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1點心理學
-
2 # 一條美人魚之小閒魚
我就是這樣的性格,而且年紀越大越不喜歡講話 能不張揚就不張揚 低調的最好周圍看不到我。但實則又希望被關注,就是這樣的糾結體。
我抑制情緒的本事很強,好像很少會情緒崩潰,倒也不是說不會,而是通常不會讓你看出來。就算心情即使難過到要死,要是不想讓你知道的話,你還是什麼都看不出來。打擊越大,就越表現的冷靜。 表面風平浪靜 內心驚濤駭浪[拜拜]心塞的要死表面還要撐著 死要面子活受罪[拜拜]會一個人躲在角落默默流淚[拜拜]
一往情深是發自內心的,很多事情默默做著,被誤解了也不想解釋,表現的有八分,可能有十二分的喜歡。
我們這一類人,看著好像不接地氣兒 好像誰都看不上 好像端著(這都是別人對我的評價)。實則是自卑,不知道是哪裡產生的自卑 沒有什麼自卑的點 但就是覺得自己哪裡都不好 想躲起來 ,可能自卑感是骨子裡帶的 也沒辦法改變了
我明明工作中 人際關係中 什麼都不想參與,可卻經常被別人講 我是老油條 平常不講話 心眼其實最多 。。。我也不想解釋 不想和他們相處 依舊自己一個人上下班 吃飯 做自己的事情,可能也不需要朋友 因為一個人很好 也習慣了 。。。
-
3 # 職場火鍋
有句話說的準:思想高遠的人,註定是孤獨的。
我的思想不夠高遠,我也不內向,我從事的也是“熱線”工作,但我更喜歡獨來獨往,不喜歡錶現,也不太愛主動說話。當然了,我的職業是需要大量交流的。組織活動,我要帶頭,但能獨處的時候,我喜歡獨來獨往。開會的時候,我也侃侃而談,但不開會的時候,我不愛主動逼逼叨叨的。需要上臺亮相的時候,我也西裝革履,但平常我很少表現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心理和心態呢?
第一,能夠切換情緒。內向和外向,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很多人能駕馭的性格。外向的人,也能獨處。內向的人,照樣登臺演出。比如,我喜歡安靜,但有時候工作需要,不得不熱鬧,那麼,就也能切割好自己的心態,需要什麼樣的狀態,就切換成什麼樣的狀態。舉個簡單的例子,我也寫詩歌,但讓我寫檔案的時候,我就要切換成檔案語言。性格上也是如此,需要根據需求而切換。
第二,能夠控制節奏。許多名人也是這樣的,相聲大師郭某在舞臺上是逗哏,現實中是很少交際,悶在書房裡看書寫作。他知道他什麼時候該幹什麼,在自己能選擇的時候,選擇自己最舒服的方式。這種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狀態。大多數無法自己選擇,比如,明明不喜歡應酬,但為了客戶強裝歡顏,因為他沒法選擇。具體到我,應酬可以,前一小時,我照樣跟你推杯換盞,但我只願意熱鬧一小時,我就找藉口回家了,看看書寫寫字。可是有些人不一樣,他必須折騰到大半夜才覺得滿足,那麼,就讓他們去折騰吧。我不需要委曲求全,因為不需要他們養活。
第三,能夠看透事物。經歷多了,就能發現事物的本質。經歷少了,就看不透。比如,職場上的是是非非,上司那點小心思,同事那點小貓膩,你都明白的時候,你也就不愛說話了,既不願意去違心恭維,也不願意得罪人,那就少說話。至於不愛表現,那是我明白,低調務實一點比較適合我而已。再說了,經歷多了,就明白了,你表現不表現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貴人提攜你。缺少這些核心因素,你瞎折騰啥呀,都是明白人。
第四,喜歡獨立思考。我以前也喜歡熱鬧,吃飯也喜歡扎堆,家長裡短的亂聊,看似與同事打成一片,搞得火熱。但是浪費時間啊,比如,你寫自媒體,你做回答,你需要思考。當你工作上有一大堆要事要處理,你要業餘時間表達你的觀點,談談你的思想,你就要擠出時間來,吃飯的時候,就思考一個回答。走路的時候,就構思一個框架。坐車的時候,就看看一本書。看似你顯得很清高很孤傲,其實我是一個非常親和的人,只是我需要擠出時間來,做到工作與業餘兩不誤兩促進。但是你找到我,我一定熱情接待,不會慢待任何人,但為了擠時間,我很少主動去聯絡別人。
當然,還有幾種表現,那不一定我的表現,因為我還夠不到那個層次。一是特立獨行的人,真的很高冷,思想獨立,行為獨立,不受外界干擾,喜歡獨來獨往。二是思想深邃的人,你想到三,他已經想到了八,你們不再一個維度上看問題了,他才懶得與你浪費口舌。三是職位高的人,高處不勝寒,保持定力,減少社交,保持權威感和神秘感。四是心懷大志的人,但行為極其低調容忍之人。此人想幹大事,忍別人不能忍,包括謹慎和孤獨,他瞄準目標,心無旁騖,減少交流,隱藏自己的言行,慢慢接近目標。五是性格孤僻之人,性格因素,眾人都知道的封閉性格、社交恐懼和缺乏安全感、不夠自信等等。
-
4 # 美洋洋英語
記得百年孤獨這本書裡有一句話,沒有人真正喜歡孤獨,只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我太喜歡這句話了。我就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我覺得很多人一旦融入了一個集體,就會失去獨立思考的機會和能力,為了得到所謂的安全感和認同感,人往往會遷就自己的三觀,我覺得久而久之會失去自己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智慧!慾望是可以殺死智慧的東西!
回覆列表
其實“並不”之所以加了引號也表明,題主對自己外向的也是有懷疑的,對吧?
確實如果用簡單一個詞來描述自己性格特點,內向和外向是最常用的。但內向和外向也只是描述了一種傾向,而不是固定的。外向的人傾向於將注意力和精力投注在外部世界,而內向的人則相反,較為關注自我的內部狀況,如內心情感、思想。然而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是除了內向就是外向的,我們處在中間的某一個區域內。所以我們可以用大多數時間,大多數場合,面對大多數人的時候自己是怎樣的,來描述自己是內向的還是外向的。
如題主所說,總是“喜歡”獨來獨往,“不喜歡”表現自己,也不喜歡說話,那麼在這種模式下你大部分時間的心裡好受如何呢,是感到舒服自在還是感到疲憊孤獨呢?
如果你大部分時間的獨來獨往是舒服的,感到精力充沛的,那麼你就是偏向於內向的,反之,你的大部分時間的獨來獨往,都是不得不這樣的,而且時長感到孤獨,無所事事,疲憊不堪,那麼你就不是內向的。
以此類推。總之,內外向僅是描述了一種傾向,不要固定化它。畢竟世界這麼豐富多彩,我們潛力無限,簡單的內外向怎麼能概括我的特質呢!
十一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