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放肆RU
-
2 # 小楊西遊
西遊記中唯一被騸的妖怪是誰
一 大致劇情
烏雞國可以說是電視劇和原著區別最大的一劫之一。
電視劇不僅加了原著裡沒有的那個太監,甚至把表達中心思想最關鍵的資訊都給刪了。
原著是這樣的。
死去的真國王託夢給唐僧,求他降妖。
太子於是偷偷進宮與母親對質,確定了真相。
電視劇沒有交待的關鍵資訊是:
原來妖怪並非無緣無故的害死國王。
當初這國王好善齋僧,如來決定派文殊來度他歸西,成金身羅漢。
因為不能原身相見,文殊變做一個凡僧,問國王化些齋供。
誰想幾句言語相難,國王便把文殊丟在御水河中,浸了三天三夜。
如來很生氣,於是派妖怪推國王下井,浸了他三年,以報文殊三日水災之恨。
大致劇情就是這樣。
原著當然要詳盡的多,前後一共五章的篇幅。
二 作者寫西遊記的初衷
我們知道西遊記看似是部神魔小說,其實寫的還是現實中的事,表現的還是現實中的人,諷刺的是黑暗的明朝社會。
由於明朝的殘酷統治,因此不利於政府的事,作者不能說。
別說明朝了,哪朝哪代都一樣,只要它是由人組成的社會。
但吳老爺子實在憋的難受,怎麼辦?所以他只能採取春秋筆法,含蓄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就是吳承恩寫西遊記的初衷。
也就是說作者並沒有描繪出事件的全貌,隱藏的真相需要我們自己去挖掘。
但即使這樣,西遊記在當時還是成了禁書。
三 國王真的錯了嗎
回過頭來我們看,烏雞國費如此多的筆墨,作者究竟想要說什麼呢?
我們還是來看事件的起因。
起因是文殊菩薩來找烏雞國王化齋,但他不是真來化齋的,而是微服私訪來考察國王的。
其方式就是言語相難。
結果國王沒透過考核,把菩薩扔進了河裡。這才導致了後面的事。
那麼他倆到底誰對誰錯呢?
答案是我也不知道。
因為原著並沒有說文殊是如何言語相難的。
如果文殊僅僅說了一些無關緊要的話,國王因為自身素質不行就綁了他,那就是國王錯了。
如果文殊罵了國王的八輩祖宗,那身為九五之尊的國王沒有殺了他就已經是仁慈了。那就是文殊錯了。
有人說既然文殊是大慈大悲的菩薩,又是如來的公派欽差,應該是光明正確的吧。
這可不一定。西遊記跟別的著作可不一樣。它是諷刺小說,裡面誰都可能是壞人。
記得有人問一個學者,紅樓夢裡麝月洗澡,賈寶玉究竟參與了沒有?
學者回答說:“研究紅樓夢的人有兩種,
一種是靠紅樓夢混飯吃,
一種是想靠紅樓夢混飯吃,混不上的。
至於這個問題我覺得一共有三種答案:
一種是參與了,
一種是沒參與,
第三種我認為最真實,那就是你認為他參與了還是沒有參與,那就是你的答案。”
其實還是那句話,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關鍵看讀者自己怎麼解讀了。我想這應該是我們讀一切小說的指導思想。
其實西遊記從成書到現在,每一代的人都會根據當代的時代思想賦予它新的內容。
就拿楊潔的電視劇來說,它也是根據當時的思潮對原著進行了刪改的。
也就是說它已經不是吳承恩的那個西遊記了,最起碼不完全是。
我不相信現在網上那麼多解讀西遊記的觀點,都是作者吳承恩的心中所想。
但它只要說的合情合理且對我們認識社會有一定的作用,那它就是正確的。
所以說不光是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且是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哈姆雷特。
四 烏雞國寓意
回到烏雞國。既然作者沒有明說誰對誰錯。那就有兩種解讀,
一個是國王錯了,
一個是文殊錯了。
當然相應的諷刺的現實也就有兩種。
我們先看第一種,國王錯了。
也就是說國王並不是真心的好善齋僧,而是在作秀。
就像那個好龍的葉公一樣。其實他並不是真的喜歡龍,所以真龍下界來找他,他嚇壞了。
烏雞國王也是這樣。
他潛心向佛的訊息傳到了如來耳朵裡,如來很是感動,決定度他歸西。於是派文殊變作凡僧下界視察。
誰想剛問了第一個考核問題,國王就生氣了,把微服私訪的欽差綁了,丟進了河裡,闖了大禍。
結果招致了三年井底之災。
如果這麼解讀,作者諷刺的就是像烏雞國王這樣殘暴專制,或者善做政治秀,或者不辨邪正的官員或統治者。
支援此種觀點的,原著裡倒是有幾個不算證據的證據。
為什麼說是不算證據的證據,因為從邏輯上來說都不很嚴謹,所以這第一種觀點只能算是推測。
一、唐僧到寶林寺借宿。
方丈一看是個破衣爛衫的雲遊僧人,頓生厭惡,不同意留宿。原因是之前曾收留過一夥窮和尚,不成想他們卻賴著不走好幾年,還整天在寺院裡搞破壞。
於是方丈就以偏概全的認為所有的遊僧都是壞人。
你看方丈不辨邪正。
二、國王開始不識好人,得罪了文殊。
之後又不識壞人,把妖怪變的道士當成兄弟,結果一個不留神被道士推進井裡。
你看國王也不辨邪正。
最後還是八戒出主意說,讓二人念緊箍咒,不會的就是假,這才辨別出來。
總之自始至終,這一劫都在講辨邪正的事情。那作為第一主角的真國王應該就是諷刺物件。
還有一個不算證據的證據,就是真國王給唐僧託夢說五年前國內大旱,民不聊生。
唐僧說,古人云,國正天心順,想必是你不體恤萬民。既然大旱,你就應該開倉濟民,悔過前非,自然天心和合,雨順風調。
國王說,不是我不放糧食,而是國庫里根本就沒有糧食。現在的情形是文武兩班停俸祿,寡人膳食亦無葷。
把國家治理成這樣,可見也不是什麼好國王。
第二種就讀就是文殊錯了。
可能文殊當領導當慣了,所以為人趾高氣昂,做事尖酸刻薄。
身為微服私訪的欽差,卻故意刁難國王,終使國王忍無可忍。
但是有個問題。
按說作為神通廣大的菩薩,文殊不會連個凡間皇帝都打不過啊。
可他為什麼心甘情願待在河裡三天三夜。最後還是靠六甲金身的搭救才回到西天,奏與如來。
我猜測可能這是他使的苦肉計,也可能他是為了等一個像六甲這樣的證人,好在如來面前栽贓國王。
說到這裡,就該提到那位西遊記裡唯一被騸的妖怪了,它就是害死真國王,變作假國王的文殊的坐騎——青毛獅子。
因為文殊怕他做假國王期間,玷汙了後宮,壞了綱常。
於是就狠心把自己的司機給騸了。
這個文殊,心是真狠呀!
如果這麼解讀,作者諷刺的就是像文殊這樣刻薄寡恩,小肚雞腸的官員。
當然這第二種種觀點也僅僅是推測。
其實吧說到底作者到底諷刺的是誰,這事並沒想象的那麼重要。
一句話你以為是誰他就是誰,這或許也是作者的真實意圖。
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樣,
你相信那個有老虎的故事說明你善良,
你相信那個有廚子的故事說明你真實。
連導演李安都不知道到底哪個是真的,咱們還糾結個球啊。
當然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除了諷刺現實,應該還有好幾層意思。
比如八十一難其實作者講的就是個人修行,也就是每個人的人生的歷練。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那文殊就沒有錯。錯的是國王。他之所以成不了羅漢,因為他還有嗔怒之心。嗔怒是佛教三毒之一。也就是修為還不到家,還需要歷練。
比如它還宣傳了佛教一些理論。畢竟全書講的是唐僧取經的故事。
比如還有詼諧幽默的趣味。
第五層……
回覆列表
青獅精沒有法子,因為這是如來、文殊佈局的重要一環。國王與皇后恩愛有加,卻三年不同房,既可以保持皇后名節,又可以輕易證明假國王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