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狼君歷史
-
2 # 紅袖添香夜讀史
謝邀!1722年冬天,康熙皇帝駕崩,雍正繼位後即下旨撤銷了十四弟允禵的撫遠大將軍職務,命他火速從青海回京奔喪。有人據此認為雍正篡奪了允禵的皇位,奪取他的兵權就是心虛的表現,也有學者認為允禵的軍權引起雍正的忌憚,所以他才剛即位就把矛頭對準了允禵。其實這兩種說法都靠不住腳。
我們來看雍正為什麼要讓允禵回京。首先,清朝標榜以“仁孝”治天下,一個是仁愛,另一個是孝道。按照傳統道德禮儀,官員父母亡故,無論官位多高,都必須辭職回家守孝,二十七個月喪期滿後,才可以重新安排職務,這種制度叫“丁憂”。如果皇帝確實離不開某官員,可以下旨進行挽留,讓其在職守喪,叫做“奪情”。奪情基本上都是特殊情況,儘管是皇帝旨意,被“奪情”的人也往往被人看不起,會被認為孝道有虧。皇室成員是天下的表率,稍有失禮就可能淪為天下的笑柄,損失皇家顏面,因此在禮制方面要求地更為嚴格。允禵既是皇子又是大臣,無論從哪方面講,他都沒有繼續留任的道理。
其次,允禵是雍正的皇位競爭對手,雍正繼位,他心裡肯定不服氣,這一點雍正自然心知肚明。但雍正是傑出的政治家,他做的每一項決定不單純為了皇室權力鬥爭,而是從整個國家的大局出發。一般來說,國家內亂會引來外敵入寇,此時西部邊疆戰事未定,勝負未分,如果允禵擁兵自重,做出什麼過激行為,雍正倒不擔心他能奪取自己的帝位(這一點下文會講到),而是擔心由此會引發局勢的混亂,阿拉布坦大軍趁虛而入,影響西北國土的安全。因此,雍正召回允禵,換上允禵的親信平逆將軍延信代行撫遠大將軍職務。
再次,雍正上臺就為自己制定了政治目標:對外安定邊疆,平定阿拉布坦之亂;對內,推行新政,改革政務弊病。要想取得軍事行動的勝利,就需要朝廷和前線的全力配合,顯然,允禵和雍正存在尖銳的矛盾,他是不會俯首貼耳的。因此,雍正為了指揮順手,也得撤回允禵,換上一個聽話的將領。
再來說一說允禵是不是受到雍正的忌憚。一般人看來,允禵手握重兵,掌握十幾萬大軍,似乎只要他一聲令下,就能兵臨北京城下,將雍正從皇位上拉下來。其實我們只要分析一下,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第一,允禵雖然是大將軍王,擁有西北的最高軍事指揮權,但是軍隊是效命於朝廷的,除了部分親信將領,大部分人並不是允禵的私人勢力, 如果允禵想調動這些人殺回北京,就必須師出有名。而此時並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表明雍正是謀權篡位,而且雍正繼位已經得到馬齊、張廷玉、隆科多等眾多實權派元老大臣的支援,“八爺黨”一干人雖然心有不甘,明面上也得表示臣服。雍正佔得了法理上的先機,就是名正言順的一國之君,允禵缺乏和雍正叫板的號召力。
第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比拼的不僅是軍隊的戰鬥力,更重要的是後勤保障的能力。允禵手下有十萬之眾,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糧食草料和軍餉,這些物資都是靠內地源源不斷的輸送,也就意味著西北大軍的生命線掌握在朝廷手中,如果有需要,雍正隨時可以卡住他們的脖子。允禵沒有龐大的物資儲備做支撐,缺乏和雍正叫板的實力。
第三,西北前線距離北京萬里之遙,其間群山阻隔,關隘重重。在川陝地區,朝廷部署了重兵集團作為二線部隊,隨時準備對前線進行支援。這些部隊控制在雍正的親信年羹堯和嶽鍾琪等人手中,允禵如果有異常舉動,這些軍隊隨時可以從支援轉為平叛,如果他們據險堅守,允禵也難有必勝的把握,能不能突破防線也在未知之間。
第四,西北大軍的家屬都處在朝廷的掌握之中,成為雍正控制軍隊的一大殺器。如果允禵敢起兵,只要雍正拿將士家屬做做文章,十萬大軍瞬間就會土崩瓦解。退一萬步講,無論是雍正做皇帝還是允禵做皇帝,都是皇家內部的權力鬥爭,前線的將士不會拿自己家人的性命開玩笑,去跟隨允禵搞政治豪賭的。
雍正在這四個方面佔盡了優勢,根本沒有必要忌憚允禵。允禵也是個聰明人,明白自己沒有和雍正抗衡的實力,所以未作任何抗,乖乖地交出兵權回到了北京。
-
3 # 羊排
康熙病逝,雍正繼位,隨即雍正下旨召回西北大將軍王十四阿哥允禵。這和流傳至清朝民間雍正繼位的合法性有關,傳言康熙本想將皇位傳給十四阿哥允禵,再有允禵在西北位居大將軍王手握重兵,兩樣似乎印證了題中所問,就是雍正心虛,或者忌憚允禵手中的兵權威脅到自己。
其實這兩點都是站不住腳的,下面解答這兩個問題。
第一,雍正為什麼會心虛?假如是心虛,就意味著雍正的皇位繼承是有問題的,繼皇位合法性受到質疑。野史中傳言及民間傳說版本中的雍正繼位的非合法性,主要是正大光明匾後面的秘盒中康熙皇帝的遺詔書被人篡改,民間傳言傳位十四阿哥改成傳位於四阿哥,這個篡改真實性是在現實中無法發生的。首先康熙皇帝的遺詔是由滿漢兩種文字書寫,不可能僅僅是改其中的一個漢字,就可以改變所有遺詔的內容意思的表達。 再有繼任皇帝都有指定輔政大臣,每位輔政大臣在前康熙皇帝都有密詔指定。既然雍正的繼位是合法的符合皇帝繼承的所有條件,那麼雍正就不會心虛。那為什麼會剛繼任皇位就會召回十四阿哥呢?滿清歷代皇帝都以仁義孝道治國,就連官員的父母去世都有丁憂守孝,何況是皇子。所以召回十四阿哥允禵是當時雍正皇帝召回眾皇子,守孝守靈的一種方式。至於後期的圈禁,是由於雖然十四阿哥允禵是雍正同母的親弟弟,但是十四阿哥允禵在九子奪嫡過程中站隊是八爺黨,是當中忠實的一員。為雍正皇帝爭奪皇位的時候製造了不少的麻煩,後期清算而已。
第二,雍正為什麼會忌憚?假如如題中所言,十四阿哥允禵手握重兵駐紮西北,揮兵進京會威脅到雍正的統治。如果瞭解了清朝的兵力分佈,就會發現這一點也是不可能出現的,滿清入主中原之後的主要兵力是八旗兵即八旗子弟,八旗兵的戰鬥力裝備在當時是非常強悍,是清朝的主要戰鬥力,分佈在全國各地的要塞關鍵部位,但是上三旗歸皇帝直接統治。還有就是綠營,相當於城管和地方部隊,綠營因為所駐紮的地方不同歸屬指揮的也不同 ,例如京城四門直接歸屬京城管轄對皇帝負責。所以在當時十四阿哥允禵手握重兵,想從西北直逼京城,先是調動軍隊沒有皇帝允許不能輕易進京,即使他管轄的八旗兵及綠營願意效忠十四阿哥允禵,從西北至京城路途遙遠,糧草供應還是靠當時的朝廷,從輿論的意義導向和揮兵的正義性來說都欠妥,兵還未到京城即為全國聚集的軍隊所消滅。所以當時十四阿哥允禵手上那點兵雍正並未忌憚。
綜上所述,雍正皇帝對十四阿哥允禵既不心虛也不會忌憚,但是康熙皇帝留下的爛攤子給雍正皇帝銳意改革提出了難題,改革的時候雍正確實也把滿清貴族的利益進行壓迫,這也促使的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得到延續。歷史上的康乾盛世也正是雍正的銳意改革,才有乾隆時期有了更繁華的發展。
回覆列表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可能是基於傳說皇四子胤禛私改詔書,奪取了本屬於皇十四子胤禵的皇位。其實對於這個傳說,沒有什麼真實性,如果但說皇四子是靠手段奪取的皇位,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但究竟是什麼手段,有待一些有力證據的證明。
但現在傳播最廣的說將“傳位十四子 ”,改成了“傳位於四子”,是完全杜撰的,不過是一些小說為了情節需要寫出來的。因為當時的傳位詔書,是用漢語、滿語、蒙語三種文字書寫的,而且當時還是繁體字,不可能被隨意修改。如果說當時皇四子偽造了新的詔書奪取了皇位,還能推敲一下,畢竟當年九子奪嫡,最後靠什麼手段勝出,誰也不知道。
皇十四子胤禵,可以說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子,個人能力也很強,最重要的是當時他剛剛三十五歲,可以說是繼承皇位的好人選。而且狼君認為,之所以當初胤禵領兵出征,也是康熙為了鍛鍊他。因為作為一個可能的皇位繼承人,需要功績來鎮住王公大臣。所以我認為胤禵也許是康熙所青睞的一個候選人,但這只是我的一個個人看法。
至於胤禛為什麼要迫害胤禵,郎君認為並不是所謂的心虛,而是清除潛在威脅的正常做法。畢竟當年是和自己一起競爭儲位的皇子,如果正常的給予權利,那麼等其羽翼豐滿後,興兵造反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當年競爭失敗了,但是畢竟有爭帝位的心思,這種心思,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死心的。所以當胤禛坐上皇位之後,清除對自己皇位有威脅的人,也是符合常理的。
當時與胤禛一起爭帝位的,最終都沒有什麼好下場,作為胤禛同母弟的胤禵算是比較好的了,最起碼沒被殺掉,在雍正死後的乾隆一朝,也被封王,算是有個最終的好結局。所以說當時胤禛對他的打壓,不過是胤禛為了保全自己的皇位,而且也不是針對胤禵一人,所以也不是他的心虛。要真是心虛,就直接殺掉以絕後患了,就不會是簡單的軟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