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原本的我是一個胖子,上大學之後自己減肥,因為經濟條件有限,就選擇了成本比較低的跑步,一開始只是快走,然後是3公里、5公里,現在的我能夠用大概70分鐘左右的時間跑完10公里,但是現在想要挑戰一下自我,去跑一次半馬,畢竟年輕的時候不想給自己留下遺憾,但是不知道做出怎麼樣的訓練可以在不損害身體的情況下比較順利的跑完半馬。求一個大神能夠指教一下!
1
回覆列表
  • 1 # 上海運動營養

    很好的問題,如果目前只有5~10公里的跑步,且體重還是偏胖的話,建議還是要儘可能的減肥,要進行一定量的跑步積累。通常對於一個初跑者,一個半程馬拉松則需要9周。平均每天1.5小時,最大訓練每天可能要2到3個小時。對於很多人來說時間很少,無法拒絕別人、無法告訴將日常事務調整到最好,只能零星的去訓練,或者偶爾猛跑三個小時。這種訓練非但效果不明顯,很大可能會造成過勞性損傷,如膝關節疼痛或者跟腱肌腱炎。制定一個循序漸進且合理可行的訓練計劃是開始訓練的前提。

    一個合理的馬拉松訓練計劃開始前你應該先估計自己的初始速度,標準田徑場的最內圈為400米,你可以計時慢跑過五圈。跑過後如果氣喘吁吁,說明你速度過快,會很快沒體力。根據你開始訓練的每週跑步距離,下一週增加10%的距離,直到你能跑夠40千米。儘可能的保持勻速是長跑時能跑的足夠遠的前提。如果跑步後第二天腰痠背痛或者出現傷病,則可能要減少運動量。這樣兩週後你就能知道自己的增加負荷量,計算出自己的訓練時間。

    對於活動量低於2.4千米/周的人應該先進行適應訓練,剛開始的每次訓練為0.5小時勻速跑,達到鍛鍊心肺耐力的作用。年齡較大或體質較差者可以將半程馬拉松的訓練時間定為12周、全程馬拉松的訓練時間增加為36周,給予身體充分適應。當然也有選手僅有16周的準備,也要制定相應的計劃,1~3周為適應性訓練;4~8周為基礎性訓練;9~11周為技術性訓練;12~14周為實戰性訓練;15~16周賽前調整性訓練,準備參賽。

    對於訓練時間要因人而異,儘可能有充分的準備階段,關鍵是找到自己能夠承受、不易疲勞和受傷害的運動節奏,根據自己的目標調整相應的配速,完成馬拉松比賽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2 # 祥和天下

    循序漸進!一定要循序漸進!如果如你所說是個胖子,那還是建議你首先將體重減到正常值左右,其次再將步頻控制在180左右來鍛鍊。再其次針對以後你要跑的半馬制定一個合理、穩健的專項計劃。

    千萬不能急於求成!半馬中猝死的人比全馬要多

  • 3 # 鄭燦霞

    所有的運動必須建立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上進行!

    第一,半馬為21公里,也就是4個5公里多一點,初跑者如果跑半馬要比平常多跑3個5公里!

    第二,如果參加半馬意志堅定,建議 至少鍛鍊3個月以上,然後逐步加量,直至加到21公里!

    第三,參加半馬前,必須要達到一定的鍛鍊次數,比如一週一次跑21 公里,至少一月後方可參加半馬!

    因此 不建議初跑者參加半馬,要等到鍛鍊到一定程度且逐步加到半馬的水平後方可參與!一切以安全為重!!!

  • 4 # 南軒松1971

    真實感受!今天第一次嘗試跑半馬,結果沒能堅持下來,最後三公里是走下來的!

    平時感覺自己耐力還行,最遠跑過十多公里,但好像還能再跑。這次報了一個線上

    跑,結果就這樣了。

    看了專業回答,這個跑步要靠實力,不是想象那麼簡單,需要循序漸進的訓練。

    不過我一定會完成的,時間定在今年內,目標定在兩小時以內,這對於一個五十歲的業餘愛好者,大家認為如何?

  • 5 #

    我剛開始跑步是為了減肥,實際我的基數不大,我身高163體重110,跑了半個月正好碰上湖北這邊舉辦半馬賽,也有朋友參加,我自己就想試試,然後快到賽時我每天逼著自己跑5公里10公里最後三天15公里配速8分多,我的半馬成績是看圖

  • 6 # 山水之墨白

    透過循序漸進的交叉訓練,題主可以跑完半程馬拉松。

    目前題主能以7′00″的配速跑10㎞,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耐力水平。透過一段時間的針對性訓練是可以跑半程馬拉松的。

    題主可以以有氧慢跑+間歇跑訓練+加力量訓練的交叉訓練方式來安排平時的訓練。

    1.有氧慢跑可以幫助我們打造強大的有氧基礎,提高我們的心肺能力,耐力,肌力和最大攝氧量。

    2.間歇跑訓練可以提高我們身體對抗乳酸的能力,提升耐力水平,最大攝氧量,刺激心肺離開舒適區,提高我們的配速。

    3.強大的力量可以幫助我們跑的更快,更遠,更安全。你倆訓練包括核心肌肉力量訓練和腿部的肌肉力量訓練。訓練的動作有深蹲,平板支撐,卷腹,弓步跳,提踵等。

    題主可以這樣訓練(以周為一個訓練單位)。

    第一週。

    平時有氧慢跑8~10㎞。慢跑時以一邊跑步一邊能與人交流的標準來跑。跑二休一。跑休時進行力量訓練。

    第二週

    平時慢跑8~10km。週末一次慢跑12km。跑二休一。跑休時進行力量訓練。

    第三週。

    平時慢跑10㎞。週末一次慢跑12km。跑三休一。跑休時進行力量訓練。

    第四周。

    平時慢跑10㎞。週末一次慢跑15km。跑三休一。跑休時進行力量訓練。

    第五週。

    平時慢跑10㎞。週末一次慢跑15km。週中一次間歇跑訓練,以最大心率的95%跑6組800米,組間休息時間為跑上一組所需時間的一半。跑三休一。跑休時進行力量訓練。

    第六週。

    平時慢跑10㎞。週末一次慢跑16km。週中一次間歇跑訓練。跑三休一。跑休時進行力量訓練。

    第七週。

    平時慢跑10㎞。週末一次慢跑18km。週中一次間歇跑訓練。跑三休一。跑休時進行力量訓練。

    第八週。

    平時慢跑10㎞。跑三休一。週末就可以跑完半程馬拉松了。

    從跑10㎞到跑半程馬拉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希望題主透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早日達成心願。

    所以,就題主提出的問題,我的回答是:

    透過循序漸進的交叉訓練,題主可以跑完半程馬拉松。

  • 7 # 樂不思薯條兒

    想要練習跑步,甚至是馬拉松,其實就三個字——慢,長,常!我給定義為“慢長常跑法”。

    (這個是今天早上我自己的一個半馬日常訓練截圖)

    慢,就是跑得慢。跑快的壞處很多,第一,容易受傷,身體吃不消。第二,跑不遠,一跑就喘不過氣,只得放棄。第三,恢復不過來,腰痠腿疼不可避免。第四,消磨意志,讓你心灰意冷,直至放棄跑步的念頭。相反,跑慢才是真滴。不怕你慢,就怕不跑。只要還跑,就有效果。

    長,就是儘可能跑長距離。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跑慢才能保證跑長,堅持一段時間後呢,你會發現你越跑越長。

    常,就是經常的意思。頻率經常到——每天都跑!不要相信什麼隔天跑啥的。只要你跑得慢,身體吃得消,你完全可以每天都跑。只要聽從自己的身體,覺得累就少跑點,不累就多跑點。

    (跑步讓人神清氣爽,身材傲人,哈哈,自戀一下下)

    “慢,長,常”的深層次原理就是——量變引起質變!!!不追求速度,速度反而慢慢快起來,只要你跑量上去了!!!

    所以,利用“慢,長,常”跑法,連續跑幾個月,從每天5公里開始,每個周增加2公里,用不了7-8個周就可以嘗試跑個半馬啦。。

    當然啦,最好有個老手帶您跑,會更安全穩妥。

    還有,夏季訓練一定要記得補充水分,糖,以及鹽。最好帶瓶礦泉水,幾塊糖和一包涪陵榨菜。。便宜又有用。

    加油!!!

    (這是2018年東營馬拉松上和馬拉松女神焦安靜的合影,有幸一起跑了幾公里,累P了,不在一個檔次上呀)

    相信您沒問題的!!!“炎炎夏日,不求速度,只求出現”!

    (以後跑得越來越快的時候,可以參考專業跑姿進行刻意訓練啦。跑得慢的時候,不必要太刻意,舒服就好!)

  • 8 # 使用者叮咯嚨咚嗆

    你好,我也非常喜歡跑步。

    我覺得,非專業的話,快步頻,小步幅,注意有足量的跑前熱身和跑後拉伸,在不受傷的前提下,慢慢增加跑步距離,慢慢去適應。跑量上來某一天你就會突然發現自己跑半馬都不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個月寶寶臉上被蚊子咬了,有小紅點,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