功臣之列。如果論戰功,韓信獨自帥軍破各國,功勞絕對遠大於曹參等人。甚至曹參一度還是韓信的麾下先鋒,故而如果韓信在功臣序列,則一定在蕭何曹參之上。

    最後說張良。劉邦給張良的評價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所以他實際上給劉邦是一個戰略性的參謀。並且在許多兩難關頭給出意見。他自然沒有上陣殺敵的戰功,也沒有供應糧草,但是劉邦對他的感謝絕不遜色於蕭何曹參。蕭何的封地年表上說是八千戶,後應該又追加兩千餘戶,曹參一萬六百戶。而張良,劉邦最初要給他的是“自擇齊地三萬戶”,數量上遠勝蕭何曹參。只不過張良推辭了,只要了與劉邦相遇的留縣為封地。可見,劉邦給張良的是特殊照顧,心中的地位並不比蕭何低。

  • 4 # 歷史大蛀蟲

    忠誠與功勞,決定蕭何必是劉邦第一功臣

    劉邦奪取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在分封功臣的時候,他說:“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如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最後劉邦論功行賞,把蕭何排在功臣之首,眾功臣中食邑最多。那麼,蕭何到底有哪些功勞被劉邦如此看重呢?

    蕭何是劉邦的患難之交

    劉邦和蕭何都是沛縣人,兩人從很早就是朋友。劉邦發跡之前是一個不良青年,多次被當時的公安部門叫去教育,每次都是在縣上工作的蕭何為他掩護解圍。劉邦當了亭長後,蕭何更是多方關照,不僅在他出差時多送錢,甚至在沛縣縣令宴請呂公時,公開袒護一個子兒都沒拿、卻口中喊著“賀錢萬”的劉邦,間接地成全了劉邦與呂雉的婚姻。這種患難之交的情感,使得蕭何在劉邦心裡是朋友也是親人,這種感情無法替代。

    蕭何對劉邦忠心耿耿

    自沛縣起兵反秦,蕭何就一直追隨著劉邦,從沒有過二心。特別是在楚漢核戰爭時,劉邦一次次被項羽打體無完膚,幾次差點丟了小命,但蕭何都不離不棄。西漢建立之後,當韓信危機到劉邦的統治時,蕭何設計殺掉韓信。雖然韓信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也算是他的得意門生,但蕭何的眼裡只有劉邦、只有劉邦的漢家天下。蕭何的這種忠誠,善於識人用人的豪傑劉邦,又豈能不知?

    蕭何有治世之大才

    蕭何通曉法令,為劉邦料理日常政務、軍務。攻佔咸陽後,他勸劉邦不要滿足於當前的勝利,應當安撫民心,制定了著名的“約法三章”。在楚漢戰爭和建立西漢以後,他重新整頓舊法條文,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律令和賦稅制度,起到了巨大的效果。以致蕭何死後,繼任的曹參對蕭何治事方針一無變更,一切都遵循蕭何的成規。

    蕭何立有不世之功

    沛縣起兵之後,蕭何是劉邦軍隊的後勤主管,經常坐鎮後方,堅守根據地,把關中治理得井井有條,為劉邦建立起穩固的後方基地。劉邦幾次敗北,狼狽逃竄,每次都是蕭何從關中徵發士卒,運送糧草,才使漢軍重新振作起來,逼使楚軍始終不能越過滎陽一線,並最終取得了楚漢戰爭的勝利。可以說,沒有蕭何的全力支援配合,沒有蕭何建立的穩固後方基地,劉邦絕不可在楚漢中成為勝者。“三傑”之中,蕭何同樣是其他兩傑取得成就的基礎。

    所以,與劉邦有患難之交、對劉邦忠心耿耿、為劉邦立下不世之功的蕭何,排為“第一功臣”也就不足為奇了,也是實至名歸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莫雷會不會後悔此前沒有給豪斯一份長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