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地緣政治讓斯堪的納維亞保持分裂嗎?
13
回覆列表
  • 1 # 平田君Bellatores

    直接上結論:除了14-16世紀存在的卡爾馬聯盟之外,其他統治者試圖統一北歐的嘗試均告失敗,曾經嘗試統一北歐的國家是丹麥和瑞典。

    最初,北歐的地理範圍僅包括瑞典、挪威和丹麥三國,芬蘭和冰島直至20世紀才獲得獨立。歷史上統一北歐的最早嘗試可以追溯到10-11世紀的丹麥君主克努特大王。克努特大王(995-1035年)統治期間獲得了英格蘭、丹麥、挪威三國的王位,建立起著名的“北海帝國”,其疆域包括今天的英格蘭、挪威、丹麥和瑞典部分地區。不過北海帝國未能維持很久,當克努特大王於1035年逝世之後,這個由丹麥主導的鬆散政治聯合體便土崩瓦解了。

    北海帝國之後,在12-14世紀期間,北歐地區進入瑞典、挪威、丹麥三國爭霸的模式。不過這一爭霸形勢於1397年時被打破。為了對抗強大的漢薩同盟在北海地區的勢力,瑞典、挪威和丹麥三國在瑞典南部的卡爾馬召開會議、決定成立由丹麥王室主導的卡爾馬聯盟(1397-1523年)。瑞典和挪威雖然臣服於丹麥,但它們仍然以獨立王國形式存在。15世紀末,由於丹麥貴族和瑞典貴族的矛盾激化,卡爾馬聯盟開始變得搖搖欲墜,當1523年瑞典恢復獨立之後,卡爾馬聯盟事實上就已瓦解。

    卡爾馬聯盟瓦解之後,北歐三國便再沒有統一過。16-19世紀期間,丹麥-挪威聯合王國(1523-1814年)長期與瑞典王國對峙。17世紀時,瑞典王國在古斯塔夫二世、卡爾十世·古斯塔夫等傑出君主的領導下,一度成為北歐霸主,瑞典王國的版圖也在1658年時達到最大面積(下圖中黃色與綠色部分,綠色部分後來歸還給丹麥-挪威)。不過,瑞典由於大北方戰爭的失敗徹底淪為二流強國,北歐地區的權力均勢再度被打破。18世紀以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拿破崙戰爭等大範圍的歐洲戰爭不僅極大改變了歐洲政治格局,也使得北歐地區長期受到外部強權(法國、俄國)的干預,加之民族主義的興起,因此它們更加難以保持統一。

    值得一提的是,與丹麥-挪威聯合王國類似的政治聯合體還包括拿破崙戰爭後成立的瑞典-挪威聯合王國(1814-1905年,下圖中綠色部分),其領土幾乎囊括了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1905年,挪威王國正式獨立,重新恢復了瑞典、挪威、丹麥三國鼎立的局面。一戰之後,芬蘭和冰島先後獨立,由此造就了我們所熟知的“北歐五國”政治格局。

  • 2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北歐包括瑞典、挪威、芬蘭、丹麥、冰島五個國家,在歷史上完全將這五國統一整合的大帝國從未出現過,不過試圖統一北歐並付諸實施的國家還是有的:

    首先嚐試統一北歐的是丹麥國王克努特大帝——他是藍芽王哈拉爾的孫子、八字鬍鬚王斯凡之次子。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克努特之所以能開創一個帝國和他的祖父、父親兩代人的努力積累有很大的關係——藍芽王哈拉爾繼位後石勒蘇益格和日德蘭半島周圍諸島均被納入丹麥版圖,統一的丹麥王國正式形成。961年他乘挪威內亂派兵入侵挪威,打敗並殺死挪威國王哈康,迫使挪威臣服,奠定了未來丹麥挪威兩國近千年聯合的基礎。他甚至還曾干涉法國諾曼底公國的王位繼承問題,一時間可謂出盡風頭。藍芽王哈拉爾儘管戰勝了諸多對手,可他無法戰勝一個老字——隨著年齡的日漸增長他的擴張野心似乎也逐漸淡化;與此同時丹麥海盜在同南方的德意志這種擁有成熟的文明國家形態的對手的對抗過程中儘管一開始還佔據上風,可隨著時代的推進丹麥人發現自己越來越力不從心了。在這樣的局面下藍芽王哈拉爾決定放慢繼續擴張征服的腳步,轉而致力於國內建設,可他的這一理念遭到自己的兒子斯凡的反對。這場父子之爭最終以斯凡搶班奪位並放逐了哈拉爾而畫上句號。1014年斯凡征服了英格蘭大部,成為第一個被英格蘭人承認為國王的丹麥人。

    斯凡死後留下了哈拉爾和克努特兩個兒子(大家不要驚訝斯凡的父親和兒子為什麼都叫哈拉爾,歐洲人並不講究避諱,家中長輩和後輩同名並非什麼不可思議之事),兄弟倆瓜分了父親的帝國: 哈拉爾成為丹麥國王,克努特則成為英格蘭國王。然而對英格蘭人而言:丹麥人畢竟屬於外來征服者,在斯凡死後英格蘭人推出阿爾弗雷德大帝的後人成為英格蘭國王以此抗拒丹麥人克努特,克努特被迫回到丹麥。1015年克努特在兄長哈拉爾支援下率領一支由200艘海盜船組成的船隊來到英格蘭 ,雙方展開了激戰,互有勝負。最終驍勇善戰的丹麥海盜終於打敗了英格蘭人,但未能徹底令英格蘭人屈服。克努特不得不於1016年與英格蘭人達成妥協:英格蘭一分為二——他與阿爾弗烈德的後代埃德蒙二世分治。這也是丹麥海盜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遠征。同年11月埃德蒙二世去世,克努特成為英格蘭唯一的國王。就在克努特剛剛鞏固了他在英格蘭的統治之際丹麥的哈拉爾國王於1018年突然去世,克努特回國繼位,同時成為丹、英兩國的國王。

    儘管年紀輕輕就成為一個龐大帝國的統治者,然而這並不能令克努特感到心滿意足——祖先們崇拜武力的基因仍傳承在他的血液中。正當克努特的聲望如日中天時挪威國王奧拉夫二世的統治卻出現了危機。1028年克努特在不滿奧拉夫國王統治的挪威貴族支援下乘機進軍挪威,打敗了奧拉夫。奧拉夫逃亡國外,克努特又當上了挪威國王,同時還統治著瑞典南部地區,1230年他又擊敗了奧拉夫二世的反撲並使奧拉夫戰死沙場。這樣克努特建立了包括今天的丹麥、挪威、英格蘭、蘇格蘭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大帝國,被尊稱為“克努特大帝”,他的帝國也被稱為“北海帝國”,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幾乎統一了北海沿岸地區的帝王。

    1035年克努特去世後他的北海大帝國很快就分崩離析,從北海大帝國中分化出來的丹麥、挪威、瑞典三國開始為爭奪北歐霸主的地位而征戰:1035年挪威殖民了法羅群島,1261年挪威殖民格陵蘭,從1262年起挪威殖民了冰島,當挪威忙於海外殖民擴張之時丹麥和瑞典則選擇直接對抗。挪威、丹麥、瑞典之間的北歐版三國演義一直上演到1380年——這一年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和挪威國王哈康六世的兒子奧拉夫二世同時繼承了丹麥和挪威的王位,以此為契機丹麥和挪威組成了一個共主邦聯,原挪威屬地格陵蘭島、冰島和法羅群島亦從此開始受丹麥統治。由於奧拉夫二世年幼,他的母親瑪格麗特就成為了邦聯的實際統治者。同一時期瑞典的貴族們同自己的國王阿爾伯特之間起了爭執,於是他們宣佈奉戴瑪格麗特為瑞典的攝政者。1397年6月17日丹麥、瑞典和挪威的代表在瑞典南部一個距離丹麥邊境很近的城市卡爾馬一個堡壘內簽訂了《卡爾馬條約》:約定三個王國共同擁戴同一位君主,建立永恆的聯盟。這一聯盟領有現在的丹麥、瑞典、挪威、芬蘭南部、冰島、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共有124萬平方公里土地,除芬蘭北部地區和北極圈內的斯瓦爾巴群島等地外幾乎已統一北歐。

    然而卡爾馬聯盟自建立伊始就存在深刻的內部矛盾:身處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瑞典對位於歐洲大陸的丹麥加強與德意志地區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梅克倫堡及波美拉尼亞等地的聯絡不滿。與此同時作為聯盟盟主的瑪格麗特女王畢竟代表的是丹麥的利益。卡爾馬聯盟原本是丹麥、挪威、瑞典三國以結盟形式形成的共主邦聯,三方仍具有相當的半獨立性,丹麥王室試圖加強對挪威和瑞典的控制,而這很自然地引發了挪威和瑞典的抵制:1523年瑞典貴族古斯塔夫·瓦薩戰勝丹麥軍隊,當年6月6日古斯塔夫·瓦薩宣佈自己為瑞典國王並明確表示瑞典脫離卡爾馬聯盟而重新獨立。瑞典獨立後丹麥和挪威仍然維繫著聯盟國家,直到1534年挪威作為聯盟成員身份降格為丹麥治下的一個省,而原屬挪威的冰島、法羅群島、格陵蘭等地由丹麥、挪威的雙重統治演變為直屬丹麥中央政府管轄。

    自1611年起獨立後的瑞典在有著“北方雄獅”綽號的古斯塔夫二世國王率領下先後戰勝過丹麥、俄國和波蘭。1630年他率領瑞典軍隊在波美拉尼亞登陸。在1631年布賴滕費爾德會戰、1632年列克河會戰和呂岑會戰中他指揮瑞典軍隊擊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天主教聯盟軍隊。儘管他在呂岑會戰中陣亡,然而瑞典扔在1658年最終收復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長期被丹麥佔領的南部沿海地區。這一時期瑞典還征服了東部的芬蘭。1809年瑞典在大北方戰爭中被彼得大帝率領的俄軍擊敗,芬蘭及涅瓦河出海口一帶的領土被割讓給俄國,至此瑞典大致壓縮到今天的疆域面積。然而在拿破崙戰爭結束後瑞典一度又從丹麥手中接管挪威,由此形成了瑞典-挪威聯合王國(1814年-1905年),而原屬挪威的冰島、法羅群島、格陵蘭等地則留在了丹麥治下。1905年挪威獨立,至此北歐三足鼎立的格局重新恢復。一戰後芬蘭和冰島也獲得了獨立,由此形成了如今北歐五國的格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與上級領導相處發生衝突的時候,你會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