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Tmama
-
2 # 男子漢man
單純的核輻射應該是和空氣質量沒什麼關係,但事故情況下,如果核電站安全殼超壓排放或者安全殼損壞,放射性會以氣溶膠或者粉塵的形式擴散到空氣中,形成放射性煙雲,對一定範圍內的人員健康有威脅(電站設定50KM半徑的煙羽擴散區,基本就是設計中的嚴重事故影響範圍)。
-
3 # -快樂天使-
1.核物質洩露後的遺留物對環境的破壞,包括核輻射、原子塵埃等本身引起的汙染;
2.遺留物對環境的汙染後帶來的次生汙染,比如被核物質汙染的水源對人畜的傷害。‘
汙染分為兩種途徑,一種是產生放射性氣溶膠等放射性汙染物,對呼吸系統及人體體表產生危害;另一種是隨風向擴散產生的汙染。
-
4 # 使用者4914256482095
核物質散發在空氣中水中和土壤中,由於核物質半衰期較長,這些物質會長期存留在介質中,形成核輻射,對生物造成喪害。
核輻射是原子核從一種結構或一種能量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結構或另一種能量狀態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微觀粒子流。
核輻射對環境的危害範圍大,對周圍生物破壞極為嚴重,持續時期長,事後處理危險複雜。包括大氣、海洋、土壤、周圍生物等都會受到影響,受到核輻射汙染的區域很多年後仍然不適合人們生活,植物、動物都會受到影響發生變異。核輻射對環境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離核反應比較近的樹木和動物都會死掉,稍遠一點的樹木受到輻射發生掉葉子或者變色的變化。大量的輻射塵埃會隨著風力、雨水擴散到各地,影響範圍很廣。
比如切爾諾貝利事件中,隔離區內著名的紅樹林,就是松樹林因為被過量輻射而導致樹葉統統變紅導致的。在輻射發生的接下來的6年,大自然慢慢在復甦,樹木長起來了,動物也來了。從那以後,動植物好像就恢復了正常,但那片紅松樹林仍然保持了下來。
對於核輻射嚴重的區域人們只能選擇搬離,即使不嚴重的區域仍要緊閉門窗,多吃含碘食物,減少使用核輻射區域生產的植物和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