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屠醫生
-
2 # 道由心學
看古代的影視劇我們發現,在飯桌上,當人們吃完飯之後,下人就會給主子們端上一杯茶漱口,漱口的茶水吐出來倒掉。所以,以茶漱口便是古代人用來清潔口腔的一種方式。但這並不是他們的唯一手段,只是日常飯後用來清潔口腔當中的食物殘渣的,還能夠去油膩,現在也有人在飯後選擇用茶來清潔口腔的,飯後用茶漱漱口,可以減輕很多口腔壓力。聰明的古人們還會用酒、鹽水、醋及溫水漱口。我們都知道,酒、醋、鹽水是具有有殺菌消毒的作用的,所以是可以用來清潔口腔的。
古代人清潔牙齒和口腔可不只是上面說的漱口的方法,他們還使用藥物來擦牙齒。大約在南北朝時期,機智聰慧的古人就發明了一種的藥粉,這種藥粉的材料是皂角、荷葉、青鹽等,古人將這些藥物研磨熬製,最終形成了一種美白牙齒的好產品,他們稱之為“口齒烏鬃”,用來擦牙。這種藥物有很好的消炎殺菌的作用,還能緩解牙齒疼痛,保護牙齦健康,而且還能夠美白牙齒。後來到了唐代之後,古人經過改造又發明了一種新的藥物,他們將天麻、細辛、沉香、寒水石等藥物精心研成粉末,用以擦牙潔齒。演變到了宋代,人們又進行了新的改造,加入了一些中藥,用以清熱解毒,治療口腔疾病,是不是很佩服古人的智慧了。
有人就要問了,有了上面的藥物,那要用什麼來唰呢?兩種方式,一是直接用手指,用一些植物枝條,楊樹槐樹等的。其實原理和今天的刷牙是非常的相似了,樹枝相當於牙刷,藥物相當於牙膏。除此之外,宗教裡面,佛教也有獨特的清潔口腔的方法,“他們每天要嚼新鮮的樹枝。用來清除嘴裡的一些殘渣、還能消毒殺菌,散發清新口氣。
-
3 # 愛牙生活
古人是如何做口腔護理的?布條揩齒、晨嚼齒木還是也有了牙刷?價值幾文?好用還是奇葩,跟著愛牙來一探究竟。
《禮記》中“雞初鳴,鹹盥漱”說明人們已有漱口的習慣。
在刷牙工具沒發明前,古人漱口普遍採用含漱法,以鹽水、濃茶、醋、酒等為漱口劑。鹽水、醋和酒有解毒殺菌的作用,茶葉中有氟和維生素,可以防蛀和保持口腔衛生。
牙刷的替代品:手指、布條、小樹枝?
沒有牙刷怎麼辦?有一些朋友會說,用手指揩擦唄。這大概是從影視作品或明清小說得來的印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就是用手指醮著青鹽擦牙齒。
布條揩齒,其實是手指揩齒的進化版
用小布條纏繞在手指上來擦洗牙齒,這個小布條還有專門的名字——揩齒巾。《紅樓夢》裡的林黛玉用的是揩齒巾,其實就是用布擦牙!
中國最早的牙齒潔具是楊柳枝。
據說從印度佛教傳入後流行開的,清潔力不錯,但一不小心就弄得滿口鮮血,每次刷牙也需要不小的勇氣,從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可以找到僧人揩齒圖。
你以為古人清潔牙齒,都得靠手指與簡陋“齒木”?那就大錯特錯。唐宋時許多人已用上植毛牙刷。
1953年,考古學家從遼國附馬衛國王墓陪葬品中,發現兩把骨制刷柄。骨柄長約19.50釐米,一端有8個穿透的植毛孔,分兩排,每排4孔,小孔有植毛痕跡,植毛面孔徑略大於背面孔徑,骨柄呈長條狀,植毛部為扁平長方體,製法極似現代牙刷”。
此外,從遼墓壁畫中也發現疑似牙刷的影象。
內蒙古巴林左旗滴水壺遼墓壁畫中,有一幅《梳妝侍奉圖》,圖上畫了一名遼國女性正在彎腰梳妝,在她面前的梳妝盤上,放著木梳、粉盒和一根長柄刷子,有人推斷這應該是牙刷。
遼代牙刷,並非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牙刷。
1985年,考古人員在成都指揮街的唐代灰坑中,發現4把骨質牙刷柄,其中一把現收藏於成都中醫藥傳統文化博物館。這把牙刷頭部略寬,有12個植毛孔,分為兩排。這把牙刷的發現,將華人使用牙刷的歷史往前推到唐朝。
古人牙刷長什麼樣?
2007年,河南杞縣一處宋代灰坑中,發現一些骨製品(半成品)其中3件骨質刷柄殘品,較完整的一支刷柄殘長7.90釐米,寬1.14釐米,厚約0.40釐米,一端有48個植毛孔。這應該是宋代牙刷。現場有如此多的鋸痕骨頭殘件,說明這一帶曾有骨製品加工大作坊”。
這足以說明宋代確實出現了植毛牙刷,牙刷已作為日用品進入市民生活。
吳自牧《夢粱錄》“諸色雜貨”羅列了諸多杭州市井常見的日用小商品,有“鐃子、木梳、篦子、刷子、刷牙子......”“刷牙子”就是牙刷,在南宋都城跟木梳、篦子一樣,是尋常生活用品。
古人牙刷價格貴不貴?成書於元朝的《樸通事》有一段發生在市井間的對話:
顧客:“賣刷子的將來。這帽刷、鞋刷各一個,刷牙兩個,掠頭兩個,怎麼賣?”
商販:“這有何商量處?將二百銅錢來。哥,我與你這一個刷牙、一個掠頭,將去使,休掉了。”
顧客:“不妨事,我靴靿裡揣將去。”
元代一把帽刷、一把鞋刷,加一支牙刷、一把梳子總價200文。忽略價差,牙刷單價約25文,跟宋代一支蠟燭價格差不多。
古人不僅注重口腔衛生,牙具和“牙膏”也很講究。
宋代官修醫書《太平聖惠方》中抄一條牙膏方子:“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薑汁、細辛等,每用擦牙。”
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曾自制過牙粉。
他把松脂和茯苓曬乾搗末,篩出細粉裝袋,刷牙時把一小勺牙粉放嘴裡,喝水漱口,吐出,再刷牙。
這些牙膏和牙粉,可醮在手指上擦牙,也可抹在牙刷上用,跟現在用法一樣。牙刷、牙膏是很有意思的小發明,也許,我們的文明就體現在這似乎毫不起眼的歷史細節中。
正確刷牙方法如下:
-
4 # 萱草音樂
關於口腔牙齒,早在幾百年前沒有牙刷的時候,古人就已經注意牙齒的清潔,早在《詩經》中就已經出現了形容美女牙齒的“齒如瓠犀”在漢末三國的時候就已經出土了類似於現在牙籤一樣的東西,看起來樣式精美,推測是貴族王孫所用。再往後發展到隋唐五代的時候,牙齒的清潔保護已經成為很流行的一件事,那時候流行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手指揩齒法”另一種是“楊枝揩齒法”,簡單的說就啊用手指粘上鹽,或者把楊枝咬軟了抹上鹽來刷。再往後發展,到了兩宋時期才有了現在牙刷,牙膏的雛形。宋朝之後一直沒有太大變化,一直沿用到現在,只不過工具和牙膏在慢慢進化。
回覆列表
最早的牙刷叫“楊枝”,起源於印度。它是將楊柳枝的頭砸成刷狀物用以刷牙;後隨佛教傳入中國,又經日本傳往世界各地。1953年在今內蒙古赤峰市紅山區盔甲山南坡大營子村遼代獵馬贈衛國王墓的隨葬品中出土了兩把象牙製成的牙刷柄。其形狀和現代的牙刷很相似,因為年代已久,牙刷頭部所植的毛束已脫落,但仍可以看出植毛的痕跡,刷柄還很完整。牙刷頭部的植毛部有8個植毛孔,分為兩排,每排4孔。柄是圓的,植毛部呈扁平長方形。這兩把牙刷的年代為公元959年(遼穆宗應歷九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比歐洲1678年才出現的牙刷要早700多年,而且牙刷的造型與現在的標準牙刷十分相似。由此可見中國是最早使用和發明牙刷的國家之一。
但是,如何綜合護牙,如何比較科學地進行牙齒保健,則是經過一番比較選擇和淘汰過程後形成的。中國的牙齒保健歷史悠久。1976年,江西考古工作者在南昌的一座古墓中發現一枚用黃金打製的龍形小物什,長245釐米,重9克。據分析,其龍舌實際是挖耳勺,龍尾尖則為牙籤。物主叫高榮,三國時代東吳人,距今約1700年。1954年考古工作者曾在洛陽中州路一座古墓中出土8枚骨質牙籤,據測定為戰國早期遺物,距今約2300年。由楊希枚教授主編的《安陽般墟頭骨研究》報告,曾提出在般人頭骨的頜骨上有“剔牙痕跡”;而在般墟婦好墓中,則發現有製成各種動物形狀的20多枚玉質剔籤(同時也是玉佩)。這些都說明,中國先民很早就已認識到保持牙齒清潔衛生的重要性了一—儘管對牙籤的負作用尚未有注意。
到了晉唐之際,開始出現主張叩齒的牙齒保健法。葛洪的《抱朴子》就有“早起叩齒三百下”的記載。《唐養生方》中則說:“朝夕琢齒齒不蠢,雞鳴時叩齒三十六下,長行之,齒不蠢,令人齒牢。”現在來看,適當地叩齒,可以輕度刺激牙齦,促進牙周組織的血液迴圈,進而達到預防牙周病的目的。
在中國晚唐時代的敦煌壁畫中,有一幅名為《揩齒圖》的畫,論者認為描繪的是用手指揩齒的動作。其實,它還表現了對牙齦的按摩手法。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幅有關口腔衛生、牙齒保健的繪畫,說明當時即便在遠離內地的邊睡民間,也比較重視自身的口腔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