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漫步史書
-
2 # 悠悠華夏五千載
前涼是十六國之一,存在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公元301年,涼州人張軌被晉朝封為涼州刺史,後又封為西平公、涼州牧。晉朝滅亡後,張氏一族仍居涼州,實際已經形成地方割據政權,到了張茂這一代,正式建國,並且傳了九世,但是自始至終都沒有稱帝,只是稱王,史稱前涼。
前涼只是地方性的割據政權,無論是從統治範圍還是政權影響力以及歷史地位來看,都無法佔據主流,而且前涼統治者只稱王、不稱帝,按照封建社會等級劃分,統治者自然不能列入帝王本紀。
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正式登皇帝位,而且在位期間頗有作為,為什麼沒有被列入帝王本紀?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王莽的政權不符合封建社會傳統的主流意識形態,從一開始就被看成是“謀權篡位”的人。
自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建立中國第一個大統一的中央集權王朝,開始使用皇帝稱號後,縱觀中國封建時代大約五百位帝王中,歷代正式登基的帝王都有屬於自己的帝王本紀,而王莽雖然登基坐殿,但是卻沒有被列入帝王本紀,他也是唯一一個開國和滅國都是同一個人的皇帝,實在是悲催。
王莽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改革家,他上臺後採取的改革措施對促進當時的社會發展進步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推行的一些改革政策即使放在今天來看也不過時,在當時也是神奇般的人物。但是他的新朝是透過一系列的運作和謀劃,是從劉氏家族手中接過權力而登上帝位的,所以從一開始就被視為謀權篡位,在中國古代,謀權篡位的人是要被唾棄的!
到了東漢時期,為了宣揚大漢王朝的合法性,對“叛漢篡位”的王莽自然是痛恨至極,在修訂《漢書》時,將其貼上“亂臣賊子”的標籤,不能列入帝王本紀,只能立傳。
後世對王莽的評價也都受到東漢的影響,只記得王莽“篡位”之事,不記得王莽治世之功!作為皇帝的王莽,絕對是合格的、頗有作為的,但是被貼上了“篡逆”的標籤後,一切功績都被抹煞了,只能屈居於《漢書·王莽傳》中,而這個“傳”相對於歌功頌德的帝王本紀,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只能說悲催的王莽是生不逢時而已。
-
3 # 史盲球盲過濾器
公元8年,攝政的“假皇帝”王莽廢掉西漢最後一位皇帝劉嬰,登基稱帝,建立新朝,15年後被綠林赤眉起義軍滅亡。前涼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割據甘肅新疆的地方政權,公元301年張軌被西晉朝廷封為涼州刺史,西晉滅亡後,張軌父子獨立,國王受前趙冊封,公元376年被前秦滅亡。
一、關於本紀
要回答新朝王莽和前涼張氏為何沒有列入史書本紀,首先要搞清楚正史的編寫體例。司馬遷《史記》確定本紀、世家、列傳、志、表的體裁,其中本紀記載帝王,世家記載諸侯,列傳記載名臣和當時名人,歷朝歷代正史都沿用這套體例。本紀一般記載帝王,但也有例外,如:
從未當過皇帝的西楚霸王項羽和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被司馬遷列入本紀;建立新朝的王莽,是正兒八經的大一統中原王朝皇帝,卻被《漢書》寫入列傳。
三國時期的劉備、孫權與魏文帝曹丕同類,都是開國皇帝,但《三國志》只把曹魏皇帝列入本紀,卻把蜀漢、孫吳兩國皇帝均寫入列傳,無非是因為西晉繼承曹魏衣缽,以曹魏為正統罷了。
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先後出現包括前涼在內的21個政權,雖然他們大小、強弱不一,但都是獨立王國,最次也應列入世家,可是唐朝修的《晉書》別說列入世家了,甚至都沒有寫進列傳,只錄入“載記”,而載記僅僅是附錄性質的東西。二、王莽未列入本紀原因探討
關於王莽沒有列入本紀的原因,主流說法是因為他被《漢書》列為篡逆者,名聲不好。站在劉氏皇族的角度,王莽取代劉氏,他就是個篡權奪位的亂臣賊子,王莽因此成為歷史上首位篡權者。
站在民心向背的角度看,王莽從大司馬、安漢公、宰衡、假皇帝加九錫到登基稱帝,是數十萬民眾和九百名朝臣多次勸進的結果。得民心者得天下,王莽稱帝得到了各級官吏、文人士大夫和普通民眾的廣泛擁護,堪稱歷史上首位“民選皇帝”。
王莽取代劉氏稱帝有全國民意支援,而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司馬炎逼迫曹魏末帝退位、武則天從兒子手中奪取皇位、趙匡胤逼迫後周末帝柴宗訓禪位,都沒有像王莽那樣得到全國民眾的廣泛支援。曹丕、司馬炎、武則天、趙匡胤才是真正的篡位者,王莽有民意支援,不應列為篡位者。
曹丕、司馬炎、趙匡胤這類名副其實的篡位者都能列入帝王本紀,而得到全國民眾普便支援的王莽卻未能入選,可見王莽沒有列入本紀不僅僅因為他是“篡權者”,應該還有其他深層次的原因。
比較四位開國皇帝,不難發現曹丕、司馬炎、趙匡胤都建立了延續數代甚至十幾代、國祚數十年甚至幾百年的王朝,而王莽新朝只維持了一代15年。假如新朝像秦朝、隋朝那樣延續兩三代、幾十年時間,王莽列入本紀也就順理成章了。三、前涼張氏未列入本紀原因探討
前涼政權屬於地方割據政權,在以晉朝為正統的大背景下,前涼歷代國王不列入本紀也算正常。但前涼畢竟是一個獨立王國,應當納入世家之列,可能因為前涼偏居西陲,對中原影響較小,因此唐朝史學家對其較為輕視,僅錄入了“載記”。
前涼雖然是個偏居西陲的弱國,但有個人有必要提一下:這個人叫唐惲,是前涼王國奠基人張軌的女婿,官拜凌江將軍。所謂“凌江”,指的是黃河而非長江,唐惲就是鎮守黃河渡口的主將。前涼國力雖弱,卻是“五胡亂華”時代北方唯一長期存在的漢人政權,靠的就是黃河天險。張軌把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交給唐惲,足見他對女婿的信任和器重。北魏統一北方後,唐惲的後代一個比一個牛,官位雖不是一品大員,卻都是實權在握,唐姓逐漸成為名門望族。從此以後,唐惲就成為北方唐姓的近世祖,遠世祖是堯帝之子丹朱。北方多數唐姓家廟供奉兩幅神像,一位是丹朱,另一位即唐惲。兩幅神像均以龍為坐騎,丹朱本為帝室,唐惲是王室乘龍快婿,故有龍瑞。
唐姓是名副其實的大姓,人數達幾千萬,唐惲的後代相當繁盛。唐姓之人應多關注前涼,多瞭解祖先唐惲,其事散見於《晉書》、《冊府元龜》等史書古籍之中,有興趣者可以去查閱瞭解。
回覆列表
在中國曆朝歷代封建王朝建立有不少,其中有類似漢唐這樣的地域廣闊四方來朝的偉大國度,當然也有亂世時期割據一方的政權,總體來說一些小政權雖然沒有形成對全國的統治,但在某一種層面上來說,他們也算是建立了一方很小的國度,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算是一個朝代,尤其是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這些割據政權也從來都是不能忽略的,不過在正統史書記載中,一些割據的政權往往都是不被史書承認。
一般來說,一個朝代被認可,後世在官方史書記錄中,都會被列入本紀,本紀是史記中提出來的一個說法,在此之前沒有紀傳體的史書,一般帝王之家的傳承都會被列入本紀當中,而一部分割據的政權中,雖然他們或許也會稱帝,但不屬於全國性的政權,在後世記錄的時候,會有不同的分法。
1、放在世家中,世家是史記中專門用來記載諸侯的文體,是僅次於天子的貴族,在這裡一般表示對於這些政權的尊重,一般他們或許都對新政權有特殊的貢獻,對於新的王朝一統有著重要意義,對時代的發展有著進步意義的,都會被列入其中。
2、放在列傳或者是僭偽列傳,列傳是紀傳體史書中記載大臣的,僭偽表示逾越,說明他們本來是前朝的大臣,但是因為不服中央王朝的管制,對新朝的建立沒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有所阻礙,對地方治理上也採取極端政策。
當然在認定上也並不是侷限於上述,有一些特別的小王朝是不被認可的,就比如秦末漢初的南越王趙佗、王莽建立的新朝。
按照各個朝代的邏輯,他們所認可的前朝也不同,比如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建立以後,由於他是打著復辟唐朝建立的朝代,因此他不承認篡奪唐朝正統的後梁,但宋朝建立以後,仍然還是承認了後梁的地位,並予以認可,當然也有比較特殊的,如宋朝時候,很多少數民族並未進入中原地區,但是他們所建立的朝代仍然被認可,比如遼、金、西夏、大理等等。
還有一部分朝廷,因為距離中原地區十分遙遠,因此很多歷史資料沒有保留下來,如五胡十六國時期,例如題主所提到的前涼就是如此,按照一個帝國的標準來看,前涼是符合標準的,只是因為地處偏遠,加之資料短缺的緣故,甚至就連他們是否是稱帝還是稱王都不能確定,因此被打入了世家中。
也有個別幾個比較可憐,就是建立新朝的王莽,王莽是篡奪了漢朝建立起來的政權,前後也有幾十年的時間,但王莽並沒有對全國形成有效的統治,他不是透過正統的傳承方式得到了天下,而且王莽在位期間,一系列超越時代的改革,觸動了很多人的根本利益,不被時代所認可也就是必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