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你學哦

    參加培訓班的孩子,在班上學習成績怎樣?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很複雜。

    首先,誰上培訓班?

    現在上培訓班的並非都是成績不理想的,有相當部分是很優秀的孩子。為了讓成績好上加好,遙遙領先,這些孩子的身影時常出現在培訓班上。其次是學習不自覺的孩子,成績優劣不一,他們時常需要有人盯住,管住,不然成績就保不住。第三,是上課之餘,家裡沒人監管的孩子,比如父母繁忙,到點不在家,這些人的孩子。一般對學多學少不非常在乎,只要孩子有處去,多少學點都行。

    其次,上了培訓班,成績怎樣?

    很難說,但總體來說,會有相對提高。第一種,家長重視,孩子好學,培訓師資力量強,盡心教學的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第二種,家長重視,孩子貪玩厭學,培訓也不錯,這種收效不大。如果家長也重視,孩子也好學,但培訓較差的,效果也不好,久之還會影響孩子的興趣。第三種,只是讓孩子有處去,家長不太在乎學多少的,效果肯定好不了。其實培訓關鍵在老師,老師成決定的因素,老師的專業水平,教學技能,對教材的把握程度,授課風格以及教育理念都會對培訓效果產生巨大影響。所以並非把孩子送去培訓就一定會有效果,有的時候還會有反作用。特別是英語等語言類培訓,入門階段的教育尤為重要,遇上優秀的老師是福,遇到不懂教育,且語音差的,孩子剛燃起的一點點對外語的興趣都會澆滅,且先入為主的語音將會烙下難以改變的印跡。

  • 2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不知道題主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因為在我看來這個問題應該沒有太大的意義。

    在過去,的確是很少會有人見到身邊有孩子上輔導班什麼的,市面上也沒有這些東西。但是沒看到真的不代表沒有——我就九十年代初的時候教我們的一位老師就收費開班補習,而且還會在補習班漏題,我試聽之後沒去結果時候還被可以針對了好多次……而就那個時候我就見過有人請家教的,不過確實比不了在現在普及、多樣化罷了。

    而且在那個時候多數情況我們對“補課”的認識是:成績不好的補。

    但是現在顯然已經不是這個樣子了——成績差的補,但是成績好的也去“補”,你說要命不?

    我孩子也是如此,孩子目前小學五年級,在學校成績屬於非常好的那種,嚴格意義上講他是從一年級結束的那個暑假開始陸續上各種學習班的,而在那之前雖然不去上,但是也基本上是每天需要接受我的各種輔導。

    所以我這裡主要介紹的情況都是我這幾年陪孩子以及跟很多朋友交流後知道的情況:

    校內成績不理想的補課特點

    這裡的“不理想”其實還十分情況的,有的是各科成績都不好,有的則是某一課成績不好。至於不好的原因其實也是有很多的,有的是孩子自身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不好導致的,有的是家長不關注導致的,有的甚至是因為跟老師不合拍故意不去好好學的……

    這種情況的補課我們一般稱之為“補差”。

    顧名思義,就是因為成績不夠好,學的不明白,所以才去補習的。

    而這種補差的往往會選擇一些小班化或者乾脆就是一對一的模式。

    因為成績好的可能在需求上是差不多的,但是成績差的卻有可能每個人的不足之處是不同的,大班補顯然會缺少針對性。無論你信不信,在很多反對補課或者說補課沒用的人中這部分孩子的家長絕對是有一席之地的。

    事實也的確如此,補課能夠解決的是知識點的問題,而孩子成績不好往往並不是因為自己學不會,而是自己不想學或者不會學,這些東西不是機構能夠給孩子“補”上的,如果找的機構質量、責任心等都不佳的話那麼孩子不出成績甚至不升反降也是正常的。

    所以尤其可見“補課不是萬能的”!

    成績還可以但是還是去補的

    這部分學生就我看到的情況而言會比上面的“補差”還要多一些。

    這主要反映的問題是家長們對現在教育的焦慮、恐慌。

    “別人都補,自己不補怎麼行?”

    “學校減負教的太簡單了,以後考學怎麼辦?”

    “擇校要看證書,不出去學怎麼辦?”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所以非常尷尬的就是學校沒命的“減負”,可是很多家長根本“不領情”,反而沒命的給孩子進行補充,客觀上反而導致了孩子的負擔更重了。

    但是我們也不能如此武斷的認為所有家長都是因為焦慮、恐慌才這麼做的。

    事實上就我接觸到對很多家長他們還真的不是這麼想的。

    在他們看來,教育這件事情是一個需要長期“投資”的事情,雖然孩子短時間來看孩子還可以,但是孩子們終將會面對的不僅僅是在一個班級、一所學校裡的比較,他們的路還很長,所謂“有心算無心”提前準備肯定是會比“臨時抱佛腳”要好的啊。

    而且就目前社會的發展來看,雖然一面是大學畢業即失業,可是如果沒上大學反而會讓自己孩子就業、發展更順利嗎?誰會信?家裡沒礦的相信都不會信吧?

    因此,這部分成績不算多麼好也不算多麼差的孩子家長他們也有自己的一套理由來堅定他們做下去的信心。

    其實這部分也有一個叫法,我們稱之為“提優”。

    也就是孩子還可以的情況下希望孩子更加優秀一些。

    這其實也是們目前很多機構裡的補課主力——尤其是在英語和數學這兩科上,這種孩子是最多的。

    成績好的為何去補?

    我認為這算是“提優Plus”了。

    這部分孩子主要是分成了這幾種學習方式:

    1、超前學。

    比如跨年級上一些輔導機構,其實我們很多時候看到的是他們去上機構,但是我們看不到的是他們在家還會獨立自主的自學,去機構不過就是為了有一個額外的輔導、指導罷了。這裡除了語文之外基本上其他的主課都存在這樣的現象。

    2、超難學。

    最典型的就是英語和數學。相信很多人已經很清楚了,這裡就不多說了,我只提醒一句:往往很多人只是留意到了奧數,卻忘記了英語、物理、化學、資訊學……

    這部分孩子和家長我個人接觸的還是比較多的,他們無不是課內成績優秀的孩子,之所以這麼做說白了就是為了把“優勢”進一步拉大而已!

    沒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這個圈子是很神奇的一個圈子,外人可能會扣上“揠苗助長”、“透支孩子學習力”、“違背教育規律”、“沒有童年”等等帽子,但是我真的想說——在你看來是一張紙的距離,實際上是一座座大山橫亙在彼此之間。你也許永遠不會相信都是同齡孩子,為什麼會有那麼願意學、主動學、快樂學的孩子,你不去接觸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在外人看來他們父母一定是“虎媽”、“虎爸”可是實際上他們一個個的比任何人更懂孩子、更尊重孩子、更支援和理解孩子……

    “學習”在有的人眼裡是一件非常痛苦、困難的事情,可是在另外一些人的眼裡,它卻可能是意見非常有意思的親子活動而已……

    綜上,我雖然只是簡單地分成了三種情況來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並不是想去證明什麼無論成績好壞都應該去補課之類的,事實上在補課的問題上我從來都是建議“根據需求決定”!比起輔導班,我更在乎的是家長對孩子整個學業的規劃是怎樣的,對自己孩子的瞭解程度是怎樣的,在自己孩子的學習上能夠具體的幫助到孩子什麼,能如何儘快的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等等等等更加具體也更加重要的事情。在這些問題能夠想明白的家長,他們永遠都是自己去選擇,而不會受他人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臘魚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