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D問道

    個人觀點:在冷兵器時代,第一,遊牧民族本就驍勇善戰,並且具有騎兵的優勢。第二,蒙古文化相對落後,蒙古軍隊實際上就是個龐大的土匪團伙,他們計程車兵乃至將領進攻別國的目的就是:燒殺搶掠、女人、財物。他們計程車兵在攻下城池後是沒有任何紀律性的,更不用談文明傳播和融合了。一個軍隊如果以財物和女人為誘惑,一群公豬都戰力非凡。總之,那是一支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殺人機器,和土匪武裝沒啥區別,也不會長治久安。

  • 2 # 南山智叟2

    騎兵,善騎射,驍勇,皆不論。

    為什麼橫掃歐亞、?

    一言以蔽之,無後勤。

    上馬為軍,下馬為牧。前為軍隊,後帶家眷牛羊,吃肉穿皮,不受季節地域限制。只須陸地有草有水,便可生存作戰,無後顧之憂,故可橫掃歐亞無敵。

    沒有穩故的地方政權,故時日不多,便只有彎弓射鵰之功。

  • 3 # 青雉丶庫贊

    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之所以可以橫掃亞歐大陸,這與蒙古騎兵的戰術戰法、生活習性、物資配備、成吉思汗的治理手段等是不可分離的。

    生活習性: 蒙古族,始源於額爾古納和東岸一帶,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第一,作為一個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的民族,擅長騎、射,為驍勇善戰的蒙古鐵騎奠定了基礎;第二。遊牧民族常年居住在草原上,缺乏農業基礎,因此對外掠奪成為成為種族生存的基礎和依靠。而蒙古人熱衷於戰爭的習性,使得他們為了生存,必須不斷征戰。

    戰術戰法: 蒙古鐵騎的戰術和戰法在當時都是最先進的,而且紀律嚴明。在戰術的運用上,蒙古騎兵特別強調的就是速度,也就是部隊的機動性,以騎兵的高速衝擊撕開敵人的防線;當然,遇到重灌甲騎兵時,就以遠距離的包抄迂迴、分進合擊為主要戰術特徵。蒙古騎兵靠著部隊的高度機動性,在歐洲消滅了大量裝甲堅固但行動笨拙的歐洲軍隊。事實上,蒙古軍隊的騎兵在任何時候都無法一對一地戰勝歐洲的重灌甲騎兵,歐洲重灌甲騎兵的長矛和重劍殺傷力遠大高蒙古騎兵手中的馬刀或狼牙棒。歐洲騎兵的馬也比蒙古馬高大。但蒙古騎兵的戰術則是歐洲騎兵遠遠不及的。歐洲軍隊受“騎士精神”影響,崇信正面一對一的堂堂正正的戰鬥,而蒙古騎兵卻不受這種騎士之風的影響,往往都是迂迴作戰。這也是蒙古騎兵可以戰勝歐洲重灌甲騎兵的一個重要因素。

    物資配備: 馬背上的民族,由於生活條件艱苦,因此具有堅強的意志。蒙古軍隊最大的優勢就是後勤負擔輕,他們每個戰士都不止一匹馬,吃的是乾肉、乳酪等便於攜帶的食物,部分母馬可以提供馬奶,而且蒙古騎兵作戰基本都是以戰養戰,所以後勤已經不是出征的問題了。在這裡還要講一講蒙古馬:蒙古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礙能力也遠遠不及歐洲的高頭大馬,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應該算是最次等的馬匹了。但是蒙古馬是世界上耐力最強的馬,而且蒙古馬對環境和食物的要求也非常低的,無論是在亞洲的荒漠,還是在歐洲平原,蒙古馬都可以隨時找到食物。可以說,蒙古馬具有最強的適應能力。蒙古馬可以長距離不停地奔跑,而且無論嚴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時,蒙古馬可以隨時勝任騎乘和拉車載重的工作,可騎戰、可後勤。

    成吉思汗的治理手段:

    1、心胸寬廣、一視同仁不歧視、不拘一格用人才。成吉思汗賬下將領、士兵有乃蠻人、女真人、中亞各部族人士,官員也有各部族出身人士。

    2、管理能力超群。軍隊管理以戶為單位,十個人為一戶,十個一戶為百戶,十個百戶為千戶,以此類推。每次出征前,各部隊、指揮官都有明確的任務和職責,除了作戰部隊外,後勤部隊和工兵部隊也有明確的組織、分工。

    3、強大的情報系統。戰前成吉思汗都會派出斥候,也就是偵察兵,這些斥候不僅要偵查敵軍情況,還要勘察作戰地形、氣候及地方內部政治局勢、外交情況。

    4、軍紀嚴明,賞罰分明。成吉思汗的軍隊主要出征目的就是搶奪資源,而每次成吉思汗都會將搶奪的資源按軍功大小分配,自己只取十分之一。並且成吉思汗有一條規定:戰死沙場者,戰利品分其家屬。

    綜上所述,成吉思汗的鐵騎可以縱橫亞歐是必然的!

  • 4 # 太陽山上的人

    主要原因是成吉思汗麾下有眾多的常勝將軍和不敗戰神。

    歷史上講蒙古彎刀和軟甲以及火藥的使用,讓蒙古大軍橫掃歐亞。但關鍵因素還是戰神雲集,而且每個將軍都創造了自己的戰爭神話。

    其將軍包括四兄弟:合赤溫,鐵木格,別勒古臺,哈撒兒。

    四子:託雷,朮赤,察合臺,窩闊臺。

    四養子:曲出,博爾忽,闊闊出,失吉忽禿忽。

    將領:木華黎,者別,忽必來,速不臺,者勒蔑,赤老溫,博爾術,教朮赤臺,畏答兒,豁兒赤,答裡臺,阿勒坦,忽察兒,蒙力克,不裡孛闊,納牙阿等等。

    只有失吉忽禿忽失手一次,其他將領少有敗績。

  • 5 # 殺手司令

    第一,當時的國際背景是歐亞大陸的所有定居國家內部都處於分裂,或者衰敗階段。第二,蒙古人的軍事戰略、戰術、戰役指揮、技術裝備的人才不斷湧現。第三,冷兵器時代遊牧民族在軍事上對定居民族有機動性的優勢。第四,在高產量農作物普及以前,定居文明的管理模式和生產方式無法控制草原遊牧地區。

    在清朝,蒙古問題得到了解決,是因為第一,火器的發展,使得定居國家的軍事在空間上抵消了遊牧民族的機動性。第二,歐亞大陸的定居國家對草原地區形成了合圍的態勢,歐亞草原北部的俄羅斯,南部的大英帝國,東部的中國(清帝國),從而使遊牧民族不會再像古代那樣,可以不斷的崛起。第三,高產量農作物的引進使得,定居國家的人口激增,同時也使得農作物可以在高寒乾旱的草原地區種植,這樣增加了定居國家對草原的管控。

  • 6 # 狼的影子319

    我認為前面幾位說的都是大家能看到的原因,比如遊牧民族的戰鬥特色,驍勇善戰的將領等等因素,但是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成吉思汗有效的解決了“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的問題,當時所有國家的軍隊不管募兵制度如何,其本質都是僱傭軍隊,士兵都是拿固定的軍餉,都是為了軍餉打仗的軍隊,而享受戰功,享受戰爭成果的卻是他們的將軍,貴族。這樣的軍隊,士兵肯定比較惜命,因為他們首先必須得活著才能領到軍餉,所以,在戰場上,保命才是最重要的,蒙古軍隊跟當時所有軍隊的區別,就是蒙古軍隊都不領軍餉,而且是自帶馬匹,自備兵器盔甲,平時為民,戰時從軍,那麼成吉思汗用什麼來激勵他計程車兵呢?就是戰利品的分配製度,蒙古軍隊打完戰以後,所有的繳獲,俘虜,戰利品除了上繳給將領的份額以外,自己可以獲得非常可觀的戰利品分配,一個勇敢的戰士可以透過打仗讓全家人過上貴族一樣的生活,他透過戰鬥獲得的牛羊,金銀,草場,奴隸,甚至可以讓整個家族都富裕起來,如果一個家庭或者是家族有幾個能征善戰的壯丁,那麼這個家族就會擁有廣闊的牧場,成群的牛羊,眾多的奴隸。所以,蒙古族的男人們聽到打仗就躍躍欲試,女人們都是歡天喜地的送自己的男人,子弟上前線打仗,打了勝仗一家人歡天喜地的輕點獲得的財物,如果運氣不好戰死了,家裡的女人也能正視現實,擦乾眼淚又繼續把家裡其他的男丁送上前線,就這樣生生不息的繼續下去,所以,蒙古族的軍隊比其他的軍隊戰鬥意志和戰鬥力都強,這是最重要的原因。

    除此之外,蒙古軍隊也是第一個完美的解決了戰時後勤保障的軍隊,歷史上除了遊牧民族的軍隊,所有的軍隊在作戰時都嚴重依賴本土的後勤保障,比如,諸葛亮跟曹魏的戰爭,戰線不過幾百里,後勤保障就無法跟得上,幾次北伐都是因為後勤不濟而失敗。而蒙古軍隊因為以騎兵為主,除了進行傳統的掠奪式的“以戰養戰”的模式外,蒙古軍隊計程車兵都攜帶幾匹馬,除了作戰時騎乘之外,馬奶可以作為士兵的飲品,沒有食物的時候還可以殺馬為食。再加上其他人所列舉的各種原因,比如,

    一,蒙古族是一個全民皆兵的民族,只要是男人,隨時隨地都可以上馬殺敵。

    二,蒙古族的戰士在平時的放牧,狩獵生活中已經練就了強健的體魄,過人的作戰技巧,

    三,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成吉思汗的時代,馬具已經發展的非常完善,這就使得蒙古軍隊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馬上作戰的技巧,把騎射,馬上搏鬥的戰術發揮的淋漓盡致,就像扎木合形容的那樣,蒙古族戰士都是“乘風食露水而行”“渾身都是銅澆鐵築,用錐子扎都找不到縫隙”“他們迎著刀槍箭矢眼睛都不眨”是可以“衝碎堅石,橫斷深水”的勇士。試問在這樣的軍隊面前,誰能夠做擋車的螳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被茶香吸引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