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海
-
2 # 青言論史
南宋和蒙古的關係,在前期,他們既沒有議和的必要,也沒有議和的意識;等到後期,蒙古人已經不可能允許他們議和了。
蒙古人第一次和南宋發生直接關係的時候,是在他們決意滅金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南宋,再次發揚了一百年前他們幹過的事——一百年前他們聯金滅遼,一百年後他們聯蒙滅金。儘管金哀宗哀求南宋,跟他們講唇亡齒寒的道理,依然不能動搖南宋君臣幹掉金國的決心。
這個時候的南宋,是把蒙古人當盟友來看待的。而從地理角度來說,蒙古人的地盤和宋也不接壤,蒙古就是想打也打不到宋這裡。所以,宋和蒙古在此時,既沒有議和的必要,也沒有議和的意識。畢竟,議和是以打仗為前提條件的。
但是在宋理宗發動端平入洛以後,兩國就爆發了以南宋軍隊慘敗告終的戰爭。這一場戰爭的結束並沒有帶來和平,甚至連和議都沒有。窩闊臺公開譴責宋朝背棄盟約,並在次年發動了長達半個世紀的侵宋戰爭。
蒙古攻擊南宋,一開始只是對他們攻打自己的一種報復。但是當漢化很深的忽必烈將蒙古國號改為元,就標誌著他已經以中原正統皇帝自居了。打南宋的戰爭,就不再是以侵略和報復為目的的掠奪戰爭,而是以統一為目標的戰爭了。因此,忽必烈嚴令總指揮伯顏,不許傷害南方一草一木,只要南宋投降!
在這種條件下,南宋怎麼求和都是不現實的。用伯顏答覆來求和使者的話說,三百年前你們打南唐的時候,李煜和你們求和你們同意了嗎?
-
3 # 辰州觀海
【1】
談判、求和,其實也是要本錢的。
就以宋朝和南明為例。
宋朝起初的邊患是契丹,宋朝想吞併契丹,契丹也想吞併宋朝。
但是雙方誰也吞併不了誰,於是,和談了。
倘若契丹具備吞併宋朝的本錢,或者宋朝有實力一鼓作氣蕩平契丹,那麼,相信雙方的和談也無從談起。
【2】
金國建立初年,滅亡北宋以後,也曾打算一口氣吞掉南宋。
但是無奈的是,金朝儘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南宋抵抗——尤其是民間抵抗,尤為強烈,這就迫使金朝不得不放棄這個想法。
而此時南宋也成了驚弓之鳥,生怕繼續打下去,連江南這半壁江山也丟了,於是就這樣,金朝和南宋講和了。
不管怎麼說,和談都不會是對方大發善心的結果。
而蒙古滅南宋那會兒,南宋也想講和的。
但是,蒙古和南宋的實力對比,和之前契丹之於北宋,金朝之於初年的南宋,是截然不同的。
蒙古完全有實力有本錢吞了南宋,還幹嘛和你講和?
因此,南宋即便一廂情願想求和,也無濟於事了。
【3】
三百年後,南明弘光朝廷建立之初,就是歷史的重演。
當李自成放棄北京,準備攻打南京,並且先攻武漢的時候南明守軍不戰而潰。
這讓清朝人發現了秘密。
原來南明這麼不堪一擊。
而之前,清朝和南明,都有求和的意思,也有求和的可能。
但是當清朝摸清南明的底牌以後,求和就只是南明一廂情願的事情了。
自然,求和也不可能了。
-
4 # 南柯多萌
宋朝不是不想跟蒙古議和,而是蒙古後來發展壯大沒必要和宋朝議和。在宋蒙聯軍滅金之後,蒙古的實力要遠遠大於宋朝。宋朝只記得靖康之恥,而忘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教訓。就好比三個人要打架,其中兩個人聯合打敗了另一個人,之後就剩這兩個人,誰也不服誰,最後成了死對頭,議和多沒面子,就是乾死也要滅掉你。
金國之前屢屢要求宋朝簽訂一系列苛刻的條約,南宋又無能為力,只能任其宰割,“紹興議和”、“隆興議和”、“嘉定議和”,這些條約使宋朝蒙羞,後來蒙古人要去收拾金國,宋朝肯定雙手贊成。
宋蒙聯軍滅金之後,蒙古的實力逐漸超越了宋朝的實力,並且有吞併宋朝的意思,宋朝也知道蒙古對自己的威脅,其實蒙古的野心,公元1230年,蒙古軍隊強行借道南宋去滅金國,南宋為了自身的尊嚴盡力去堵截,然而蒙軍勢力太大,直撲金國腹地,南宋被迫聯合抗金。
聯合抗金之後,南宋可就算上了賊船,踏上了一條不歸路,但是這也避免了南宋的快速滅亡,之後兩虎相爭,宋朝元氣大傷,最終被蒙古所滅。
-
5 # 看遍山川
謝邀 議和是兩宋君臣的遺傳基因,戰爭議和的雙重奏是兩宋的國家主旋律,有時北方撕毀協議大舉南下,有時南方感覺良好揮師北上,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從遼金到西夏蒙元,這些對於趙宋揮之不去的北方夢魘,南方政權軍事上不管是見好就收還是窮途末路,能用土地金錢換得和平是求之不得的事。
南宋政府聯蒙滅金驅了狼迎來了蒙古人這頭惡虎,兩國在消滅了共同的敵人之後第二年,蒙古軍隊就開始進攻南宋,長達40年的蒙宋戰爭拉開序幕。
戰爭初期蒙古人對南宋還是以搶掠為主要目的,和任何北方政權在剛開始一樣都沒有做好一口氣能吞下南方王朝的思想準備。況且這時的蒙古鐵騎主要戰場還不在南宋,正對西方地盤進行著大規模的征伐,由此南宋才勉強守住邊界,能和蒙古進行拉鋸戰。
等到1251年蒙哥即位大汗,全面確立了滅宋的軍事計劃,以四川為突破口,分三路大軍分別由蒙哥,忽必烈,兀良哈臺率領聯合進攻南宋。蒙哥在四川釣魚臺折戟,而忽必烈卻加緊了對湖北鄂州的圍困,此時南宋最後一位權相賈似道走到了歷史前臺,他主持了宋蒙“議和”的局面,導演了禍至滅國的鬧劇。
賈似道作為右相兼樞密使領兵開赴鄂州前線,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這本事他沒有,他私自和忽必烈求和,開出向蒙古稱臣,劃長江而治,歲貢20萬兩,綢20萬匹的條件。賈似道以國家利益私相收受,假傳聖旨的目的就是隻要把蒙古軍隊“請”出南宋地界,不管花多少代價。也趕巧忽必烈急著北還去爭奪汗位,答應南宋的條件後全面從南宋地界撤軍。
賈似道以私人苟合蒙古,還囚禁蒙古方面派來執行屢約的使者,欺上瞞下居然給南宋帶來暫時十年的和平。只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忽必烈1260年成為蒙古新大汗,遷都燕京,改名大都建立元朝,已經從一個北方少數民族政權裂變成一個具有天下大一統的思想的封建王朝,將消滅南宋作為首要任務,南宋只剩下苟延殘喘的日子了。
權臣賈似道先是封鎖襄樊被圍的訊息,等待奇蹟的發生,襄樊失陷,終究紙包不住火,伯顏率領的元軍兵鋒直指臨安。賈似道還寄希望於老套路向蒙軍伯顏割地乞和,對方根本不予理睬,都知道此人十年前曾經忽悠過忽必烈一把,再說了元軍形式一片大好,就是為了滅宋而來,絕不會為小利半途而廢。
1275年底臨安告急,南宋方面不斷派人向伯顏乞和,這時南宋已經沒有任何資本可以放到談判桌上,只能一味地低姿態,幾乎是求爺爺告奶奶式的方式跪求元軍主帥伯顏放南宋一馬。南宋甚至願意稱孫,每年向元朝進貢錢糧任憑元方加碼。
而元方的態度很明朗,伯顏表示當初蒙宋協議你們毀約,還把元朝使者關押了十幾年,如今朝廷派我來興師問罪,除非你們像當年吳越的錢王一樣納土歸降。你們宋朝的天下是從小兒手裡奪來,現在也失在小兒手裡,這是天意。
當朝的謝太后病急亂投醫,走野路子聽小道訊息,打算買通伯顏身邊一個姓趙的女人,謝太后找到中間人,給了很多財寶讓他轉給趙氏,結果毫無音訊被江湖騙子耍了一把。
1276年元月18日,在伯顏大軍的威逼下,謝太后抱著趙顯(宋恭帝)向元軍投降,送上傳國玉璽和降表,南宋在法理上就此滅亡了。
賈似道掌控了理宗,度宗的朝政,掩耳盜鈴式的“議和”表面上給南宋帶來了暫時的和平,實際上錯過了整兵蓄力的時機。不過蒙元鐵騎如狼似虎興起志在必得,南宋君臣昏庸孬弱終將覆滅,這是歷史必然。
回覆列表
作為中原王朝,都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與生俱來,把其他少數民族稱之為蠻異,佔領著道德的制高點上。
也就是很多時候,他低不下自己高貴的頭,無法接受和少數民族媾和,認為這是一種侮辱。最開始的時候,宋朝認為蒙古並不強大,因為當時蒙古可能還沒有展示出他的,曠古爍今的軍事實力。
讓一個泱泱天朝上國去和一個少數民族儀和,並且還接受一些他們無法接受的條件,所以這種談判成功,可能性並不大。
在一個被儒家思想所武裝計程車大夫統治集團,應該會認為,中原對少數民族那就是有優越感的。認為自己是天下正朔,應該是四海賓服的。
當然到後期,當宋朝發現蒙古的強大時候, 蒙古就不需要在和宋朝談判了,用鐵騎征服中原大地。當時蒙古的鐵騎可以說是天下無敵,橫掃一切的存在。武力就可征服,誰還用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