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荼蘼香晚
-
2 # 種大樹談榜樣的力量
房子大不如心胸大,心大才能格局大,格局大才能事業大——“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我覺得民間俗語“與人不足讓人砌屋,寧讓人寬、不讓屋寬”此話很能體現華人樸素的大智慧,原因如下:
1.在中國大智慧當中,什麼樣的寬才是真正的“寬”?什麼樣的大大才是真正的“大”?——“大象無形”;
我們俗人常常以為高樓闊屋就是大,其實這只是表象,這只是看得見的寬大,其實中國文化當中的大智慧認為,真正的寬大是沒有界限的,甚至是無邊無際,大不可測。被稱為東方聖經的《道德經》四十一章有言:
“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意思是說,高尚的德好像河谷,廣大的德好像不足,剛強的德好像懦弱,充實的德好像空虛;最潔白的好像汙濁,最方正的沒有稜角,最大的器具最後完成, 最大的音樂沒有聲響,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象。
智者老子在此處列舉了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五種現象來說明大道無為大愛無疆大寬無界的境界。即最白的好像汙濁,最方正的沒有稜角,最大的器具最後完成,最大的音樂沒有音聲,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象。
2.在中國大智慧當中,為什麼心寬比屋寬重要?——“無形勝有形”;
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是房屋寬大重要?還是心底寬大更重要?當然許多人認為,當然房屋寬大更重要,因為那樣更有面子,更顯身份哪!
其實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智慧角度而言,心底寬大遠比房屋寬大更重要!為什麼呢?因為房屋寬大是有限的,而心底寬大是無限的,而且心大就可以容納萬事萬物,堪比遼闊的藍天與大海!
3.在中國大智慧當中,心寬有什麼作用?——“無中生有”!
我們許多人會想,心胸寬廣有什麼用呢?還不如闊房大屋那般引人注目!君不見凡是能成大事者,皆不是因為家裡闊房大屋,更不是家裡良田萬頃和廣廈千萬間,反而卻是心大之人,甚至是輕房子而重事業之人,股神巴菲特和中國網路社交達人馬化騰皆是這種心志闊大之人,也是“無中生有”的典型案例。巴菲特不喜歡購買房產,他認為把錢花在這上面是浪費。
巴菲特在1998年的伯克希爾公司的年度會議上說道。
“我們結婚時,我擁有1萬美元和兩個選擇。我告訴蘇珊說,我們可以現在就買一所房子,或是請她讓我用這些錢做投資,數年後很有可能會帶來更多的金錢。所以,我們等了四年。我用資本淨值10%買下了這所房子,”1956年春天,巴菲特離開了格雷厄姆-紐曼公司,他和妻子搬回了奧馬哈。在離巴菲特雜貨店不遠的叢林大街租了一棟房子。巴菲特合夥公司的一些早期信件就是從這叢林大街5202號發出去的。1958年,他們搬進了巴菲特現在依然居住著的這所房子。
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經》所言: 三十輻共一轂(gǔ),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shān)埴(zhí)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鑿戶牖(yǒu)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道德經》第十一章意思是說,三十根輻條湊到一個車轂上,正因為中間是空的,所以才有車的作用。糅合黏土做成器具,正因為中間是空的,所以才有器具的作用。鑿了門窗蓋成一個房子,正因為中間是空的,才有房子的作用。因此"有"帶給人們便利,"無"才是最大的作用。
哲人老子在這一章用了三個比喻,舉了三個例子,說明"無"的作用,也說明"有"和"無"的關係。 第一個例子,是"三十輻共一轂"。古代的車輪是用木頭做的,由四部分組成,輪、輻、轂、軸。這四個字都是"車"字旁,其中"輪"是最外面的部分,"軸"是最裡面的部分,就是軸心。 "轂"是套在車軸上的部分。"輻"是連線輪轂的木條。
《詩經》裡面有一首著名的詩叫《伐檀》,很多人都學過吧?裡面說:"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就是砍伐檀木,削成輻條,做成輪子。三十根輻條共同湊合到轂上。在"轂"和"軸"中間必須是空的,否則就無法轉動了。正因為有中間空的,是"無",所以這個車輪子才可以轉起來,如果中間不空,是實的,那車輪怎麼動啊?所以這中間的"無"--空是最重要的,就是這個"無"才有了車子的用處,這叫無中生有,無有大用啊。
-
3 # 墨雨清茶蘇檸菲
為您回答:古人有與人不足讓人砌屋,寧讓人寬,不讓屋寬,你覺得有道理嗎?這個問題。
我分享一下我個人的感悟:仔細推敲這句話,蘊含著獨特的人生哲理,寓意非常深刻!
“與人不足讓人砌屋”意思是自己與別人比較之後,感覺自己與別人有不足有差距,就勸讓別人建造房屋。
古時候蓋房子對於平凡百姓家庭來說,是一筆非常大的支出,是破財傷神的事情。
“砌屋”的意思就是用磚或瓦一塊一塊的堆砌房屋。
古時候的房子需要用木頭、磚、瓦、石頭、沙子、幹蘆葦草等來建。
這些材料要用很多錢去購買,必然會花掉家裡所有積蓄。甚至都不夠還要四處去借,所以非常的勞心勞神。
房屋建好、全家人雖然住進了大房子,但生活上就會變得非常拮据。
甚至有債務追討,家庭成員之間也會因此引起矛盾,家庭氣氛就會變得特別凝重。
還有,建好的房子高度,房簷前後與鄰居房屋之間的距離,要是影響到鄰居家,鄰里之間也會發生爭吵。
“寧讓人寬,不讓屋寬”的意思是寧願讓人心寬敞,也不讓房屋寬敞。
那麼“與人不足讓人砌屋,寧讓人寬,不讓屋寬。”這句話更深的含義究是什麼呢?
我也是仔細梳理、反覆思量琢磨,才恍然間明白了
原來這句話,古人是以百姓不爭的事實為例,運用肯定的話術表達方式來加重否定的本意。
這句話古人真正的用意是告誡人們:人與人之間不能有狹隘的的攀比之心,更不能有不利己的害人之心,親人、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寧願讓人心裡寬敞,也不讓房屋寬敞。
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於現在。別人優秀的地方我們要去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千萬不能有偏激的害人之心。其實害人如害己得不償失!
要與人為善,親朋鄰里間要和睦相處,多給人好的意見和建議,讓人心裡寬敞愜意,自己心裡也舒坦。
別給別人心靈加重砝碼。攻擊心太強見不得身邊人的微笑,自己一個人的笑容也不會燦爛!
這世間很美好,人心就應該很善良很美好。可我也還是吃過虧上過當,相信也有人和我一樣。
總有不友善的人,總有不如意的事。“吃一塹,長一智”不必斤斤計較!
何必虛榮的攀比?何必爭名奪利?人生不易生活已經很累!別讓心靈揹負太多的負累?
只要健健康康,開開心心就好!房屋大小又何妨!
回覆列表
這句話典故有二。一是清朝張英所寫的“讓牆詩”:“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存,不見當年秦始皇”。據記載:張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與吳氏鄰,吳氏越用之。家人馳書于都,公批書於後寄歸。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
也有說法是源自明朝林翰的這首詩,
《誡子弟》
(明)林翰
何事紛爭一角牆,讓他幾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這事的意義在於宣揚禮讓,處理事情要寬容,看起來非常有正能量。
然而,這不是正確的態度。有心為善不能稱之為善,不問是非對錯的禮讓也不是正確的禮讓。
不問是非對錯,一味禮讓,也可能是在“勸惡”。很多官員的臭脾氣可能就是下屬的“禮讓”中滋長起來的,很多老年人的“惡行”也是年輕人的“禮讓”中縱容起來的。當被禮讓成習慣,佔便宜成自然,離“惡”也就不遠了。
所以,這種話的禍害在於:對個體而言是有私德,實際上卻破壞公德。西方經濟學及哲學對此有詳細論述,是站在契約和公平正義的對立面上的一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