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邀你看夕陽
-
2 # 137億年前的氫二氧一
不可能!
為什麼?
因為意識屬於資訊,而資訊具有依附性,所以,意識必須依附於某種實體(如腦)而存在,故而在這個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純”意識體。
這裡的要點,說到底還是要理解和掌握所謂科學的“精髓”,科學的精髓就是實事求是,就是“客觀事實和客觀規律不因人的意志而轉移/變化/改變”。在本質上,在客觀上,在事實上,這個世界是一元論的,只有物質而沒有實在的意識。或者“形而上”的說,意識是第二性的,是物質的屬性,是依附於物質才能存在的。因此,如果有個意識體,他/它必然的要有一個物質實體作為其依附的物件才能存在。
在人類認知發展史上,為了方便認知,產生了所謂的“二元論”,人們人為的把意識從(附屬與)物質(的屬性)上抽象出來,並且將意識的地位提升到和物質並列的地步。但大家要記著,這只是因為歷史原因,為了方便而人為的強行如此,在事實上是另一回事,如果你把這當了“真”,那就難免有錯誤的想法了。
另外,這裡還有另外的兩個方面值得說一下。
一個是“如何理解純意識體?”,純意識體到底是什麼東西?符合什麼定義的才叫“純意識體”?
這個,因為純意識體根本就不存在,誰也沒見過這玩意兒,所以,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其實,因為意識作為資訊不可能“純粹”獨立的存在,有人認為純意識體指的是純粹的能量體,但這個沒很大的特別意義,因為能量和質量其實是一回事,我們知道,能量和質量是可以透過愛因斯坦質能方程互換的。
再一個方面的內容,就是“資訊時代的特色”了。其實,在資訊時代之前,那個時候資訊不像在今天這個資訊社會里這樣惹眼,所以,那個世代的人是把純能量體稱為“鬼”的。對同一個事物,類同或者相同的事物,人們在不同的時代裡有著不同的認識,這個認識往往帶有這個具體的時代的具體特色。我們現在的時代裡,大家耳聞目染的是資訊至上,自然的,也就有傾向於純資訊的“純意識體”這個想法和認識了。
-
3 # 青山不掩
絕無可能。
意識不能橫空出世。
意識是大腦的功能,大腦只是人體的一小部分,所以軀幹,大腦是意識的載體,是意識的物質基礎,是意識執行的依據。意識是大腦的展示,大腦的運動。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了大腦,失去了依據,意識怎能產生?怎能執行?
意識不能一蹴而就,意識歷經了複雜的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否定之否定的迴環攀升。許多人以為,大腦一開始就想啊想,錯!大腦猶如特級廚師,並不能空手炒菜,首先得有采買,其次擇菜,然後墩子,乾淨的生菜才能送入後廚。眼耳鼻舌身意,道出了意識發生的諸多環節: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鼻嗅五香,舌嘗百味,皮觸冷暖硬軟,體承打砸衝撞…感覺器官各司其職,各種資訊源源不斷彙集大腦。可見,感覺器官是意識的開路先鋒,感覺是意識的原料
。
大腦綜合感覺,歸納,抽象,藉助語言,提煉為概念,推理,演繹,最終才形成思想。可見,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僅靠大腦,意識根本無從產生。
類人猿進化的關鍵,在於改變自己,適應環境。當初樹枝間飄蕩,現在腳踏實地,腿腳打直,前伸,邁步,方才塑造得今日的亭亭玉立;砍砸磨削,製造工具,方才塑造得回春妙手;吃熟食,喝熱水,開口說話,交流協同…顯性變革,更重要的是隱性變革悄悄地進展,腦容量大幅攀升,皮層褶皺增加,最神妙的大腦形成,真正的現代人誕生!說話間,大腦進化完成,歷史上,卻是幾十萬年的艱苦磨鍊。可見,意識來自大腦,然而大腦並非生而有之,實在來之不易。
-
4 # 冬哥譜科
完全可能,或許這就是人類最後的選擇。
太陽終將消亡,地球也將無法生存,離開地球,離開太陽系是人類最終的唯一選擇。或許那個時候的人類已經擁有了巨大的能量,可以以接近光的速度前往其它星系,找到一個新的家園。也許此時的人類高度發達的醫療科學,可以保留人的有機軀體並且長生不死,人類不必選擇人機結合變成一個具有意識和思想的機器。
然而總有一天,宇宙也會消亡。如果宇宙死於“大坍縮”,宇宙萬物都將化為氣體而煙消雲散,所有的生命都無處可逃。然而宇宙還可能進入另一種狀態,所有的熱能都將耗盡,慢慢向終極熱寂漂移,溫度逼近絕對零度,一切運動都將被凍結。
不管以上哪種情況出現,不管是逃往其它宇宙,還是在冰凍的宇宙中蟄伏,人類都必須拋棄有機軀體,採取人機結合的方式,保留人類的意識和思想,成為一個純意識體。
霍金說:“看起來------量子理論允許在微觀層面上進行時間旅行。”科學家設想,如果通往另一個宇宙的蟲洞不允許大尺度物體透過,人類就只能利用奈米技術,DNA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的融合,將人類的意識裝進奈米大小的機器人中,透過蟲洞到達新宇宙。一旦找到宜居的行星,他們就可以批次複製人類個體,並把原來人的記憶和個性注入大腦,使他們復活。
如果處於一個冰凍的宇宙,人類只能把意識保留在機器中,和所有的物體一樣放慢運動速度,放慢思維,戴森說:“透過把處理資訊的時間拉長,可以無限期地進行思維。”在漫長的(萬萬億年)的時間中,等待量子的躍遷。他們也可能會看到泡泡宇宙從虛無中出現,誕生一個新的宇宙,從而獲得新生。
-
5 # 宇宙探索
首先要明白,意識到底是什麼?如果連意識是什麼都不確定或者沒有統一的認可,問題本身又有什麼意義呢?
目前的主流科學界表明,意識是人腦的產物,單憑這一點,就否定了問題中的觀點,那就是純意識體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意識是依附於人類大腦才能存在的,它不能單獨存在!
當然,肯定會有人說“你太教條了”!這不是教條不教條的問題,而是如何認知意識的問題。問題的答案也很簡單,主流科學界認為意識依附於人類大腦存在,並不代表所有人都這麼認為,所以你可以認為意識冷獨立存在,那樣的話就可能會存在獨立的意識體!
所以,問題的本質其實就是對意識本質的理解,你是否認為意識是人腦產物?如果是,那麼獨立意識體就不可能存在。如果不是,那麼獨立意識體就可能存在!
不管是或者不是,都需要證據來支撐,而不是簡單的“我認為”“我相信”,“我相信”並不是證據!科學家透過用弱電流刺激人類大腦皮層等實驗有力支撐了“意識是人腦產物”的結論,如果你認為“意識可以獨立存在”,也請提供你的證據!
當然,準確地說,意識的本質並沒有被研究清楚,所以未來人類可能會發現意識的其他特徵,但不管我們做出什麼結論,最重要的以事實為基礎,而不是以想象為基礎,即便由事實得出的結論是錯誤的,只能說人類的認知是有侷限性的,而這種侷限性任何時候都是存在的,科學的發展其實也是侷限性不斷被突破的過程!
-
6 # 楊天鎖805
提這個問題的是身體嗎???
若不是的話
那是“誰”???
是什麼樣子的???
回覆列表
在佛教的學說裡,純意識體是存在的,純意識體居住的世界稱為無色界。
佛教把這個宇宙稱為三界。分別為欲界,色界,無色界。其中欲界的意思是,生活在欲界天的居民有物慾,食慾,和男女的慾望,並依此繁衍後代…。
這欲界又分為六層天,我們人類及地球上的生物,由於構成其身體的物質最為粗糙,智慧最低、能力最小,壽命最短,所以處於欲界天的最下一層天…。
欲界天之上是色界天,"色“就是物質。色界天的居民已經沒有了物慾、食慾和男女的慾望,但仍然具有物質的身體。也就是說,色界仍然是個物質的世界。色界共分為十八層天。象欲界天一樣,一層天比一層更加的高智,高能、高壽,高維…。
在色界天之上就是無色界。而無色界天的居民已經脫離身體的束縛,只存在著受、想、行、識的清明無礙的思維或意識。按照科學的說法就是,已經進化到非常非常高階的階段了。無色界天又分為四層天,同樣也是,一層天比一層天更加高智、高能、高壽、高維…。
從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儘管生物的演化已經達到無色界那層天,儘管已經可以達到隨心所欲,無限高智高能和無限高壽的地步,卻仍然達不到不死的不生不滅的境界,仍然脫離不了生死輪迴…。
所以,佛教有句名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恐怕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如果現代科學認為只要用科學的方法,使人的意識最終脫離身體,成為純意識體之後、就可以永生不死了的話,只能是人類美好的願望和科學的幻想…。
順便說一句,所謂不生不滅的真正意思是,只有不生,才能不滅…,而不生不滅的,只可能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