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熱情酸菜

    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成長學習,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但我個人所說的學習並不是一起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主要是學習課外的,生活的社會的知識。

    課內的知識如果他不懂,應該儘量去問老師或者同學。

  • 2 # 堅持相約

    是的,自從孩子上一年級開始我就是和孩子一起學習的。也可以說讓孩子做我的小老師,讓他給我講講他上課所學的!以下是我和孩子一起學習的經歷:

    1.放學接完孩子回來,讓孩子講講在學校有沒有發生什麼一件你今天難忘的事呢?讓孩子講述並和他一起分享!

    2.如果語文、數學、英語上了新課,我就讓孩子給我講講,我說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學習了,已經忘記了!孩子就像一個小老師一樣給我細心的講著,他還很有成就感哦!這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鞏固孩子所學的知識!

    3.孩子學家庭作業時間,我和他一樣也坐在那裡寫,沒有看手機和電視。只不過一般情況下我只是在字帖上練字,而他安靜的寫作業!偶爾碰到不會的題目,就會問我,而我也是很“懶”跟他說:“那你能先給我把題目讀出來給我聽嗎?”他讀完我就問道你哪裡不會?哪裡不懂?這樣他會再讀一遍,這樣其實很多次都在他讀的過程時已經理解了!很快也就自己會做了!當然最後作業還是要檢查並且還要簽字的!

    4.每天陪著孩子讀半個小時的課外閱讀,讀完一篇文章就讓孩子說說剛讀的文章主要講什麼呢?

    總之,在這樣的每天陪伴下,我家孩子在一年級學習各科學習成績一直是98分以上,也許你會說一年級簡單每科考100分也不足為奇,可是我覺得孩子一年下來各科都是98分以上,真的覺得很贊!很棒!內心無比的自豪!現在孩子今年九月二年級還是一如既往的,只是現在寫作業的時候不用我陪著也能自己安靜快速的做完!最後祝願所有的孩子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 3 # 阿寬AAA

    個人見解:

    首先說一下國內目前的教育為應試教育,就拿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來說,幼兒3-4歲(因家庭,地區等條件不同)就進入了學前班幼兒園進行集體生活,開始對家庭以外的生活有一個簡單的視覺方面的認知,大腦發育形成對一些基礎物體的判斷,如,可簡單畫出人的輪廓,形狀,有了自己的個人意識,具備了一些吃,喝等基本問題的回答能力,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是處在被周圍 家長引導的水平,也就是跟著學和跟著做。

    其次,學前班經過學習生活三年後,對數字,集體生活,小朋友間的互相交流,意識已相當清晰,步入六年義務教育的階段,學習內容有了實質性的變化,從原來簡單的數字,圖片進入文字,記憶力,學習技巧的練習階段,有了對學習成績的要求,科目增加,題量加大,課後業玩鬧的時間少了,在校有老師上課監管,學習的環境和氛圍變強,思想不能鬆懈,但孩子在此階段依然有愛玩的心性,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很容易被外部事物吸引,時間觀念淡薄,此階段的孩子需要家長去督促去指導,與孩子及時溝通學習的重要性,轉變他的思想。

    小學畢業後,步入九年義務教育的最後三年,無形中學習壓力變的更大,無論是在校老師還是家長,都會對孩提醒,初中學習的生要性,如果初中階段不能夠整理思路,嚴格要求,高中的門檻就會擋住你以後的求學之路。因為小升初為對口直升,而初升高就要看自己的學習成績和能力了。現階段,學習任務加重,科目更多,學習的時間特別緊張,中考衝刺在即,可以用三年看前途來形容,這時間的家長就要與孩子並肩作戰了,業餘的時間報補習班,列學習計劃與進度表等。

    總之,作為家長,就要對孩子生活上關心,學習上輔助,如果自身具體條件,可以指導孩子的學習,如不不具備,就要放下手機,與孩子共同學,例如,每晚與孩子共同記憶1-2個英語單詞,讀一章課外讀物等,能夠陪伴他,營造學飛氛圍,也是必不可少的。

  • 4 # 慢跑的螞蟻

    和孩子一起學習,是家長輔導孩子的最佳方式,這是作為家長最想做到的,而偏偏是最難做到的,孩子上小學時,最希望家長的陪伴,而不是孩子寫錯時的大聲吼叫,這樣一點效果也沒有,小學的知識,白天家長可以簡單看看,晚上讓孩子講給你聽,也透過這種方法瞭解一下孩子的老師是怎樣講解方法的,根據老師講解的方法,有針對性的輔導輔導孩子的學習,你的孩子才會愛上學習,你自己會的知識也要示弱裝不懂,孩子因為每天還要講給你,上課就好好聽講了,各位家長加油了!

  • 5 # 醉自然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家長問我最多的問題:

    “老師,孩子讀點什麼書好?”

    其實,我最想以問代答:

    “家長,你讀點什麼書好?”

    家長會說,忙啊,要掃除,要添置,要走親,要訪友,要處理各種關係……

    其實,孩子也忙,要遊戲,要聽歌,最想要的還是隨便用wifi……

    孩子會說:“你說你累了一天,我也累了一天啊……”

    你怎麼回答?

    好吧,可以這樣說:

    “我是成年人了,我有工作了!你還沒有工作,就得讀書!讀書你才能有一個好前程!讀書是為了你自己好!”

    你說到點兒上了!

    我特別明白你的意思!因為我是成年人!

    但是你的孩子,他還是個孩子,他不明白。

    他明白的只是“爸爸媽媽有工作了可以不讀書了,他們並不愛讀書”。

    他們並不明白“讀書才能有一個好前程”——“前程”是一個太縹緲的概念,他們還沒有長高,所以看不到遠方的前程,他們也並不會想前程。而此時就捧在手心裡的實實在在的手機,可比看不見摸不著的“前程”,實惠多了,好玩多了!

    可能我的言辭比較刻薄,劃疼了你,讓你有點惱怒——

    “不就問你讀書嘛,這麼一長篇!當老師訓人訓慣了吧!”

    也是,我擺下八仙桌,喜迎四方客,幹嘛訓人呢!

    好吧,你就等著把你的孩子逼急了,他訓你:

    “你都不讀書了,幹嘛逼我讀!你都說了讀書是我為自己好,你著什麼急!”

    得,你傻了吧?

    你蹓出來的“讀書有用論”這招大道理,不好使。

    什麼好使?

    你和他一起讀書。

    你什麼也不說,讀書。你什麼也不用說。

    最沒用的,是你的口水。

    你的口越苦,你的心越破,他離書,越遠。

    你手裡的書香,就是最好的引導。

    你讀書的剪影,就是最明亮的座標。

    你趁著翻動書頁的間隙,一瞥,會發現:

    孩子的姿勢,和你一模一樣。

    現在,你明白了:

    孩子,不是你的未來;而你,是孩子的未來。

    能夠決定孩子前程的,不是他。

    是你。

  • 6 # 影片風雲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南風效應: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

    拉封丹這則寓意深刻的寓言後來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概念,被稱之為“南風效應”、“南風法則”或“溫暖法則”等。我們必須隨時加以運用, 在教育中,要以鼓勵為主,不能太過強硬,要循循善誘。 “南風效應”給我的啟示是:在處理與孩子之間關係時,要特別注意講究方法。

    有時如果家長很兇很要強,一次、兩次可能因為你很兇,要了強,佔了上風,孩子屈服,但不久你就會發現你已經失去了孩子的信賴。我們不斷看到,家長與孩子發生矛盾,各不相讓,到最後往往是兩敗俱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家長追悔莫及。想想如果學學“南風”,兩人平心靜氣地好好談談,一起面對問題,結果會大相徑庭。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實想法與觀點,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 7 # 有思維的魚

    你好,在我看來,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學習。

    1、兒童時期學習基本的肢體動作語言。

    2、上學時期學習文化知識,培養思想品德,樹立人生目標與理想。

    3、工作後學習工作內容,積累經驗。

    4、為人父,為人母后學習家庭教育,育兒知識。

    5、孩子上學後,更要學習文化知識,要和孩子與時俱進,極大限度的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如此週而復始,才有了現代文明,才會推動整個社會的告訴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體太陽系被二維化後,引力仍在且巨大,但觀察不到,是否就是科學家所說的暗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