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濤121518

    公元13世紀,中國北方草原蒙古乞顏部的成吉思汗,統一了整個蒙古高原上的遊牧部落。能征善戰的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形成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擴張浪潮。到1260年,經過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的對外擴張,建立起一個東抵鄂霍次克海,西達多瑙河,南臨印度洋的超級帝國。然而,伴隨著帝國領土的擴大,蒙古高層統治者對領土的管理以及地方勢力的控制,也變得愈發困難。

    同以往的匈奴、突厥一樣,蒙古帝國同樣是以一個具有足以控制其他部族的巨大部族為基礎,從而建立的聯盟結構遊牧帝國。除了難以管控的外族人,在帝國內部的蒙古部族中,隨著成吉思汗和蒙哥的逝世,蒙古人內部分裂勢力,也越來越活躍。1225年,成吉思汗結束西征回到蒙古,併為加強對新徵服領土的管理,進行了分封。長子木赤獲封額爾齊斯河以西及阿爾泰地區,二兒子察合臺獲封原西遼領土,三兒子窩闊臺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及新疆北部地區,最疼愛的四兒子託雷獲封古本部,並留下了大部分的軍隊交予託雷。然而,成吉思汗想不到,自己的子孫最終將蒙古分裂成元朝及四大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闊臺汗國(1229-1309)

    窩闊臺大汗時期蒙古王庭窩闊臺死後,因長子貴由西征未歸,而蒙古大汗為承襲又必須經過忽裡勒臺(即諸王及貴族參加的大會)推舉決定,乃馬真皇后為保證汗位在自己家族中,便臨朝稱制。而在乃馬真皇后稱制期間,為了以後兒子貴由繼承汗位,濫行賞賜宗室和大臣,以拉攏選票。

    1246年,乃馬真皇后稱制五年後,窩闊臺長子貴由成功繼任蒙古大汗,但是貴由卻僅僅做了一年的大汗,便染病逝世,時年43歲。

    貴由汗死後,1251年託雷長子蒙哥繼任蒙古大汗,蒙古汗位從窩闊臺系轉入托雷系。蒙哥汗,以政變為由,嚴厲打擊窩闊臺系,遷封諸王,瓦解軍隊。 1259年,蒙哥卻在攻打南宋時,在釣魚城陣亡。蒙哥死後,託雷的第七子阿里不哥被漠北大部分蒙古貴族選為下任大汗,但託雷四子忽必烈卻在漠南自稱大汗。阿里不哥聯合窩闊臺系、木赤系、察合臺系,同忽必烈以及伊爾汗國的旭列兀,拉開了汗位爭奪戰。阿里不哥失敗後,海都不承認忽必烈蒙古大汗的地位,成為獨立汗國,繼續與忽必烈鬥爭。然而,經過蒙哥削藩以及汗位爭奪戰的失敗後,窩闊臺汗國在與元朝的鬥爭中敗多勝少,最終與1309年在察合臺汗國和元朝的雙重夾擊下亡國。蒙哥繼任蒙古大汗後,察合臺家族同樣站在反對的一邊。到了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之時,察合臺成為雙方爭奪的重點。1259年,阿里不哥扶持察合臺第六子阿魯忽登上察合臺汗位,察合臺正式獨立。 1264年,在汗位爭奪戰中勝出的忽必烈扶持八剌(察合臺之孫)繼任察合臺汗位。1269年,窩闊臺的海都攻入察合臺,迫使八剌放棄對忽必烈的效忠,轉而與海都合作共同對抗忽必烈。海都在位時期,察合臺汗國實際淪為窩闊臺汗國的附庸

    1274年,都哇繼任察合臺汗。1301年,都哇與海都共同舉兵,進犯元朝邊境卻遭到沉重打擊,都哇中間負傷,海都戰死。隨後,都哇向元朝議和,重新稱臣,隨後與1309年,與元朝合併攻滅窩闊臺汗國。海都死後,察合臺汗國歸順元朝

    1321年,察合臺汗國開始分裂。遷居河中地區的部分蒙古貴族,迷戀城市生活,改信伊斯蘭教,並積極主張突厥化。但有一部分人則反對突厥化,主張保持原有的遊牧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無法調和的兩派,最終將察合臺一分為二,東察合臺繼續過著傳統的遊牧生活,而西察合臺則皈依伊斯蘭教,在河中地區過上農耕生活。1360年,西察合臺汗國進入內亂,突厥貴族帖木兒扶持西察合臺王族忽幸於1364年登上汗位。1369年,帖木兒殺死了忽幸,宣佈自己為察合臺汗國的繼承者,建立帖木兒汗國。

    1229年,窩闊臺在成吉思汗死後繼任蒙古大汗,並將自己的封地交由長子貴由打理。窩闊臺繼任可汗之後,一方面加緊滅金伐宋,一方面進軍中亞、東歐,完成成吉思汗的西征大業。然而窩闊臺本人嗜酒如命,尤其是在滅金之後,更是不願在受征伐之苦,縱慾與酒色之中,最終於1241年,一次狩獵之後,豪飲中風而死。1389年,大明軍隊進入西域哈密地區,東察合臺歸附明朝,並遷都亦力把裡,東察合臺此時又稱“亦力把裡汗國”。1514年,東察合臺後裔賽依德建立葉爾羌汗國,並於1570年,攻滅東察合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成為最後一個滅亡的蒙古汗國。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起初是成吉思汗長子木赤的封地,只是額爾齊斯河以西一塊不大的封地,但木赤有一個能征善戰兒子拔都。拔都是木赤的嫡次子,是蒙古史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之一。金帳汗國

    自1236年,拔都率領長子軍西征,僅用四年便先後征服了欽察草原、克里木、高加索、保加爾(多瑙河流域的保加利亞)、伏爾加河和奧卡河地區以及第聶伯河流域的羅斯各公國,拔都所率領的蒙古騎兵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認為蒙古人的到來是上帝的懲罰。1260年,忽必烈同阿里不哥展開汗位爭奪後,拔都建立的欽察汗國獲得事實上的獨立,並同伊爾汗國互相征伐。1266年,拔都之孫忙哥帖木兒即位,同元朝議和,並獲正式冊封。1290年,脫脫即位,並於1302年出兵協助元朝擊敗察合臺與窩闊臺的進犯,窩闊臺汗國滅亡(好像說第三遍了......)。

    欽察汗國作為蒙古四大汗國中,面積最大的汗國,在拔都西征期間,將沿途征服的民族納入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由各民族組成的龐雜的聯合體,東歐的斯拉夫人,中亞的欽察人,還有大量突厥系民族,人口占少數的蒙古人最後紛紛突厥化。而拔都在征服這片土地後,將領土分封給自己的十三個兄弟及子嗣,這些紛紛的宗親,逐漸演變成半獨立的汗國,最終導致欽察汗國分裂瓦解。金帳汗國軍隊中的蒙古騎兵,突厥騎兵與契丹騎兵

    14世紀末期,欽察汗國走向衰弱,花剌子模、克里木、保加爾逐漸從欽察汗國中分裂出去,而汗國南方,又遭到中亞帖木兒汗國的侵襲。

    15世紀開始,西比利亞汗國、喀山汗國、克里木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先後脫離欽察汗國統治,獲得獨立。1478年,被蒙古人統治兩百多年的莫斯科公國宣佈停止向欽察汗國上繳稅賦,1480年,欽察大汗阿合馬出兵進攻莫斯科公國,因盟友立陶宛大公的出賣,無果而終,莫斯科公國恢復獨立。1502年,末代大汗賽克赫阿里被克里米亞汗國擊敗,欽察汗國滅亡。 伊爾汗國(1256-1335)伊爾汗國,又稱伊利汗國,由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1252年,蒙哥派遣旭烈兀進駐波斯,並繼續征服未臣服的國家。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達,不可一世的阿拉伯帝國覆滅。隨後,旭烈兀繼續西征,攻佔敘利亞,並著手攻略埃及。1260年,旭烈兀得知蒙哥在釣魚城戰死的訊息,令怯的不花繼續進攻埃及,自己則動身返回蒙古本部。待旭烈兀達到波斯後,得知忽必烈在漠南自立為汗,並與阿里不哥展開汗位爭奪,便決定不再返回蒙古,並表示擁護忽必烈的大汗地位,與忽必烈共同對抗阿里不哥。 獲得旭烈兀支援的忽必烈,隨即將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邊境的波斯國土和該地蒙古、阿拉伯軍民劃歸旭烈兀統治,原由大汗政府直接管轄的波斯地區,實際上成為旭烈兀的領地,從而建立了又一個汗國。伊爾汗國到了合贊汗(旭烈兀之孫)時期,作為域外民族的蒙古人長期生活在伊斯蘭地區,最終全面走向伊斯蘭化,合贊汗放棄大汗稱號,為自己取名默罕默德,改稱蘇丹。

    合贊汗死後,伊爾汗國開始分裂賈拉爾(蒙古人王朝)、克爾特、楚邦、穆扎法爾、賽爾別達爾、卡爾提德數個割據政權。分裂的伊利汗國而帖木兒汗國在滅亡西察合臺汗國之後,開始不斷侵蝕分裂後的伊爾汗國。而因為此前的汗位之爭,欽察汗國與伊爾汗國互相敵對,不僅曾與埃及聯手進攻伊爾汗國,並在1355年攻入賈拉爾王朝都城,伊爾汗國的統治名存實亡。

    14世紀末,夠延饞喘的伊爾汗國被帖木兒汗國推翻,結束不了蒙古人在中東地區的短暫統治。以上就是蒙古四大汗國簡單的建立與滅亡過程,因為元朝時中國歷史的一分部,大家較為熟悉就沒有單獨去寫。

    從各個汗國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發現,蒙古人雖然依靠強大的武力建立起龐大的帝國,但因為較為落後的文化,導致作為統治民族的蒙古人無法管轄境內的各民族,要麼像元朝一樣,因為尖銳的蒙漢矛盾,導致王朝覆滅,要麼像欽察汗國和伊爾汗國一樣,被土著民族完全同化,消失在歷史之中;又因為不成熟的政治制度,不能有效管理地方,完全依靠血緣維繫統治,進而大肆分封,導致帝國分裂。 總而言之,企圖依靠武力進行征服和統治的政權,註定是不能長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迷你縫紉機好用嗎?要怎麼選擇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