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楠杉槲
-
2 # 阿芳一家人
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孩子的性格,是跟同學不合群,還是這些同學真的不喜歡跟她玩。瞭解狀況,再一一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
3 # 一個姓蘇的老太太
這個問題我也遇到過,在我家孩子小的時候,我和你一樣,當時也不知道怎麼回答,我就告訴她得主動的找小朋友一起玩,發明更好玩的遊戲,再給小朋友帶點好吃的,當時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不能告訴她其實孤獨挺好這個想法後來挺管用,她放學就研究明天玩什麼並準備好第二天給小朋友帶的好吃的,和她玩的小朋友就多了,直到現在我孩子高二了,在學校組織能力就體現出來了,和同學們在一起也比較大方,做事格局也不小氣,這是我所經歷的和我處理問題的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我告訴孩子一點,做事有舍才有得。
-
4 # 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
曾看到網上一則分享的孩子交友的故事:
媽媽跟孩子去公園玩,他看到公園裡有跟他年齡相仿的小孩在玩捉迷藏,他也很想參與其中,於是他問那些孩子,可不可以一起玩。我在一旁鼓勵他。 這些孩子告訴他可以,他們告訴他去躲起來,於是他高興地跑去藏起來了。
他們數著數,就這樣,一直讓他獨自一人躲起來。與此同時,他們開始嘲笑我的兒子,炫耀著自己的 “聰明才智”。 我試圖向我的兒子解釋,他們並沒有真的跟你玩耍。
他回去了,剛才玩耍的情景再一次一字一句地從他口中說出。 這些孩子的殘忍讓我傷透了心,無奈,我們只能選擇結束公園的玩耍時間,走回家。
有些自閉患者,並不總能理解人與人的社交線索,閱讀他們的面部表情。我認為這種障礙是一種詛咒,也是一種幸運。如果這能讓他免受殘忍對待,我寧肯他錯過這些暗示…. 各位爸媽們,請教導您的孩子善良。 公園裡的孩子們,不必非得跟我的兒子一起玩,他們本可以說很忙,或者直接拒絕,說他們不想跟他玩,我也不是要求他們總得跟我兒子一起玩。
通常,他只是想一遍又一遍地玩同一場比賽。我意識到,你的孩子可能覺得這太無聊了,或者只是純粹不想玩,但請你教他們,對我的兒子說實話,也教會他們善良的品質。
善良,在今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不是每個人,都會記住自己的行為舉止。這些真實發生的事情,難道是要讓孩子去相信,孩子間的友誼只能如此殘酷嗎?
自閉兒童被另眼看待,家長如何應對?
要想打破這種偏見,家長的努力很重要。總要有人來推動社會印象的變化,沒什麼比來自群體內部的表現與聲音更具說服力。
◆◆培養孩子的能力◆◆
雖然這個問題有點“老生常談”,但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第一印象影響著人們的後續活動以及評價,第一印象的烙印是很深的,如果我們的孩子在第一次與他人接觸的時候,對他人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們對於自閉症群體的印象可能很難改變。
當然,培養孩子的能力也不僅僅為了在他人心中留下好印象。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透過這些能力,更好地生活,適應環境的變化與要求,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學會為自己的孩子辯護◆◆
為自己的孩子辯護,不僅僅是在孩子有一些不適當行為時,告訴別人自己孩子所處的困境與自閉症人士的特點。更是要清楚自己孩子的權益,也讓更多的人瞭解到孩子的權益。
就有家長為了讓兒子的同學瞭解自閉症兒子更加真實的一面,到全校同學面前演講的故事;卡洛琳女士在參加自己孩子的IEP會議時,也積極地幫助其他家長參加自己孩子的IEP,讓更多的家長了解特殊孩子應享有的權益,進而推動當地特殊教育的發展。
◆◆更好地溝通◆◆
——“孩子是自閉症,要不要對學校的老師隱瞞?” 這個問題一直是家長糾結的問題,也是老師爭論的焦點。我個人的建議,是與學校老師好好溝通。因為隱瞞會有3個問題: 1、老師不知道怎麼辦,學校也無法給予更好的支援,孩子得不到合適的幫助,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更別提接受好的教育了。
2、同學不瞭解孩子,他所表現出的“不合群”會讓同學疏遠孩子,缺少了社交,達不到融合的目的,更容易引發欺凌事件。
3、給老師造成壓力。對於老師的評價是與學生的成績掛鉤的,不與老師溝通清楚會讓孩子成為老師眼中的“差等生”。就算孩子的成績沒問題,孩子不經意間變現出來的不適宜的行為,會讓孩子變成“問題少年”,偏見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也給老師造成壓力。
◆◆專注於孩子本身◆◆
有時候,家長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對孩子存在偏見。 這當然不是說父母對孩子不好的地方,而是你是否過於關注自閉症,而不是孩子本身了?
雖然自閉孩子一些能力的發展要慢於普通孩子,但自閉孩子也是孩子,在他逐漸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是不斷進步的。想一想你有沒有“包辦代替”的時候? 我們總覺得孩子做不好,認為他們努力過就可以了,趕快幫孩子做好,別讓他和別人差太多。但正是這種想法,孩子的鍛鍊機會減少了很多,看起來像是會了某些技能,但實際上並不是真正學會了。當孩子離開了家長的照拂,問題顯露無疑,孩子融入起來會更加困難。
這也是家長主導干預時,常常會出現的問題。 專注於孩子本身的能力,看到優勢而非不足。不是說孩子一定要有繪畫、音樂方面的特長才叫優勢與能力。他們待人真誠、善良簡單、從不說謊... ... 這些都是孩子們優秀的地方。重視他作為兒童的能力,而不是自閉症所帶來的障礙。 這也是我們所希望的,社會大眾對待自閉群體的態度。
-
5 # 阿源講故事
1、與孩子分析沒有玩伴的原因
孩子在學校沒有玩伴,家長要與孩子溝通,問清楚為什麼同學遠離他。是做得不好,還是自己不願意接納別人。有時候孩子有種驕縱的習慣,與小朋友們是不合群的;喜歡打人、喜歡罵人、喜歡拿別人東西、喜歡上課搞小動作等小朋友們不喜歡,會下意識的遠離。
2、家長要開導孩子
孩子面對在學校沒有玩伴的事情,家長要認真的開導他,除了分析孩子自己的原因,還需要想想孩子的習慣,性格,從習慣與性格中開導。開朗與活潑的孩子,是小朋友們交際的一種良好表現。
3、要學會說對不起
小朋友之間玩耍,經常會產生小矛盾,雖然有時候轉眼就忘記了,但有些事情也會記很長時間。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遇到矛盾要學會說對不起,謙虛與禮貌是化解小朋友之間矛盾有效的方法。
4、學會主動
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是相互的。小朋友之間的交際也是相互的,朋友也是從陌生到熟悉,所以家長可以引導教育孩子,怎麼去主動交際,學習交際的能力。
結束語:小朋友之間的交往,是純真的,也是純粹的,從小需要教育小朋友謙虛與禮貌,誠實誠信,擁有可貴的品質,不需要刻意,小朋友之間的交往也會自然而然。
-
6 # 莉俐的生活啟示錄
首先平和孩子的心態,教他一些與人打交道的常識;其次與孩子友好談心,引導他如何與人交流以及認知到個人身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最後就是讓孩子意識到:即便交不到好的朋友,也要自己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樂趣。
-
7 # 使用者104235659085
我的孩子確實沒有學生同他玩.但年終投三好學生時.女同學說.要不是他學習好我才不投他裡.最後還是以最多票數當選.
-
8 # 燒鍋爐小妹的Vlog
如果是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們又要從孩子的自身想一想,其他小孩為什麼不和你玩,所以在家長的教育方面還要更加的去努力,要說服孩子樂於助人多融入集體,讓孩子在集體找到快樂,這樣大家在一起快樂的玩耍,可以幫助他們共享共享,就是不管是吃喝玩樂都需要孩子和孩子互相的共享,包括在家裡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跟別人共享,這樣才能調解孩子的一種共享的心態,大家一起吃東西,一起玩兒,一起高興和快樂,慢慢的她的這種情緒培養出來,就不會產生您說的那種,不與其他孩子溝通了。
回覆列表
古來聖賢皆寂寞。孩子也可能專注於學習,心無旁騖,成績優異,其他學生不好意思找他(她)玩。如果是這種情況,那家長就大可不必擔心。
如果孩子性格孤僻,內向自閉,那就需要設法引導孩子多與同學交流,融入班集體中,體會交流合作的快樂,提高社交能力。
如果孩子有身體方面的缺陷,比如狐臭、異味等,則要積極治療。
如果孩子生活習慣不好,比如不講衛生等,則引導孩子講衛生,愛整潔。
總之,孩子在學校如果沒有人玩,家長就應該查明原因,對症下藥,引導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不喜請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