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鋼狗網
-
2 # 野人8518
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這種改善人類生活的工具是一定普及到每家每戶的,在國內外還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網際網路造車是一種通俗的說法,網際網路不會造車,更準確一點說是人利用網際網路的資源資料資訊來加工生產製造汽車,網際網路造車解決了很多技術缺失原材料收集客戶交流定位等等等等很多很多單方面無法獨立完成的問題,網際網路造車代表一種合作誠信互利共贏的思想,謝謝邀請!
-
3 # 螢火蟲joan
一、網際網路造車火爆
1.樂視汽車
2014年樂視網CEO賈躍亭宣佈打造樂視超級汽車。
2.蔚來汽車
2014年蔚來由李斌、劉強東、李想、騰訊、高瓴資本、順為資本等網際網路企業與企業家聯合發起創立,並獲得淡馬錫、紅杉、聯想等知名機構投資。
3.小鵬汽車
小鵬汽車是廣州橙行智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網際網路電動汽車品牌,成立於2014年,團隊主要成員來自福特、寶馬、特斯拉等知名公司,以及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等知名網際網路科技企業。
4.遊俠汽車
遊俠汽車成立於2014年,所屬上海修源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及職員來自於通用上汽、吉利、OPPO、思科等知名企業。
當然另外還有智車優行、威馬、車和家等多家網際網路汽車品牌。
二、為什麼網際網路造車如此火爆第一、電動汽車的興起。近幾年電動車很火,一方面是國家的戰略,一方面是電動車環保,同時技術提升,續航能力得到提高,市場認可度升高,使得企業開始大力發展電動車。因為電動車大大降低了汽車行業的門檻,所以網際網路造車得以進入汽車領域。
第二、汽車門檻的降低。傳統內燃機汽車的複雜程度遠遠高於電動汽車,尤其是發動機包含的零部件更多,在研發的過程中,及其複雜,需要大量的技術積累和實驗投入,很難短時間內有突破,必須要慢慢積累。而電機是成熟產品,同時電機只有三個旋轉部件,轉子和三個軸承,複雜程度大大降低。
第三、資本的湧入。網際網路企業這些年掙了好多錢,只要有個好點子,趕上了風口,就能掙錢,這也給網際網路企業進入汽車領域提供了條件,汽車業燒錢是很大的。
當然,汽車畢竟是個大物件,買車也會考慮很多,比如安全,效能,價格及售後。這些都要經歷市場的考驗,特斯拉成功也花了10年的時間。中國網際網路造車企業要想成功,也必須具備工匠精神。只要具備誠意,相信定能接受市場的考驗。
-
4 # 阿彌陀佛聊天
造車是個專業性很強的事,
汽車底盤有專業的調矯技術避免共震及異響,
底盤也有前後懸掛的優劣區別,
獨立懸掛減震能力強,
非獨立懸掛顛簸能力強,
獨立懸掛也有優劣的區別,
車的高強度結構也有技術區別,
好的車身結構能抵抗四倍車身重量的靜壓,
爛的車身遇到碰撞事故快速解體四分五裂,擅長天魔解體神功,
汽車生產車間已經高度自動化,幾分鐘可以組裝一輛汽車,
汽車設計造型時還涉及空氣阻力大小,涉及專業風洞測試,長城汽車好像有測試的風洞,
飛機和導彈用風洞測試是常識,
汽車也可以用風洞測試提高品質,
一個汽車年產能20萬輛的生產基地投資一百億元左右,
網際網路造車考慮研發費用及工人工資,如果投資沒有二百億元左右基本難有作為,
真正鐵了心要造車的是寶能,一次砸了幾百億元,
網際網路造車專業水平是否到位?是否想長期造車?是否有足夠的毅力堅持下去?是否願意投資幾百億元擴大規模?
這些都有待觀察,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跨界幹活不易讓人相信!
-
5 # 車聚網
車聚君認為:中國市場再大,未來也不可能同時存在100多個汽車企業。要知道,美國只有三個半主流“自主品牌”,歐洲也只有五個汽車集團。汽車是重資產行業,過度擁擠會造成產能浪費、資金沉沒、人心浮動,於公於私並非好事。
我們做了一個新能源造車新勢力的「清明上河圖」,一起看下。
從一個簡單邏輯來看,以上73家電動車企業的最大產能達到974萬輛/年,這還沒算上暫無資料的企業--如果以5萬/年的保守產能為其賦值,未來中國電動汽車的規劃總產能將達到1100萬輛。
而2017年中國電動乘用車的銷量才44.88萬輛--預期產能是實際銷量的25倍。中國電動汽車發展再快,也不可能有這樣的增速。
2017年中國乘用車總銷量為2472萬輛,假設以5%的平均年增長率計算,2021年將達到3000萬輛。這時,如果以上電動車產能兌現並實現銷售,那麼3年後三分之一的新車將都是純電動車。
畫面太美,不敢直視。
回覆列表
網際網路造的不是車,而是智慧系統。首先,網際網路造車瞄準的關鍵方向不是車,而是智慧化時代。有很多的人認為,網際網路造車只是概念和噱頭,因為汽車行業產業鏈長,製造複雜,不是行外人所能參與及改變的。但事實上,網際網路造車瞄準的方向,從來都不是組裝出一部傳統意義上的車,他們所要打造的是一個智慧化背景下的系統,給汽車賦能。
不以賣車賺錢。網際網路造車注重長遠的戰略,而非侷限於當下賣出一部車,這些戰略的本質是各公司佈局的生態。
看下威馬汽車,這個PPT終於要變成車了。
溫州製造”電動汽車威馬SUV 3月28日下線
“再造一個沃爾沃”,是投資人對前沃爾沃中國董事長、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的期待。只要你這個車開始賣了,而且賣得還不錯,那可能就是100億美金的公司。
2017年12月威馬汽車在上海舉行品牌釋出會
近日,威馬汽車官方對外透露,威馬品牌首款量產車EX5的試裝版本將在3月28日溫州工廠下線,新車最大續航里程達到600公里,綜合工況下續航里程450km。對標車型為大眾Tiguan,新車起售價預計20萬,並計劃於2018年4月北京車展期間接受預訂。
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
威馬汽車成立於2015年12月,是國內一家新能源汽車產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曾擔任吉利控股集團副Quattroporte、沃爾沃全球高階副Quattroporte兼任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等職務。威馬汽車的名字WM是德文Weltmeister世界冠軍單詞的縮寫,意為威馬要製造“世界冠軍”級的智慧汽車產品。
12月4日威馬汽車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正式展示其品牌LOGO
目前,威馬已經擁有超過1000人的核心團隊,其中70%來自於傳統車企,30%來自網際網路行業,分佈在德國(技術中心)、上海(總部、設計中心、研發中心)、北京(大資料中心)、成都(研究院)和溫州(工廠)。
威馬汽車位於溫州甌江口產業集聚區的新能源汽車智慧產業園
未來,威馬汽車將圍繞1個核心架構,延伸出“STD”和“PL”2個整車平臺,2018年起,每年至少推出一款高品質主流智慧電動車型。
2016年11月在溫州甌江口產業集聚區舉行開工奠基儀式
不僅如此,威馬更與包括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世界級供應商、合作伙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車輛研發製造、新能源、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方面進行了緊密、深入的合作。
威馬汽車位於溫州的新能源汽車智慧產業園生產線已全面貫通,這是國內新造車企業中第一座自主建成的智慧製造工廠。目前溫州工廠已經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這一資質是威馬汽車透過控股中順汽車並將資質轉移至溫州工廠的方式而獲得。
威馬新能源智慧產業園衝壓車間衝壓裝置主體
威馬汽車溫州智慧產業園佔地1000畝,具備智慧製造、智慧物流、零部件柔性化配套、自動駕駛試驗四大功能,前期產能是為10萬輛/年,最大可增產至20萬輛/年。
釋出會上首款既將量產車型威馬EX5
對標車型為大眾Tiguan的威馬EX5
隨著威馬汽車首款量產車試裝版的下線,國內新造車企業中第一座自主建成的智慧製造工廠投產,曾經PPT上炫酷的概念也正一步一步走進現實。這個PPT終於要變成車了。智慧汽車時代已然到來,未來值得期待!可喜的是溫州這次沒有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