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之藍1233
-
2 # 公子皇羽
不請自來,分享自己的觀點!
我認為戰國時期秦軍戰鬥力強悍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秦國軍隊制度完善。秦軍的軍備制度完善,自從商鞅變法之後,秦軍實行軍功爵制度,自此以後秦人無論出身都可以以軍功接受封爵賞賜,軍功爵位是秦人地位、身份、待遇的體現,而且可以傳子,一人立功,全家受益,所以秦國軍隊在戰場上奔著軍功而去,個個勇猛兇悍。
第二,秦國強大的綜合實力。秦軍在商鞅變法之後,國家實力大大增強,這不僅體現在政治、經濟上,也體現在國防動員方面,僅僅在秦趙長平之戰後期短短時間裡,秦國就舉全國之力征召20萬人上前線,並且保障了近60萬人長時間需要的糧草,綜合實力可見一斑。
第三,秦軍強大的裝備製造能力。秦軍裝備的武器較其他國家更為精良,秦軍弓弩箭的精度和射程都是數一數二的,遠中近武器裝備比較完善。而且秦軍武器製作據考證已經實現了流水化作業、和實名制追責。因此秦軍的武器裝備不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有保證。
第四、秦人天生的兇猛強悍。秦人自古生活中關中地區,那裡被其他國家視為戎狄之地,一直是苦寒之地,自幼生在那裡的秦人天生兇悍,秦軍因此也被成為“虎狼”,我們在《史記》中可以看到秦軍戰士要挎敵人頭顱追擊的記載。當然,秦軍由於長期對外作戰,產生了一大批優秀將領,這也是他們戰國中後期對外戰爭節節勝利並最終掃平六國的重要原因。
-
3 # 歷史流域
首先更正一下,戰國時期稱秦國,而不是秦朝。秦國軍隊戰鬥力非常強悍,最終平滅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王朝。
秦軍在戰場上爭先恐後,不怕犧牲,與秦國的軍功爵制有直接關係。商鞅變法後,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實行軍功爵制。世卿世祿制是依據血緣關係世襲傳承,貴族永遠是貴族,而平民就算立了戰功也只是平民,階級固化,沒有上升的空間。而軍功爵制則大大不同,不管是誰,只要有軍功就可以升爵位,其爵位分為二十級,有一套完整的考評、頒賜機制。只要殺敵多,帶回的人頭多久可以升爵位,對秦軍來說,在戰場上看到的不是敵人,而是爵位,是土地,是財產,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前途,個個都奮勇殺敵。雖然很殘忍,但這確實是有效的政策,大大鼓舞了秦軍計程車氣,讓平民有機會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其次,秦軍的軍事素養也很高,秦國男子大都需要服兵役,既要接受軍事訓練,又要戍守邊關或到前線作戰。各個兵種都有訓練任務和目標,不達標的本人和教官都要受到懲罰,主管的官員也會受到牽連,所以秦軍的每一個士兵都是嚴格訓練精挑打造出來的,擁有很強的單兵作戰能力。
此外,秦軍的軍工製造業極其發達,精良的鎧甲,鋒利的劍戈,威力巨大的弓弩,採用流水線模式極大的保證了軍需品的供應,而且要求工匠在自己負責的部件上刻上名字,以便出了問題追責,防止出現劣質產品,所以秦軍一直能用上當時最先進最精良的武器裝備。
正因為如此,秦軍才能有超強的戰鬥力,其他國家作戰靠的是人,而秦國靠的是制度。
-
4 # 表格31
除了實力,後勤,戰鬥力等,軍事是最主要的,落後的遊牧民族一樣會打敗實力強大的農耕民族。看看陣型吧:先是弩,萬箭穿心;兩三米的長矛,身邊配一般矛士兵,然後是短武器士兵,等近身肉搏時,對方先死傷無數。當然將領的軍事才能是不可忽視的
-
5 # 知了春秋
秦國的強大,原因有四點:
1、政治優勢。秦國由於在烽火戲諸侯中,傻傻的仍然派兵救援周國,得到了周朝的信任,被授予了討伐西戎的權利。而秦國就真的認認真真的幹起了這件不靠譜的事情。經過多年努力,秦國最終打敗了西戎。這兩件事,使得秦國當時的政治形象極佳。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春秋時期,諸侯國的軍隊數量是受到限制的,最多隻能有三軍。能突破這一限制的國家,就可能稱霸。春秋四大國齊、楚、秦、晉,楚國不受周朝限制,可以隨意徵兵,是最強的。齊國的祖先姜子牙曾經被周武王和周公旦授予了討伐諸侯的權利,齊國藉此突破了軍隊限制。而秦國則利用討伐西戎事件,也突破了軍隊限制。晉國偷換概念,在三軍以下,又設三軍,是第一個突破軍隊限制的國家。如果沒有在春秋時期突破軍事限制,那麼秦國不可能有後來的強大。
2、地理優勢。秦國地處西方,在平定西戎,特別是平定巴蜀以後,秦國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放心的和六國周旋,這無疑使得秦國有了更多的優勢。
3、重視人才。由於秦國在很長時間內,被認為是蠻夷國家,所以對人才頗為重視,也樂於用“外國”的人才。首先重用人才的是秦穆公,最著名的就是五羊大夫百里奚和他的好朋友蹇叔。再後來就是商鞅,還有范雎、張儀、李斯等人,都是六國的人才。秦能統一,基本上也就是靠了這麼幾個人。
4、大國衰落。春秋四大國,在春秋末期,三個都受到了打擊。三家分晉、田氏代齊,還有就是伍員伐楚。要不是秦國派出救兵,以及越國搗亂,吳國也許能滅掉楚國。但是吳越的崛起,使得楚國實力大受影響,戰國初期,連三晉都打不過。等到國力有所恢復,已經到了戰國末期。所以,有人說“秦滅六國,楚最無辜。”實際上,秦國在統一戰爭中,還滅掉了東周和西周,一共是八個國家。後來,陳勝和項羽都打著楚國的旗號,最終滅掉了秦朝,雖然秦王子嬰是投降的劉邦,但是項羽和陳勝的大功是實實在在的。
而三晉雖然有魏國在戰國初期的強大,以及趙國在胡服騎射以後的強勢,但都無法和實力強大的秦國相抗衡。反觀春秋時期,即便是秦穆公的強勢,晉國也能作為前沿陣地,擋住秦國東進的步伐。
齊國在田氏代齊以後,又經歷了一場災難,就是蘇秦合縱,樂毅弱燕破強齊。雖然齊國靠著田單的火牛陣和燕國內亂復國,但這次也使得齊國最終沒有了統一的實力。
在三大國消亡以後,秦國成為戰國唯一一個可能統一的國家,秦國也很好的完成了歷史的使命。
回覆列表
秦國成為戰國七雄實力最強的封建國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各國的變法不利。
1、魏國魏文侯時期的李悝變法;
2、楚國楚悼王時期的吳起變法;
3、南韓韓昭侯時期的申不害變法;
4、趙國趙武靈王時的“胡服騎射”;
5、齊國齊威王時期的鄒忌變法;
6、燕王噲時期的子之變革,以及燕昭王時築黃金臺招攬賢士;
7、秦國秦孝公先後兩次任用商鞅進行變法。
戰國七雄各個國家都進行過變法,魏國自李悝變法之後國力迅速增強,但維持時間不長。
楚國的吳起變法基本沒有實施幾年,他就被亂箭射死了。南韓申不害變法,那就是掛洋蔥賣狗肉,算不上什麼變法。趙國的胡服騎射只是在戰鬥力上增強了,但農業上沒有什麼進步,當然我覺得如果趙武靈王能多活幾年,秦國會不會被滅,就不好說了。齊國鄒忌變法使齊國強盛了一段子時間,後來齊國跟秦國好上了,就談不上什麼變法了,安逸生活多好啊。燕昭王招攬賢士那隻不過是為了報復齊國罷了,談不上改革。只有秦國商鞅變法得到了具體的實施,而且延續下來了,使秦國農業,國力迅速的上升為諸國最強大的。
二、秦國幾代明君的努力。
1、秦穆公:秦國第一位稱霸君主,於春秋時期稱霸,且是第一位吸引海龜人才的君主;以至於後來的君主對於外來人才從不考慮地方,出生等等有一定的影響;
2.秦孝公:與商鞅一起變法,開天闢地的第一個用法制來治國的君主,對於當時的社會背景來說,具有超常的進步意義;
3、秦惠文王:儘管誅殺商鞅,但是依舊使用商鞅的法制來治國,使得法治更加牢固,沒有被複闢勢力所顛覆;後期用張儀連橫,破蘇秦合縱,有守成之功;
4、秦昭襄王:在舅舅巍冉和母親宣太后當政期間,能夠清醒積極的學習治國之道,屬於強勢與隱忍的君主;在位時間比較長,對六國的戰爭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雖然晚年冤殺名將白起,但是不能掩蓋他這個時代秦國各方面的猛進發展;
5、秦始皇:一個被歷史煙霧彈所掩蓋的雄才偉略的明主。
三、秦國獎勵軍功。
秦國軍隊自商鞅變法實行獎勵軍功政策後, 愈戰愈勇。武器裝備不斷改進。兵種已有步、車、騎之分。軍隊數量多時達到“帶甲之士百萬”,出現了尉繚、白起、王翦等著名軍事家和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