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推薦幾本交際能力的書?
3
回覆列表
  • 1 # 川說歷史

    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指出沉默是金的諺語,應隨時代的變遷而重新評估。如何發揮語言的魅力,是現代人由溝通走向成功的必然。如果說會說話是人們由溝通而走向成功的必然,那麼善溝通就是打造良好人際關係的必要條件。

    當今社會,所有人都需要別人的支援合作才能成功。那麼如何才能得到他人由衷的合作呢?如何才能構林建良好的人脈關係呢?這就要看你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善於溝通,善於表達,並且掌握好對待不同的物件不同的溝通技巧,這樣才能讓你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說會是溝通能力的一個最關鍵構成部分,臺灣著名成功學家林道安說過:“一個人不會說話,那是因為他不知道對方需要聽什麼樣的話;假如你能像一個偵察兵一樣看透對方的心裡活動,你就知道說話的力量由對麼巨大!”

    要想有效吸引對方的注意力,在面對面的溝通中,說好第一句話是十分重要的。開場白的好壞,幾乎可以決定一次溝通的成敗。換言之,好的開場白就是溝通成功的一半。在人際交往或公共場合中,用別出心裁的開場白來介紹自己,是給他人留下良好印象的一條捷徑。

    好的開場白,是給對方留下良好印象的一塊敲門磚。另外,開場白的好壞也取決於能否找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如果不能,很難取得溝通的成功。

    溝通是獲得好人脈的關鍵,但是,溝通還必須講究場合。不注意這點,說一些不適宜場合情景的話,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場合是指雙方進行溝通時的地點與氛圍。場合有莊嚴與隨便,自己人與外人,正式與飛正式,歡快與悲痛,公開與私下之分,場合是決定雙方溝通效果的重要環境因素。同樣的話在不同的場合說,所產生的實際效果是不一樣的。

    人機交往想要在溝通中打動對方,贏得對方的好感,千萬不可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而應該積極給對方創造說話的機會,並做一個好的觀眾,因為,會溝通的人都是會傾聽的人。

  • 2 # 蒙佳澍

    戴爾·卡耐基曾經說過: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會出現交際的障礙,是因為他們不懂或者忘記一個重要的原則:讓他人感到自己重要。這也是我讀完《溝通的藝術——看人入裡,看出人外(插圖修訂第15版)》後最重要的感受。什麼是成功的溝通呢?如何成為溝通高手呢?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認知自我、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溝通的藝術——看人入裡,看出人外(插圖修訂第15版)》是由羅納德·阿德勒和拉塞爾·普羅科特兩人合著完成。羅納德·阿德勒是溝通領域非常出色的專家,他除了撰寫了《溝通的藝術》之外,還著有主題包括社交技巧、肯定訓練、商務溝通、公共演講等溝通相關內容的書籍,幫助人們在職場和生活中改進人際溝通技巧。拉塞爾·普羅科特則是美國北肯塔基大學的教授,與羅納德·阿德勒志同道合,兩人共同完成了以溝通為主題的多次教學演講,合作出版多本教材。

    《溝通的藝術》並不是一本以流行觀點與雞湯故事拼湊的快銷書籍。它是初版至今超過30年,中文修訂再版15次的經典書籍。全書兼具深度與廣度,條理清晰成體系,內容充實,緊跟時代步伐,是一本理論與實用並重的教科書級別通識性書籍。另外,《溝通的藝術》中加入熱門電影電視故事、多元視角的案例說明使之更具有趣味性、可讀性。

    《溝通的藝術》分為“看入人裡”、“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間”三個部分。“看入人裡”主要探討了與溝通者有關的因素,介紹了人際關係的本質,強調自我在溝通交往中的角色。分析了知覺與情緒在交流中的重要性。“看出人外”著重探討與溝通物件有關的因素。聚焦溝通者之外資訊的傳送與接收,分析溝通中語言和非語言的具體特徵,強調傾聽的重要性等。“看人之間”主要討論關係的演變過程,提出了改善溝通氛圍、調節人際關係衝突的應對之道。

    人際交往中的溝通氛圍

    溝通氛圍是指人際關係中的情感基調。只要我們開始用語言或肢體行為開始溝通時,周圍的氣氛就會跟著有所變化。語言語氣、眼神的接觸、動作表情等交流資訊都能傳達雙方對於彼此的感受。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迴應中,溝通有可能變得如沐春風,進展順利;也有可能升級為嚴重的衝突,不歡而散。

    在交流資訊的一來一往中,溝通氣氛迴圈往復,形成或正向或負向的氣氛。正向的氣氛使用肯定的資訊,使雙方相互重視的資訊得到彰顯。負向的氣氛通常以某種方式傳達冷漠和敵意。

    什麼會引導溝通氛圍走向正向或者負向呢?答案就是氣氛的好壞,取決於人們相信自己在對方心中受重視的程度。正向氣氛中的肯定資訊以各種形式表達出“我尊重你”、“你說的算數”、“你很重要”等等。而負向氣氛中的不肯定資訊卻向對方傳達出不受重視的訊號,比如說“我不喜歡你”、“你的說法不重要”、“你什麼都不懂”等等。

    改善人際交往中的溝通氛圍

    防衛心的出現是有效溝通的障礙,會使溝通氛圍轉變為負向。當人們所展示的自我形象受到打擊、攻擊時,防衛心態就出現了,這是一種威脅到面子時所出現的心理狀態。避免將他人防衛心的喚起,有助於正向溝通氛圍的營造。以下為六種喚起防衛和降低防衛的行為型別。

    ——評價和描述。評價式的溝通是第一種喚起防衛心的行為。絕大部分人會因為評判性的語言感到憤懣。而描述性語言通常使用“我”的感受,把焦點放在反饋者的想法上。情緒程度較低,對方牴觸情緒較弱。

    評價:你不知道不自己在說些什麼?

    描述:我不明白你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評價:你的笑話令人作嘔?

    描述:當你講那些下流笑話時,我真的很尷尬。

    ——支配和問題導向。企圖支配他人是喚起防衛心的第二種行為。在不顧對方的需求下,自大的去決定或解釋一些事情。比如擅自決定去哪裡吃飯、如何使用錢財等等。這種行為傳遞著這種資訊:我知道什麼最適合你,照著我的做,就會成功。而問題導向的溝通者則是透過尋求解決辦法來滿足雙方的訴求,是一種雙贏的角度和態度。

    支配導向:這個問題只有一種解決方法,那就是。。。

    問題導向:看來出了點麻煩,你看我們能不能共同找出兩全其美的辦法?

    ——策略性和自發性。策略的本質是不誠實和操縱。即便策略性溝通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當對方發覺自己收到矇蔽後,就會覺得被侵犯。而自發性策略,是指對別人誠實而不操縱他人。它並非不加選擇的袒露自己的感受,通常是在同理心和換位思考的情況下,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體會下兩者的區別。

    策略:湯姆和朱迪每週都會外出吃晚餐。(暗示我們要出去吃晚餐)

    自發:我希望我們可以經常去外面吃晚餐。

    ——中立和同理。中立的另一種描述可以是冷淡,中立態度表現出對他人的漠不關心,當對方意識到被漠視時,防衛心就很有可能被喚起。而同理心則有助於擺脫溝通的冷淡性。簡單的說,同理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體會他人的感受。這會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係和尊重。

    中立:有時候事情會出差錯,沒有辦法。

    同理:我知道你花了很多時間和心血在這個專案上。

    ——優越和平等。優越感所釋放出的“我比你厲害”的資訊會激起對方的防衛心態。而許多優秀的溝通者都會傳遞平等資訊,這就是即便某些人在部分領域更有才華,但其他人也具有同等的價值。

    優越:不對,這不是正確的做法。

    平等: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可以告訴你我曾經用過的有效方法。

    ——確定和協商。擁有“確定”態度的人堅信自己知道唯一的、最好的解決辦法。他們通常會非常霸道的漠視他人觀點,不尊重他人的意見,常常使用“絕對”、“一定”、“肯定”等詞彙。而具有“協商”態度的人也會有堅定的看法,但不會認為自己一定沒有錯。

    確定:那絕對行不通!

    協商:我認為你的方案可能有問題。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運用表明清晰資訊的方法與他人分享我們的感受,以期加強正向溝通氛圍。清晰資訊的描述主要包括:談及具體行為、闡述至少一個解釋、分享你的立場與感受、陳述事情的結果與意圖等等。

    人際關係的本質是交流,溝通不僅僅是我們對別人使用技巧, 而是我們與他們共同經歷、共同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明白尊重而主動的態度有利於建立信任的關係。在信任的基礎上,溝通才能更高效。只要你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學習內省,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人人都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減肥總是控制不住嘴,想吃零食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