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下靜思

    藺相如出身於貧寒家庭,歷史對其早期的事蹟沒有詳細記載。藺相如成年後,就成了宦者令繆賢府上的門客。從藺相如勸繆賢犯罪自首的事件來看,藺相如是一個有膽有識、聰明睿智的人。繆賢聽從了藺相如的建議後被成功免罪,因此對他的才能高看一眼,成了藺相如生命中的“貴人”。在繆賢的舉薦下,藺相如創造了他生平最重要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這三個歷史事件。 藺相如隨侍趙王,不畏強秦、不辱國體,與他的正氣凜然、機智勇敢的性格分不開。藺相如在位居上卿後,不居功自傲,在廉頗的風言風語下,沒有互相攻訐,而是始終迴避忍讓、包容。最終,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善自謙抑的精神感動了廉頗,上演了負荊請罪的千古佳話。

    藺相如出身寒門,從一個身處社會底層的門客,逆襲成為朝廷的宰相,並非運氣和偶然,而是藺相如雖身處貧寒環境卻志在千里,不懈努力的結果。如果僅憑個人勇氣,沒有長期對各個國家大事的研究,就不會在趙王秦王面前有過人的見識,這是藺相如長期學習研究而厚積薄發的結果。沒有深厚的道德修養,在位高權重後會得意忘形、目中無人,也會帶來將相失和兩敗俱傷的後果,藺相如那麼大的包容之心,離不開潛心的修煉。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位卑勿忘憂國,沒有隨隨便便可以成功。身處寒門不可怕,怕的是沒有志向、沒有行動、沒有苦修,藺相如為後人做出了榜樣!

  • 2 # 燕北林叢

    《史記》裡有一個“雞鳴狗盜”的成語故事,說的是孟嘗君出使秦國被秦昭王扣留,孟嘗君的一個食客裝狗偷入秦營偷出白狐裘獻給昭王小妾,讓她說情放了孟嘗君。孟嘗君逃到函谷關後,秦昭王又下令追捕,另一個食客裝雞叫,引起附近人家的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嘗君才得以逃回齊國。

    孟嘗君,即戰國時的四大公子之一田文,好客養士,號稱有食客三千。陳涉“躬耕隴畝”,諸葛亮也“躬耕隴畝”,都是草根逆襲,都在青史上留下姓名。與陳涉和諸葛亮比,在春秋戰國時期,只要你不是碌碌無為之輩,要實現草根逆襲可能要容易得多。

    春秋時期,在各個諸侯國的公族子弟中興起了一種養門客的習慣,漸漸形成了“門客文化”。所謂的門客,大都是些社會上沒有固定職業,又有些本事才學的人,為了出人頭地,投到達官貴族門下,為其所用。當然這些人有有真才實學的,也有蒙吃蒙喝的。

    戰國四大公子,孟嘗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都是以養門客而出名,而這些門客也都為他們留下了不少的膾炙人口的故事。題主提到的藺相如就是這樣的門客,不過他可不是四大公子的門客。“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史記·廉頗藺相如傳》)繆賢是戰國時趙國主管宦官內侍的官員。大約非公族門客出身吧,居功自傲的老將廉頗一開始才不服藺相如。

    既是門客出身,草根逆襲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門客的職責就是為主人出力、賣命,建立了功勳也就出人頭地了。

    繆賢舉賢的故事,說的就是藺相如被繆賢舉薦給趙惠文王后出使秦國,完美地演繹了完璧歸趙的故事,實現了他的人生逆轉。

    繆賢之所以把他的門客藺相如舉薦給趙惠文王,是因為繆賢曾經犯過罪,打算叛逃到燕國去,就跟藺相如商量。藺相如為他分析了利弊得失,指出,當時趙國實力強大,燕國勢弱,他在趙國為官,有權有勢,燕王才會和他交朋友,巴結於他,現在他犯了罪,失去了權勢,燕王必然畏懼趙國的強大,不肯收留他,還會把他捆綁起來押送回趙國。與其這樣罪上加罪,不如主動認罪請罰。藺相如就對繆賢說,“您不如脫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請求治罪,這樣或許僥倖能被赦免。”繆賢聽從了藺相如的意見,趙王也赦免了繆賢。

    透過這件事,繆賢認為藺相如是一個有勇有謀的高人。當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王聽說後派人到趙國,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換這塊寶石。趙王怕把寶玉給了秦國,又得不到秦國的城池,而上當受騙。不給,又怕秦國派兵來攻打。想派使臣出使秦國,一時又找不出合適的人選。一班大臣正在左右為難之際,繆賢就把藺相如舉薦給了趙王。

    接下來,藺相如的人生就走向了輝煌,留下了完璧歸趙、澠池會盟、將相和、阻用趙括等一個個生動的歷史故事。

    漢朝劉向評價說:“趙任藺相如,秦兵不敢出鄢陵;任唐雎,國獨特立。”

  • 3 # 一個人的歷史

    提到藺相如,大家一定會想到“負荊請罪”、“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在這三個事件中,藺相如的能力體現的淋漓盡致。或許在大家眼裡,藺相如是草根逆襲的代表,但是大家沒有看到為了達成目標,藺相如付出的努力和艱辛。

    近水樓臺,搶佔先機

    在司馬遷所著《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裡,對於藺相如的入仕描述的十分詳實。藺相如最開始只是趙王寵臣宦官令繆賢的一個門客,這個出身恐怕讓人大跌眼鏡。很多人對帝王身邊的這類近臣都不屑一顧,不屑於與其為伍,但這正體現了藺相如的智慧。繆賢是趙王的近臣,接觸趙王的機會很多,這就為藺相如提供了機會。

    主動作為,得逢貴人

    因為幫助繆賢解決了一個難題,讓其在趙王面前主動請罪而得到了趙王的原諒而免罪,繆賢對藺相如另眼相看。機會來臨的並不突然,當趙王詢問誰可以出使秦國的時候,繆賢立刻推薦了藺相如給趙王。因為前期有準備,讓繆賢認可了自己的能力,因此藺相如才得到了這個表現的機會。

    有備而戰,蟄伏不顯

    在隨後的事情上,藺相如透過自己近乎完美的表現不僅征服了趙王,也得到了對手秦王和勇將廉頗的尊重,對外完璧歸趙、澠池擊缻,不畏強秦虎狼之國;對內將相相合、國泰民安,萬民享幸福安康。機會這件事不是等來的,而是主動製造出來的。我們很多人缺少的不是機會,而是創造機會的能力和蟄伏不顯、積蓄實力的耐心罷了。

  • 4 # 百里不奚

    藺相如的逆襲,要從和氏璧說起。

    趙國偶然得到了價值連城的和氏璧,此事傳到秦國後,嬴稷向趙何提出願以十五城相換,趙何叢集臣商議,欲將璧交秦,怕被白白欺騙;欲拒絕秦國,又怕觸秦之怒,事在兩難,群臣議論不一,一時又選擇不出能保證兩全的智勇之士,這時,繆賢向趙何推薦說:“臣有舍人姓藺名相如,此人勇士,且有智謀,若求使秦,無過此人。”趙何遂召來藺相如問計,相如分析說:“秦以十五城易璧,價厚矣。如是趙不許璧,其曲在趙;趙不待入城而即獻璧,禮恭矣,如是而秦不予城,其曲在秦。”他建議趙何答應與秦交換。趙何又問他是否願意持璧赴秦,完成使命,相如表示說:“大王必無其人,臣願奉璧以往。若城入於趙,臣當以璧留秦;不然,臣請完璧歸趙。”遂奉璧西入秦都咸陽。

    當時秦國易璧的真正態度尚不清楚,藺相如分析了趙國的兩種態度將會引起的道義的不同歸屬,立足於從道義上戰勝秦國的考慮,他主張答應以璧易城。臨行前,他還表示要以秦國的真實態度來決定趙國的實際態度,最終達到不受欺詐的目的。

    藺相如完璧歸趙,向秦國顯示了趙國的力量,回國後被趙何拜為上大夫。但嬴稷心中終不釋然,復遣使約趙何在澠池相會。秦國不久前曾以會盟手段誘拘了楚懷王熊槐,趙何為此心有餘悸,但拒而不去,又怕顯出趙國的軟弱,最後決定由藺相如保駕前往,並有戰事準備上的配合。

    會上,嬴稷與趙何以禮相見,飲酒中間,嬴稷對趙何說:“寡人竊聞趙王善於音樂,寡人有寶瑟在此,請趙王奏之。”請國君在席間奏樂,於禮相違,帶有侮辱性質,趙何見請,面部發紅,但不敢辭卻,秦國侍者即將瑟器獻於趙何,趙何奏枟湘靈枠之曲,曲子結束後,嬴稷一面讚歎不已,一面召御史(朝中執掌文書及記事的官員)記載其事,秦御史記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於澠池,令趙王鼓瑟。”

    藺相如上前說道:“趙王聞秦王善於秦聲,臣謹奉盆缶,請秦王擊之,以相娛樂。”嬴稷面帶怒色,未即答言,藺相如取來盛酒的瓦器,跪於嬴稷之前相請,嬴稷不肯一擊,相如厲聲說道:“大王恃秦之強乎?今五步之內,相如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嬴稷身邊的人慾上前執拿,相如圓睜怒眼,大聲叱之,鬚髮豎起,使那些人驚駭而退,嬴稷心怕相如,極不情願地勉強擊缶一聲,相如遂起身,召趙國御史記載道:“某年某月某日,趙王與秦王會於澠池,令秦王擊缶。”

    秦國諸臣意殊不平,當席向趙何提出:“今日趙王惠顧,請王割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也向秦國提出:“禮尚往來,趙既進十五城於秦,秦不可不報,亦願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這時席間亂成一片,嬴稷急忙制止說:“吾兩君為好,諸君不必多言!”他又聽到了諜探關於“趙裝置甚密”的情報,遂命人進酒,假意盡歡而散。

    藺相如兩挫秦王,維護了國威,趙何認為他對趙國貢獻最大,拜為上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星月神防盜門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