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ack-0-
-
2 # 陳北航
具體多少個國家咱也不知道,咱也查不到。
SpaceX成立之初的時候是被許多人嘲笑和不看好的。如果說有點名氣,那這名氣也是一個瘋子和一個皮包公司口出狂言而出名。
嘲笑SpaceX最明顯的就是ULA,美國航空航天巨頭聯合成立個太空公司,傳說中的“黑店”。
自從“獵鷹1號”成功發射後NASA就一路扶持,當然不是技術而是用合同。所以SpaceX早期的商業發射也都是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後來信譽逐漸打了出來,也有很多國家表示與SpaceX合作。
尤其是後來SpaceaX的“獵鷹9號(F9)”開發出了回收版,F9的發射報價可謂是幹掉了幾乎所有同類級別的火箭。
這開始讓美國本土的太空運輸公司和其它國家的太空運輸公司有了危機感但也無力迴天了。
馬斯克:沒有一枚“獵鷹9號”是完全相同的。意思是“獵鷹9號”一直在改進,這和以前的火箭完全不同,因為以前的火箭設計好了幾乎就是不改的了。
直到後來,“梅林”發動機的推力整整增加了一倍還多!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獵鷹9號”的運載能力自然也就一路上升。
“獵鷹9號”有多強呢?官方稱不回收至少能運載22噸貨物,回收至少能運載13噸貨物。那時候很多人都產生了質疑,因為這效能幾乎是變態的了。
但是SpaceX在今年的“星鏈”任務中足足發射了13.8噸載荷並且還成功回收了!也證明了“獵鷹9號”的變態效能。
“獵鷹9號”依靠著超高的價效比高搶了許多原本屬於歐洲“阿麗亞娜”,俄羅斯“質子號”“聯盟號”,美國ULA公的“德爾塔系列火箭”的訂單。
-
3 # 網際網路的放大鏡
目前來看的話,雖然說space x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同時技術積累包括火箭的效能還是比較出色的,但原因就在於它還是一個所謂的創業公司積累的技術,包括成熟度和一些國家級別的航天局,相比來說還是比較嫩的。
而且space x的可回收技術目前一直在實驗狀態之中,成功率也是忽高忽低,所以還不具備可能大批次的商業使用。
就目前整個商業領域來看的話,國家級別的航天局其實還是承受著大量的發射任務,而像space x這樣的私人企業,只能接到一小部分的訂單,而想要,像國家級別航天局一樣接受大量的訂單,還需要比較久的時間來證明space x的穩定性技術基礎!
但無論如何我們說space x的發展速度確實讓很多人震驚,原因就在於一傢俬企做到如此不錯的技術程度,確實是讓很多國家級別的航天局也覺得意外,甚至有相關國家航天局的負責人接受採訪的時候就表示space x的火箭技術其實已經比較優秀了。
不過問題在於私企的效率更高,我們說國家級別的航天局在技術包括人才的儲備上是比較豐厚的,不過私人企業最大的優點就在於效率,人才的靈活使用會讓整個專案進展速度非常之快,尤其是space x也籠絡了不少原國家航天局的人員,所以說它的發展前景是比較可觀的。
那麼未來私人企業很有可能將商業領域的發射衛星的價格降下來,那麼其實space x對於國家級別的航天局威脅就比較大了,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國家級別航天局本身其實就是靠著國家的資金來去做研發,也並不忌憚這種私人企業搶奪訂單。
-
4 # 大刀吧主的水彩小鋪
據說已經壟斷了全球商業發射的70%,除了那些大國的發射任務不會交給外人發射之外,差不多多數已經交給空叉發射了,這裡面有對馬斯克的仰慕,有對空叉的支援,以及對科學的理解,反正是估計已經沒有其他人再研製回收火箭的機會了,包括藍源也是,馬斯克的回收火箭已經成熟,已經不需要耗費研究費用了,所以再研發回收火箭的,肯定要賠本,不僅研發費用收不回來,而且成本也肯定競爭不過馬斯克,所以除非航天發燒友,按照經濟學原理,不會再有第二種回收火箭了。
-
5 # fire2616
馬克思:恕我直言,在座的都是垃圾。我已經在量產火箭了。一年以後,比世界上所以國家生產的火箭總和還要多。你們繼續噴吧。
-
6 # 貓先生內涵科普
馬斯克壟斷了全球衛星發射市場了?——題主想捧殺space x呢?還是比較資訊閉塞呢?
雖然我的科技偶像就是馬斯克,但是若要說到壟斷衛星發射市場,space x還早著呢。
space x的商業市場除了在2019年5月24日成功發射並部署了首批60顆星鏈(starlink)衛星的壯舉之外,其實space x的商業運作並沒有多少令人驚豔的表現,不然馬斯克也不用老在年會上畫餅,繼1萬顆星鏈計劃後,再丟擲更驚人的火星移民計劃。
其實發射次數雖多,但打上天的衛星並不多,也不重。實際打過最重的一顆是6噸重的通訊衛星(理論近地載荷22.8噸);另外獵鷹重型號稱近地載荷達到63.8噸,但是打上天的只是一輛特斯拉,還脫了靶。
接手美國軍方的NROL-76專案,也沒有成功,但由於是軍事衛星,需要保密,最終結果並沒有詳細披露。
所以space x目前的定位只是集中於中低端的衛星市場而已,離高階市場以及壟斷,還隔著一個ULA的距離。
space x的對手們火箭發射其實已經高度市場化了,什麼叫市場化呢,就是一分錢一分貨。衛星有大有小,發射難度有高有低,衛星造價還有高有低。一般商業執行的,整個幾千萬的通用衛星,自然不能要求火箭的發射報價太高,但單論價格,當然不止SPACE一家。
獵鷹9號發射報價6200萬美元,理論近地載荷22.8噸,摺合運費2700美元/公斤,這個價格當然極具吸引力。但獵鷹屬於一口價,你貨物再輕,也得這個價。這樣算下來,就有對手了。
紐西蘭和矽谷聯合建立的“Electron”火箭,載荷約200公斤報價490萬美元,2018年1月份,發射一箭三星成功。
中國的快舟11號,1.5噸載荷報價750萬美元,連連發射臺都不需要,發射衛星和打導彈一樣操作。
其他例子就不多舉了。如果不是美國規定:但凡有美國零件的衛星,都不允許用中國火箭發射。把中國的商業火箭市場死死摁住在5%之內,space x要突破中國的阻截,也是一件難事。
space x的存在意義其他對於人類社會的意義,對於我等科技界追星族的啟迪意義,我就不吹牛了。懂的人自然懂。
但很明顯,對於火箭技術的CROWN,載人航天來說,space x仍然無法撼動美國ULA老大哥的地位。而一個無法在載人航天上佔據話語權的航天公司,註定只是一個配角。它很可能是美國用來打壓ULA漫天要價的一個第三方勢力。
舉個例子,ULA以前才是真正的壟斷,要發射火箭,開口就是幾個億,還沒得講價。於是,NASA給了SpaceX幾個合同之後,ULA立馬號稱改進了技術,發射成本現在可以控制在1億美元了。起的效果是不是立竿見影呢?
結語我絕對是挺馬斯克的,燒別人的錢,實現自己的理想,是一個偉大的網際網路商業英雄。但要談到壟斷地位,那不是他的風格,也不是他目前能力範圍之內能做到的事情。
我是貓先生,感謝閱讀。
回覆列表
根本沒有,就一個大忽悠罷了,馬斯克starline專案最大投資方是美國空軍,本身就是個超級偵察計劃,就不明白為什麼要掛個為全球接網的名號。不過馬斯克是個營銷天才,馬斯克是被華爾街包裝成了鋼鐵俠,實際上他只是經濟學本科輔修了物理學,並無任何工程技術背景,他也沒有任何工程技術發明,他最大的運氣就是一創業就碰到了華爾街的天使投資人,幫助他收購了paypal(美國的支付寶)的前身Confinity公司,並最終被ebay收購,依靠發的這筆橫財又入股了特斯拉公司,並踢走創始人。說穿了就是個搞網際網路金融的。無論是太空探索spaceX,還是特斯拉都是馬斯克前臺唱戲炒作,華爾街的猶太人背後運作賺錢。2008年之前是個玩世不恭的花錢點大炮仗的暴發戶,2008年之後就是被華爾街操縱炒作概念的白手套,當然,他和華爾街及美國政府都是互相利用而已,華爾街需要他炒作概念收割韭菜,美國政府需要他代表新一代的美國精神,同時也希望透過他的spacex給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製造壓力,避免NASA完全被ULA裹挾控制。而馬斯克自己藉著鉅額的資本實力完成了自己發射火箭的夢想。對馬斯克而言,spacex是核心,而特斯拉只是協助華爾街圈錢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