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在人生ng
-
2 # 小熙為人人
小說和電視劇總把魯肅渲染成一個平庸憨厚、呆頭呆腦的人,他的出現總能博人一笑。
魯肅死後,孫權評價他有二長一短,肯定了魯肅的榻上策和赤壁戰前的主戰意見,但由於歷史的侷限性,對借荊州問題進行了翻案。
後世公正的評價,他其實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魯肅有著即便是諸葛亮和周瑜都不具備的忠厚品質。
舉個例子:曹操大兵壓境,以張昭為首的主降派佔主流。魯肅卻大膽進言孫權:我魯肅投降,曹操還能給我安排個小官做做,但是主子你投降了會有什麼後果呢?魯肅說話誠摯懇切,如見肺腑。他不貪圖自己的前途,處心積慮考慮孫權的命運,這是他的忠厚之處。
魯肅雖然當了很多年的官,但是他卻十分的節儉。他把自己的大部分錢財都用來資助赤壁之戰的遺孤。而自己家裡甚至傭人都要緊衣縮食,當時與他有政見分歧的周瑜看到了魯肅的勤儉,並看到魯肅為招待自己甚至賣掉了自己身上的大衣,非常地感動!
後人哀魯肅:使(魯 )肅不死,則樊圍必無後患,而操可蹙,北方可圖,曹丕不敢稱帝矣。
後人為何如此盛譽魯肅?因為魯肅之後,再未出現過像他這樣遠見卓識且又忠厚勤儉的大都督。
孫權:①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②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③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子敬答孤書雲:‘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恕之,不苟責也。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④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與一語,便及大計,與禹相似,故比之。
《吳書》: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周瑜:①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②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
陳壽:①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家富於財,性好施與。②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陸機: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
袁宏:昂昂子敬,拔跡草萊。荷簷吐奇,乃構雲臺。
嚴從:周瑜、魯肅,鹹起諸生,鶚視烏林,鷹揚赤壁。然肅為布衣,當襄漢之際,標賣田宅,分財結士,以求人傑:此其志不小也。公瑾推第於孫策,子敬輟粟於周郎:鹹有異於人者也。
孫元晏:斫案興言斷眾疑,鼎分從此定雄雌。若無子敬心相似,爭得烏林破魏師。
周曇:輕財重義見英奇,聖主賢臣是所依。公瑾窘飢求子敬,一言才起數船歸。
章如愚:至於三國,各自據其土而成鼎峙之勢,亦諸人之力也。故在魏,則荀攸、賈詡之算無遺策,郭嘉、劉曄之才策謀畧,管寧之淵雅高尚,毛玠之典選清正;在吳,則周瑜、魯肅之儔入為腹心,出為股肱,甘寧、淩統之徒奮其威,黃蓋、蔣欽之屬宣其力;在蜀,則諸葛孔明之長於治國,費禕、董允之志慮忠純,向寵之性行均淑,皆一時之人傑也。
洪邁: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於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傑,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
陳亮:又二百餘年,遂為三國交據之地,諸葛亮由此起輔先主,荊楚之士從之如雲,而漢氏賴以復存於蜀;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鄧艾、羊祜皆以其地顯名。
林光朝:當時稱之為長才無或異辭者,吳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蜀有諸葛孔明,是皆一方雋才也。
程公許:蜀將如關、張、龐統,吳將如周瑜、魯肅,志長命短,天下重惜之。而馬超、黃忠、趙雲、費禕、呂蒙、程普、步騭、甘寧輩皆智勇絕倫,足以當一面。
劉祁:已而諸豪割據,士大夫各欲擇主立功名,如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諸葛亮、龐統、魯肅、周瑜之徒,爭以智慧自效。
王義山:某仰惟某官學通六藝,忠貫三精,其謀略則荀攸、賈詡之密,其經濟則周瑜、魯肅之英,其吟嘯則謝安、庾亮之雅,其牧御則羊祜、陸遜之仁。
江用世:夫肅在當時,其智計上不參公瑾,次似不敵子布,而何其有成畫於胸中至與孔明隆中之籌相印合也?
李贄:①魯子敬所見,即孔明隆中之言也,真是英雄之見略同。人知孔明,不敬,亦聞見相沿耳。②周瑜、魯肅、諸葛瑾、張紘、顧雍,彼比引薦,真君子也。
鍾敬伯:魯子敬所見即孔明隆中之言也,真是英雄之見略同。人知孔明,不知子敬哉!
王夫之:身任天下之重,舍敦信而趨事會,君子之所賤,抑英雄之所恥也,功隳名辱而身以死亡,必矣。欲合孫氏於昭烈以共圖中原者,魯肅也;欲合昭烈於孫氏以共拒曹操者,諸葛孔明也;二子者守之終身而不易。子敬以借荊資先主,被仲謀之責而不辭;諸葛欲諫先主之東伐,難於盡諫,而嘆法正之死。蓋吳則周瑜、呂蒙亂子敬之謀,蜀則關羽、張飛破諸葛之策,使相信之主未免相疑。然二子者,終守西吊劉表東乞援兵之片言,以為金石之固於心而不能自白,變故繁興之日,微二子而人道圮矣。②然而肅之心未遽忿羽而墮其始志也,以義折羽,以從容平孫權之怒,尚冀吳、蜀之可合,而與諸葛相孚以制操耳。身遽死而授之呂蒙,權之忮無與平之,羽之忿無與制之,諸葛不能力爭之隱,無與體之,而成謀盡毀矣。肅之死也,羽之敗也。操之幸,先主之孤也。悲夫!
魯肅
王士楨:將相江東美,英風壓上流。魯公最忠烈,慷慨借荊州。
屈大均:漢唐以來善兵者率多書生,若張良、趙充國、鄧禹、馬援、諸葛孔明、周瑜、魯肅、杜預、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經,翩翩文雅,其出奇制勝如風雨之飄忽,如鬼神之變怪。
呂思勉:周瑜、魯肅,亦皆可謂為好亂之士也。徒以二三剽輕之徒,同懷行險徼倖之計,遂肇六十年分裂之禍,豈不哀哉。
黎東方:孫權下面,懂得政治、深知非聯絡劉備便不能抵抗曹操,以保持江東的“獨立王國”,進一步問鼎中原的,只有魯肅一人。
白壽彝:魯肅始終不渝地堅持孫劉聯盟,是因為他看到了聯盟的維持與鞏固,關係到江東生死存亡的長遠利益,這是他目光遠大的過人之處。魯肅一生的活動,證明了他是江東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活動家。
龍步根:東吳謀臣魯肅,不僅具有一個大政治家的膽略、卓識和政治的、軍事的和外交的才能;而且還具有不為一已私利,忠誠於國家大業的可貴品質。因此,在三國眾多英雄人物中,東吳的魯肅可說是叱吒風雲的“人傑”了。“推魏氏百勝之舉,開孫權偏王之業,威震天下,名馳四海”。在那個精英薈萃的時代,為東吳立下了不朽的勳業。但這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在《三國演義》中,卻被寫成一個忠厚而略顯平庸的長者,成為諸葛亮和周瑜之間鬥智的陪襯,這是不符合歷史的真實性的。②魯子敬的這種高貴品德,不正是人們感到魯肅形象的可親可敬嗎?這非周瑜、張昭所能及也。
張大可:魯肅是東吳名將,他有智有勇,堪與周瑜媲美,若論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恐較周瑜還略勝一籌;但在《三國演義》中、戲劇舞臺上,魯肅恰似一位仁慈的長者,忠厚有餘,才智不足,經常為周瑜、諸葛亮鬥智施謀所戲弄,顯出一副愚相,然而,《三國演義》和戲劇舞臺,都是藝術創造,不是史實記載,從藝術角度看,可稱生花妙筆,若從史學角度講,可是歷史的顛倒和歪曲。曾在歷史風雲變幻中活躍一時的魯肅,他的心計絕不後人。《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贊他“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吳書》說他“善談論,能文屬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魯肅》傳及裴注)。
尹韻公:諸葛亮和魯肅一樣,都是三國時代最有眼光的傑出外交家。
周思源:魯肅大智大勇、臨危不懼、多謀善斷、坦蕩豪爽、能言善辯、堪稱一代豪傑。
易中天:魯肅是一個很俠義,很豪爽的人……而且魯肅也是一個很有政治頭腦的人。
《魯肅墓》:年少粗疏未可輕,榻邊視畫最分明。直將諸葛同心事,空被張昭識姓名。大業竟從身後定,豐碑自向墓前橫。指因風義人爭說,細故何能概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