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維館
-
2 # 北門猿
郭嘉是曹魏的一流謀士,但他又不是神。
在《三國志》中,曹魏的謀士主要記載在兩個地方:
《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
《魏書十四·程郭董劉蔣劉傳》
按照中國史書的一貫原則,“以類相從”,就是說在同一列傳的人有相似之處。所以當時的風評,荀彧荀攸賈詡是一檔的,程昱郭嘉董昭劉曄等人是一檔的。
雖然裴松之對於賈詡的排名頗有吐槽,但這不影響對郭嘉的評價。也就是說,郭嘉雖然是重要謀士,但曹操手下的謀士,最重要的乃是荀彧荀攸二人,還輪不到郭嘉。
要知道,郭先生到死也就是個軍師祭酒,曹魏前後擔任過這職位的兩隻手都數不過來。對比一下,荀彧是尚書令,荀攸則是軍師。顯然二荀地位在郭嘉之上。
郭嘉的神化,一神化於《三國演義》,二神化於易中天,三神化於各類網文。
演義把郭嘉的戲份提高到和荀彧並列,易中天把郭嘉推崇到曹魏第一謀士的檔次,到了現代各類網文,則把郭嘉吹成三國第一謀士,拳打荀令君,腳踢諸葛亮,不在話下矣。
從郭嘉留下的計策看,他的長處在於兩點,一是事先預測形勢,一是幫助曹操下定決心。而且郭嘉的作戰方案有強烈的冒險傾向——徵烏桓的時候,很多人都反對。不過最後賭贏了。
赤壁之戰曹操本來就敗於輕敵,現在配上一個有冒險精神的郭嘉,後果是懸崖勒馬還是火上澆油,恐怕都不好說呢。
就算郭嘉活到赤壁之戰的時候,他能否看破東吳計策,也不好說——曹操前期最重要的一戰就是官渡之戰了,可在此戰中郭嘉一言不發,反倒是荀彧荀攸都有功勞。從這裡來看,臨機應變可能不是郭嘉最擅長的。
而且赤壁之戰時,曹軍真的沒有謀士勸諫嗎?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三國志·賈詡傳》然而曹操不聽啊……
所以即便郭嘉活著,也未必能起作用,並不能改變赤壁之戰的結局。
有人說了,不對,曹老闆親口欽定了,郭嘉要還活著,我在赤壁不至於落得個這樣下場。
後太祖徵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國志·郭嘉傳》這事連毛宗崗都看清楚了:
曹操前哭典韋,而後哭郭嘉,哭雖同而所以哭則異。哭典韋之哭,所以感眾將士也;哭郭嘉之哭,所以愧眾謀士也。前之哭勝似賞,後之哭勝似打。不謂奸雄眼淚,既可作錢帛用,又可作梃杖用。那不是哭郭嘉,是哭給眾謀士看的。
郭嘉就算活到赤壁之戰,到那時,只怕是這個結果:
於是引眾入南郡安歇。隨後張遼也到,說雲長之德。操點將校,中傷者極多,操皆令將息。曹仁置酒與操解悶,眾謀士俱在座。操忽仰天大慟,眾謀士曰:“丞相於虎窟中逃難之時,全無懼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馬已得料,正須整頓軍馬復仇,何反痛哭?”
操曰:“吾哭戲志才耳!若志才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志才!痛哉,志才!惜哉,志才!”郭嘉等眾謀士皆默然自慚。
-
3 # 立志成蟲
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郭嘉智謀再厲害,能改變曹操遇到的困難嗎?北方的駿馬健卒能上船跟東吳的水軍抗衡嗎?士兵水土不服多生疾病郭嘉有辦法嗎?苦肉計詐降計連環計就是為了趁東南風起火燒赤壁。可當時是西北風呼嘯的冬季,屯兵長江北岸的曹操即使清楚水上連舟是兵家大忌也不擔心會有火攻,再說不把船連起來士兵們普遍暈船連站都站不穩,還打個鳥兒仗?諸葛亮可是居住在荊襄本地多年的坐地戶,對本地的氣象環境是熟悉的,以他的智商完全可以搞區域性的“天氣預報”,所以諸葛亮能“借”三天三夜的東南風火燒赤壁。同樣是來自北方人生地不熟的郭嘉能跟諸葛亮比嗎?
-
4 # 船伕
即使郭嘉沒死,三國赤壁之戰的結果不會有太大變化。
多面的曹操很多人看待三國曆史,都是以一個靜態的角度去品評其中的人物,這就難免會造成很多誤解和偏差,比如被人們認為是奸詐代表的曹操曹孟德,其實這張奸雄白臉只是其一面而已。
在兒時偷襲娘時,曹操曾經流氓無賴過,在進入仕途後,嘗試與宦官劃清界限的曹操,曾經憤青過。
在天下諸侯大討董時,獨自率領為數不多的部隊追趕董卓的曹操,曾經也將一顆忠心肝膽奉獻過。
在面對偽君子劉備的一次次虛偽表現時,平時殺伐無忌的曹操,曾經也猶豫仁慈過。
曹操和我們所有人一樣,都有的多張面孔,這些面孔隨著時間、地點和客觀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而在赤壁之戰前曹操,早已經不是官渡之戰前可以虛心納諫,來不及穿鞋就出來迎接謀士的曹孟德了。
戰勝袁紹集團,一統北方,此時的曹操志得意滿,大有氣吞山河如虎的氣勢。換句話說,此時的曹操已經很難再聽進去別人的勸諫了,正如當初官渡之戰前的袁紹袁本初。
傲嬌的曹操曹操在從赤壁戰場逃回來以後,說的假如郭嘉在如何如何,其實是就是個自欺欺人的把戲,給自己個臺階下。要知道在赤壁大戰前,就有謀士劉馥進言,此戰不詳,結果被曹操一槊刺死。
想當初田豐勸袁紹時,被認為是驕傲自大的袁紹也只不過是將其下獄而已。所以從中可以看出,赤壁大戰時期的曹操要遠比當初的袁紹更加驕傲自滿,所以即使郭嘉在赤壁大戰前還活著,以其對人性的觀察,更大的可能也是和其他大多數謀士一樣,選擇沉默。
赤壁之戰失敗和勝利本身就有一定的偶然性,風向隨時都可能變!曹操與周瑜各有50%的勝率,曹操失敗之處不是選擇鐵索連船,而是不應該畢其功於一役。所以如果郭嘉沒死,三國赤壁之戰的結果並不會有多大變化。
回覆列表
陳壽在《三國志》中這樣評價郭嘉,“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不僅如此,在行文中,他又借曹操之口對郭嘉大加稱讚,“及薨,臨其喪,哀甚,(曹操)謂荀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勳,實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戶,並前千戶’”。
咱們不求甚解的看,《三國志》可堪為三國史事方面的權威史料,郭嘉經陳壽之口打的廣告,可信度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說,這貨是個非常猛的男人——甚至有些人說,郭嘉不去,諸葛不出,也是有些道理的。咱們暫且不提諸葛亮,其實曹營內部也是猛人輩出,郭嘉之後,有司馬懿其人,幾乎可說一手經略掉了曹家的天下,郭嘉在的時候,這貨不定在哪兒貓著,若說不畏懼軍師祭酒之威名,那也說不過去。
另外,提軍師祭酒一嘴,郭嘉之前,無軍師祭酒一職,郭嘉之後,不聞軍師祭酒之名——當然這有些誇張了,如董昭、袁渙等皆是一時之豪傑,不過比之郭嘉,還是要差了些火候。
郭嘉真的這麼牛,他如果不英年早逝,真的能夠幫曹操贏得赤壁之戰嗎?這是很有可能的。史料記載,曹操被孫劉聯軍打得屁滾尿流之際,曾捂著屁股說,如果郭嘉還在,就會擋住這一敗——這話雖然有些推卸戰敗責任的意味,幾乎是用高音喇叭對手下的謀士喊你們這郡無能的蠢貨,卻也實實在在地證明了郭嘉不可取代的地位。
郭嘉的手段,咱們來看看: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剛被張繡打敗,有點懷疑人生,又碰上袁紹來信挑釁,郭嘉便道出著名的“公有十勝,紹有十敗”,要知道,就算到官渡之戰時,曹操方面的人手寫給袁紹的投誠信件,那都是用箱子來裝,郭嘉之遠見卓識可見一斑。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勢力空前膨脹,揮師南下,《資治通鑑》有載:“是時,曹操遺權書曰:‘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權以示臣下,莫不響震失色。”曹操當然沒有八十萬水軍,他手上人馬不過二十多萬,不過打孫劉聯軍五六萬人,還是綽綽有餘。兩軍真的打起來,自然不會像史料展現在後人眼前的那麼簡單,但其間冒頭的重要人物大概還是不差的:劉備方面劉、關、張、諸葛亮之流,孫權方面有周瑜、魯肅、黃蓋等人,若曹操方面真有郭嘉參與其中,赤壁之戰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
很多東西,你不說,對方可能打破腦袋也想不出,可一出了口,那就一文不值,打仗更是注重“新聞”的“時效性”,其實不說郭嘉在不在,就算原班人馬再來一次赤壁之戰,結果也很難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