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鵬鵬和他的學崽們

    在申論作文寫作過程中,第一段往往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寫好申論作文第一段是每個想成功上岸的2019年國考生必須具備的能力。透過總結2018國考申論高分者的第一段寫作方法。整理瞭如下的

    一、 社會事件法

    針對文章反映的主題,我們可以高度概括當下發生在社會生活領域的各類熱點事件,突出熱點事件背後與你所找的主題之間關係。用社會事件法來作為我們的開頭,可以凸顯國考生的社會洞察力,更能與閱卷老師產生情感的共鳴。

    例如:文章主題如果是為加強黨領導的重要性,那麼我們的開頭第一段就可以為:

    從強軍戰略實施的保家衛國,到醫療、教育改革的民生關注;從簡政放權後的啟用經濟主體,到“讓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路”的網際網路+政務實施;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的切實推進,到打響環境保衛戰的真槍實幹。作為以人民為中心的政府,用一系列的親民舉動深刻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的根本目的。讓老百姓從細節上、從情感上、從行動上感受到改革的成果惠及人民。

    這其中“網際網路+”、生態環境建設、政治體制改革等都是當下社會關注的熱點民生問題。當然各位國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這樣的句式結構一定要記住。

    二、 數字代表法

    在申論作文中,80%的學生都在使用案例方法或者更多的說是用名人名言作為開頭,這是最淺顯的方法。但是如果各位2019年國考備考生,對自己要求更高點,想在申論作文上拉開分數。那麼數字代表法就是非常好的方式。透過總結2018年兩會報告,在報告內容裡面用資料直接體現著政府治理所取得的成績。這些基本的資料我們必須得記住。

    · 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到82.7萬億元

    · 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1%

    · 佔世界經濟比重從11.4%提高到15%左右

    · 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 財政收入達到17.3萬億元

    · 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

    · 全社會研發投入規模躍居世界第2位

    使用演示: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們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開創了一系列壯舉,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國內生產總值增加82.7萬億元,讓深入改革解決自身問題更有了底氣;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1%,讓世界領略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讓中美貿易爭端的解決更有了定力……堅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論自信,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偉大的“中國夢”就一定會實現!

    三、 詩詞法

    曾幾何時,“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是很多人兒時的美好回憶。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大量的人迷失了雙眼,只是單純的追求物質利益的增長,忽略了生態環境的保護,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各類自然生態問題頻發,危害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好在隨著社會整體水平的提升,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因此,在社會上出現了大量有識之士呼籲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妥善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建設生態文明。

    當然我們在申論作文寫作中,除了記住這些常規的開頭方法,更需要學習的是開頭第一段的邏輯結構。如果對這個邏輯結構還存在疑惑,請各位看下這篇文章,相信對各位2019國考備考生有著巨大的幫助!

  • 2 # 尚邦公考

      

      1.為政,通下情為急。意為對於為官從政的人來說,掌握和了解基層的情況是最為急迫的。由此可見,把握基層情況,加強社會治理的重要性。當前,因土地徵用、房屋拆遷、歷史遺留等問題引發社會矛盾多發,探索新時期的社會治理方式已迫在眉睫。在新的時代背景和客觀環境下,唯有從創新理念、完善政策、健全機制等方面入手,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方能提高預防化解社會矛盾水平。

      

      2.不日新者必日退。黨的十八大作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正是對“日新”的重視。其中要求強化基礎研究,提高科學研究水平,搶佔科技發展戰略制高點。而基礎研究是科學之本、技術之源,對經濟社會發展起著基礎支撐和前瞻引領作用,關係科技發展的後勁和長遠未來。我們必須適應新要求, 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加強對基礎研究創新的支援力度,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固本強基。

      

      3.“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市場為導向、人才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利於帶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有利於形成面向未來的新型產業發展格局,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對實現江西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有巨大促進作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關乎增長,關乎穩定,關乎民生,故此,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刻不容緩。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發展生態經濟,也應遵循自然之道,即結合地方的實際情況, 因地制宜;尊重客觀的發展規律,順勢而行。然而,當前生態經濟的發展陷入了用生態換經濟和用經濟換生態的誤區,大大不利於綠色發展這一目標的實現。唯有推動發展理念、產業轉型、發展環境的轉變,方能真正促進生態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5.託之空言,不如見之實行。於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核心,彰顯當代中華民族和華人民的精神氣質。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 24 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科學而又清晰地界定了我們的價值目標、價值追求和價值準則,構築起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支撐。

      

      6.傳統文化是當代文化的生長土壤和根源,可以為當今人類社會的難題提供啟示和智慧。重拾傳統文化的精華,更是我們融入世界並贏得尊重的需要。正如楊叔子先生所說:“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一個民族不能沒有文化身份證。”中華傳統文化正是這樣一張身份證,它讓世界“一眼就認出了中國”。中國的孝悌之意、中庸之道,無不是中國給世人留下的最鮮明印象。亮出傳統文化這張身份證,需要在挖掘精華,謀求交流與創新上下功夫。(文化)

      

      7.“文”在甲骨文中寓意“大象有形”,“化”在甲骨文中形為“二人相背”,寓意“相附隨行、交變無從”,“文化”本義為飾繁衍生、意合天地,自此而來都有以民為本、變化改革的意思。隨著中國國力的日益強盛,人民物質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強。三中全會公報提出“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正是著眼於文化建設的當務之急、文化信仰的傳承發揚、文化自信的與時俱進。要實現文化改革的“新”,必須把文化惠民作為文化改革的基本核心,如此,才能樹立全民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8.孟子曰:“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人民健康幸福、安居樂業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穩定和團結,而健康正是人民群眾幸福的根本和基礎。近年來,健康服務迅猛發展,逐步成為中國醫藥產業的亮點。 但是當前健康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仍然不能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唯有大力推進其持續發展,方能讓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持續提升,幸福感不斷增加。

      

      9.中國古代,孔子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近代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提出,要建立一個“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公平公正一直是中國民眾的追求與嚮往。保障房政策根本目的是惠民生、促公平,但分配管理制度不健全,使該保障的“落了空”,不該保障的“搭便車”,形成了新的不公。有鑑於此,必須健全保障房分配管理機制,確保保障房分配公平。

      

      10.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的指引,再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迴圈發展”的路徑,十八大所理解和規劃的生態文明,早已超越了單純的節能減排、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問題,而是上升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升社會文明水平的現代化發展高度,並且體現為工作部署、發展目標、制度設計,湧動著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生態文明浪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了個人理財,可以考什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