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月璃雪
-
2 # 古籍精品
按照中國傳統,每個人有名,字,號,箇中很是講究,也十分複雜,名字關聯講究甚多,有一種“名外之名”,也就是字。
-
3 # 塵味生
諸葛亮,字孔明屬於古達命字方法的第一種,名與字表達相同意義。亮代表光明,照亮,而孔明,即孔中透出明亮,兩者屬於同種含義。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據有以下幾種
①同義反復,即名與字所表達的意義相同。如屈原名平,字原,廣平為原。孔子學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顏回字子淵,陶淵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屬此類。
②反義相對,即名與字的意義相反。晉大夫趙衰(減少意)字子餘(增多)。曾點(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績字無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趙孟頫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連義推想,從名聯想到字,作為補充或解釋。趙雲字子龍(雲從龍);晁補之,字無咎;蘇軾,字子瞻(《左傳僖28年》:“君馮軾而觀之”);岳飛字鵬舉。 從以上三類可以看出,字與名有密切關係,字往往是名的補充或解釋,這叫“名字相應”,互為表裡,故字又稱作“表字”。
這三種是主要的,另外還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後加父(甫)的情況一般也歸入字的範圍。
-
4 # 壹壹說
諸葛亮姓諸葛名亮。這個亮字太明亮,太過了!孔子說:“過之謂之狂者”,所以呢,這個亮字太亮不好,所以字就取孔明。就是說這個亮呢,是小孔裡發出的光明,亮是太過,那孔明是不及,加起來取中道而已。
中國的儒家文化提倡中庸之道,指折中調和的態度。所以,古人從取名到行為都遵守這個中道。你看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愈是超越,所以韓愈的字是退之;杜牧的牧字已經很謙遜了,所以他的字就是牧之。所以這些人都會留名千古!
諸葛亮的父親叫諸葛珪,曾經當過兗州泰山郡丞,當然也是個有學問的人。諸葛珪給他的長子起名叫諸葛瑾,字子瑜。意思是懷瑾握瑜,表示要兒子做一個道德高尚的君子。而周瑜字公瑾,也是懷瑾握瑜的意思。當第二個兒子出生後,他希望這個孩子將來很有才能。於是給他起名叫諸葛亮,這亮是明白的意思。有才能的人必須是個明白人。
-
5 # 浪客文史
為何諸葛亮字孔明?在古代的姓名裡,包含字號的。姓氏是祖宗流傳下來的,通常出生時就固定了,名父母取得,用來區分他人,也代表父母的美好祝願,而字在古代是男子成年之後才有的,通常是為了讓別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
包含兩個,一個通常是備份,一個是名相呼應。但也不一定按照這個規則來。男子在成年後自己或其請他人給自己取名字。但取字義式也沒有那麼慎重。字一般有三種依據,與名同義反復,或者關聯推想或者是反義相對。這三種是主要的,另外還有參考五行金木水火土來命字。字是名的別稱,註釋和呻吟。古代通常有身份文化地位的人才有字,普通老百姓不一定有字號,到了現在我們說的名字就是姓名就是姓氏和名,字號都省略了。
諸葛亮字孔明。孔明後來釋義,一說孔是類比詞有很,接近的意思,明是亮的表字,也有同洞悉,明見的意思。但也有人說,孔是洞,小的意思,表示諸葛亮的字有自謙的意味。孔是有無輩分之義就不得而知了。在古代,直呼姓名是不禮貌的,平輩中人為表示尊重通常都用字來稱呼他人,而公共場合也是。
命字與命名方式基本相同,要求意義優美,含義深遠。還有因為是長輩所取,所以在尊老方面十分明顯。
-
6 # 文史學生仵三源
《禮記》中說“男子二十,冠而字之。”就是二十歲後根據本名的涵義另外再起個別名,即字,一般是正名立德。可以說在中國古代,讀書人一般都有字,即使那些識字很少的大老粗,也往往會附庸風雅,自己或者請別人給起個字。 字是名的延續,可以是進一步的延伸,比如李白,字太白,杜牧,字牧之;也可以是名字的約束,比如韓愈,字退之,就是不要太愈,太跨越,要有節制,再比如金庸筆下的楊過,郭靖給他起名為過,字改之,就是要知過能改,不要像他爹楊康一樣,死不悔改。再說諸葛亮,他的名和字都是父親諸葛珪賜給的。諸葛珪給他的長子起名叫諸葛瑾,字子瑜,意思是既要有瑾又要有瑜,要做一個像懷抱美玉一樣的正人君子。等到諸葛亮出生,其父給他起名為亮,就是希望他能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給他起字孔明,孔者,大也,就是希望他能大放光明。其實看諸葛珪的一生,四處奔波,名聲不顯,他寄希望於兒子身上,也是正常的,就像現代人,自己未能完成的夢想,總是寄希望於下一代,希望後人能夠完成。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二十七歲出山輔佐劉備,幫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成為蜀漢的第一任宰相,官拜武鄉侯。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扶保幼主劉禪,主抓全國軍政,曾六出祁山,攻打曹魏,最後死在北伐路上的五丈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歷史上,統治者往往樹立諸葛亮忠君愛國的標杆,加上儒家學說的經意,諸葛亮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很是高大。尤其是明朝末年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問世以來,諸葛亮更是成為了智謀的化身,民間甚至評價他“多智近乎妖”,都快把他神話了。
諸葛亮沒有辜負父親對自己的期許,他將“諸葛”這個姓氏推廣到每一個人的耳朵中,更是將自己的名聲推廣到今天,將近兩千年了,諸葛亮依然是家喻戶曉。《孝經》上說“聞名於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諸葛亮做到了,可以想象,如果不是諸葛亮,又有誰知道他的父親是什麼人,叫什麼名!從這一點看,諸葛亮是大孝,儘管他的父親去世的早,可他仍然讓父親的大名流傳青史。 杜甫詩中寫到“諸葛大名垂宇宙”,絕對是名副其實。再看看現在,諸葛亮依然在人們心中有極高的地位,成都的武侯祠一年四季都有人祭拜,他生前所經過的地方都有他的塑像或者畫像,人們祭祀他,甚至求他保佑,其實可以理解,誰不想讓自己擁有諸葛亮一樣智慧的頭腦呢?
-
7 # 味哎兒
氏被所居地名替代後,氏族這一人群單位消失了,如同不同人種居於不同地球大陸板塊上,長久後,人種概念及種族概念消失一樣。
所以現代人僅有民族.姓族.家族.家庭及具體個人概念了,從而美國現在的人種矛盾被種族敘述了,而其他國家內的種族矛盾被民族敘述了。
非殖民國的正常國家,國界不規則,省市界不規則,都由自種族盟約人群同居一處形成的國界,單獨種族構成省界,單獨民族構成市界,單獨氏族構成縣界,單獨姓族構成鎮界,單獨家族構成鄉界,單獨家庭構成村界。
只不過後世人口增多,遷入遷出而混居了。特別是天災禍及戰爭,混居更快了。
在中國:
姓起源於第一得姓人所居的地名.水名或當地地標物的名。
姓下是人的字,字是輩份排次的位置表示,後是名,再後是號,且名分學名.大名.小名.乳名。
學名由智者起的,大名由族長或長者起的,小名由父母或長輩或父母親朋起的,乳名由父母及自家內呼喚用的。
號是眾多人鬧著玩時,被觀察出單獨言行特點,而起的特徵稱號。口語言成外號。
有文人後,套用外號,給人一個雅稱,也成外號,但文人指書齋或書房的堂號名稱,而齋號原本是道士修煉地的名稱術語的通用詞。
孔明是諸葛亮的堂號,亮是名,無字,姓諸葛。
兩位元組的姓名都無字,僅標出姓與名,標不出家族輩位的。
亮就是明,嫌虛些言成一小孔透出的明,是為孔明。
回覆列表
諸葛亮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但其實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孔明。諸葛亮為什麼叫孔明呢?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諸葛是他的姓氏,亮則是他的名字,諸葛亮的父親為他起這個名字,是希望他做一個內心明亮的人。
諸葛亮字孔明,古人常常也會稱呼對方的字,而不叫他的名字。不過孔明並不是諸葛亮自己為自己取的,這個字也是諸葛亮的父親為他取的。孔明二字的由來,是出自於司馬遷的史記。史記中有一句話,叫孔子明王道,幹七十餘君。這句話是用來形容孔子的,而諸葛亮的父親則希望他長大之後能夠像孔子那樣,做一個有聖才的人。
而諸葛亮則像他父親希望的那樣,成為了一位備受後人敬仰大才人。諸葛亮是徐州琅琊陽都人,最早諸葛亮是跟著自己的叔父在荊州打拼事業的。後來叔父死後,諸葛亮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就過去了隱居的生活。一直到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才又重複在政壇復出。
諸葛亮之所以受到後人的喜愛,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更因為他的忠貞。他對劉備以及劉備後人的忠貞,無私的付出,讓世人景仰,所以他成為了中國歷史中忠臣和智者的代表性人物。到現在如果大家誇讚一個人很聰明的話,還會形容他是在世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