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賈司遷

    唐朝存世詩歌有五萬五千七百三十首,

    所知唐代詩人三千八百多位。

    唐朝寫詩最多的當屬白樂天白居易了,目前存世作品三千多首。

    白樂天生前自己所編寫《白氏長慶集》共收詩文三千八百多篇,後改名《白氏文集》,朝代更替加上亂世,目前存世作品只剩下三千多首詩文,無疑白樂天是唐代詩人裡作品最多的詩人。《白氏長慶集》在唐末期傳到鄰國扶桑,對日本文壇所起的作用那是開天地的,在日本家裡如沒有一套《白氏長慶集》那就不算是個有文化的人,日本以白樂天為傲。中國的任何一位詩人任何一部詩集都沒有白居易所引起的作用大。

    杜甫現存世詩文共一千四百餘首緊隨其後,生前影響不大,他的影響在他去世以後以至於近現代得到空前所未有之獨論!被譽為《詩史》用詩歌所記錄的歷史。

    李白得意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李白失意時:舉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

    李白談理想:天生我材必有用

  • 2 # 天涯未至

    清朝趙翼有詩云“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在歷史地位來看,李白杜甫應該是不相上下的,不過李白是浪漫派代表,杜甫是現實派代表,風格不同不好比較。就受歡迎程度來說,還是浪漫派的李白更勝一籌,不論詩歌還是文章,現實派的總是沒那麼受歡迎。

  • 3 # 我是懷舊

    唐詩存世有五萬五千七百三十首,所涉唐代詩人三千七八百位。其中寫詩最多的是白居易,他一生留下近三千篇詩作。而杜甫的詩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餘首,李白存詩一千首左右。白居易生前,曾對自己的詩文進行過幾次編集,初名《白氏長慶集》,後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詩文三千八百多篇,,成七十五卷、抄寫五部。唐末動亂,抄本散亂,又經輾轉刻寫,已非原貌。現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1162年)刻本,僅七十一卷,收詩文三千六百多篇。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白居易與李白、杜甫並稱“李杜白”。現實派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留有《白氏長慶集》傳世。白居易被人稱為‘’詩魔‘’,這是因為他一生極其愛好詩文。他每天有朗誦和抄寫詩文的習慣,一般情況下,都會從早上開始又誦又寫,直到晚上,長此以往,他的舌頭因過度誦讀而生了瘡,手指也由於過度書寫而長了老繭。他甚至還寫過一句詩用來自嘲,“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白居易追求寫詩淺白。《唐才子傳》:公詩以六義為主,不賞艱難。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嫗讀之,問解則錄。後人評白詩“如山東父老課農桑,言

    言皆實”者也。大體意思是白居易每寫一首詩都會讀給老婆婆聽,老婆婆不懂就改,直到懂了為止。所以他寫的詩非常大眾,非常接地氣,但因此當時的主流文化圈都看不起他。但實際上,白居易是唐代乃至中國歷史上很重要的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在中國詩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詩注重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新樂府序》中,他明確指出作詩的標準是:“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採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於樂章歌曲也。”

    白居易的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4 # 亳州風雪夜歸人

    如果說宋是“詞的世界”,那麼唐就是“詩的王朝”。

    中唐時期的白居易是一位為世人所熟悉,所敬仰的詩人,他的詩流暢,雅俗共賞,婦孺皆知。可以說,在整個古代文學史上,他也是堪稱一流的大詩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出生於河南省新鄭市一個官僚士族人家。白居在小時候,就聰明過人,五、六歲起就開始寫詩,到八、九歲時,他寫的詩在當時相當有名。

    十六歲那年,白居易初次進京趕考,當時的蘇州太守韋應物把他引見給大詩人顧況。他欣然送上新詩作《賦得古原草送別》,顧況看著詩卷,輕輕地吟誦起來: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顧況讀完後,不禁拍案叫絕。從此,白居易的聲名大振。

    白居易二十歲時回到安徽宿縣家中,發憤讀書,有時竟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從二十八歲起,他全憑自己的能力,“十年之間,三登科第”。

    在中央和地方,白居易總共做了四十多年官,這中間也曾辭過職和被貶過,但白居為官清正廉明,從來沒有向惡勢力低過頭。

    白居易在陝西周至縣做縣尉時,同結識的陳鴻、王質夫遊仙遊寺時,聊天中常談到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白居易對政事感慨嘆息,大家都鼓勵他對此寫一首敘事詩。後來,他經過認真思考,終於寫成名篇《長恨歌》。這首詩諷剌了唐玄宗“春宵苦短日高起 ,從此君王不早朝”的荒唐生活,同時也對楊貴妃“後宮佳麗三千人 ,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恃寵而驕進行了譴責。

    白居易在為官期間十分關心老百姓的疾苦。他在詩歌巜新豐折臂翁》中借一位八十八歲的老人訴說當年“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得大石槌折臂”的悲慘故事,來表明百姓不願參加更不想參加不正義戰爭的真實心態。他另一首《賣炭翁》則更是對下層勞苦大眾寄予了無限的同情,而對那倚勢凌人的豪強充滿了強烈的憎恨。

    公元807年,白居易被朝廷授予翰林學士,三年後,他又被任命為左拾遺。因數次直言進諫和寫下很多讓朝廷官員不悅的諷喻詩,白居易為權貴們所忌恨。

    在接連不斷的惡毒攻擊,白居易被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這一沉重打擊,使白居易

    鬱鬱寡歡,在悲哀和憤恨中,寫下了“似訴平生不得志”的傳世經典名篇《琵琶行》。詩人從漂泊流浪的琵琶歌女的自述和淒涼曲調中產生了共鳴,發出了讓世人吟誦千年的“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嘆息!

    後來,白居易又被召回長安。他看到朝政中人人為了權勢明爭暗鬥,他意識到此地不可久留,於是他上奏朝廷,要求外調,後來得到了批准。

    白居易晚年,辭官歸隱洛陽。在那裡,他非常喜愛清靜幽雅的香山寺,便攜書僮移居於此,並與寺僧結為友好,經常吟詩聊天,自號“香山居士”。

    此後,白居易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詩歌創作中去了,他一生共寫下了兩千八百多首詩歌,可以說在唐朝時期是位寫詩最多的一個人,後人對他的為人和文學成就有著高度的評價。

  • 5 # 有書共讀

    我們都知道,唐代,是我們古代最為繁榮發達的朝代之一。至今海外華人聚居的中國城還習慣叫做“唐人街”,可見唐朝影響之深遠。

    一個興盛的王朝,必然帶來光華燦爛的文化。唐詩,就在這樣繁盛的時代裡開花。唐代詩人也如璀璨群星,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一、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上至達官貴族,下至販夫走卒,都能吟詠。

    唐宣宗曾稱讚白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調。意指他的詩作,不論老少,不論民族,都能隨口來幾句。

    白居易的詩歌主張寫實,崇尚通俗。他的詩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通俗易懂,明白曉暢,但同時又經過千錘百煉,作了許多藝術加工。

    詩壇曾流傳老太太也能理解白詩。據說白居易每做一首詩,自己反覆吟詠,覺得可以之後,再拿去唸給不認識字的老太太聽。

    如果老人聽不懂,他馬上又回去修改,這樣反覆數次,直到老太太能聽懂為止,所以白居易的詩流傳極為廣泛。

    比如他這首千百年來流傳不衰的《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語言是簡練生動卻又言之有物。

    許多古籍都記載日本嵯峨天皇對白居易的喜愛,比如他將《白氏文集》藏與秘府,視為枕秘,比如他在位期間日本宮廷設定了《白氏文集》的侍讀官,白詩成為了天皇的必學科目。

    其後醍醐天皇、村上天皇等也是白居易的忠實粉絲,醍醐天皇更是熱情表白:“平生所愛,白氏文集七十卷是也。”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天皇的倡導下,整個日本上層貴族都狂熱學習白詩、理解白詩、熟讀並背誦全文,追捧白詩成為了高雅、有品位的象徵。

    三、 白居易的詩作大多反映民間疾苦,貼近百姓生活。

    白詩不僅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而且大多詩作反映了民間疾苦,比較貼近百姓,因此,不僅人們在口頭上傳誦,在心底裡也很認同。

    比如我們中學時學過的《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這樣的詩句不僅語句上易懂,在情感上也很能引起共鳴。故此白居易的詩很得人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藍莓苗適合做家庭盆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