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碎碎念史

    和氏璧大家都知道,它本被楚國奉為國寶,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和氏璧輾轉到了趙國,秦王聽說此寶,欲將十五坐城池交換,而後完璧歸趙不再細說。到秦王贏政吞滅東方六國,一統天下以後找到了藏在趙國禁宮中的和氏璧,便如同趙國的江山一樣,成了秦國的囊中之物,成了秦始皇珍愛的“四寶”之首。秦王贏政稱“皇帝”號後,用這塊價值連城的寶玉刻制了一方印璽,印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8個篆字。秦始皇要把它作為皇權的象徵,江山社稷的代表,世世代代傳下去。所以又都把它稱作“傳國玉璽”。然而秦朝贏氏只坐到第三代,當劉邦率領大軍進軍咸陽,第三代秦皇子嬰便乖乖地將那枚象徵著江山社稷的傳國玉璽雙手奉上,走下了龍廷,傳國玉璽歸漢。西漢末年王莽篡政,欲自立天子,讓手下向太后索要玉璽,太后怒斥來人,摔壞玉璽一角,王莽用金鑲之。而後劉秀復漢,玉璽繼續在漢朝傳承,東漢末年董卓亂政,諸侯討伐,年幼的皇帝倉皇出逃,急於逃命的掌璽官慌忙中將傳國玉璽扔進了一口水井中。這枚玉璽後來偶然被孫堅發現。孫堅死,其子孫策拿這枚玉璽向袁術換了五千兵馬建立東吳政權。而後袁術被曹操打敗,玉璽又歸於朝廷,魏朝建,晉朝舉,南北朝乃至隋唐宋,這枚傳國玉璽歷經滄桑,斷續輾轉到了元朝手中。朱元璋建明,元順帝出逃帶傳國玉璽到了草原。明末女真崛起,多爾袞徵蒙古得到獻給了皇太極,傳國玉璽在清朝開始傳承,只可惜這枚傳國玉璽在1924年溥儀被逐出皇宮後遺失,從此也再沒有人見到過它的蹤跡。

  • 2 # 深圳謝先生

    和氏璧大家都知道,它本被楚國奉為國寶,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和氏璧輾轉到了趙國,秦王聽說此寶,欲將十五坐城池交換,而後完璧歸趙不再細說。到秦王贏政吞滅東方六國,一統天下以後找到了藏在趙國禁宮中的和氏璧,便如同趙國的江山一樣,成了秦國的囊中之物,成了秦始皇珍愛的“四寶”之首。秦王贏政稱“皇帝”號後,用這塊價值連城的寶玉刻制了一方印璽,印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8個篆字。秦始皇要把它作為皇權的象徵,江山社稷的代表,世世代代傳下去。所以又都把它稱作“傳國玉璽”。然而秦朝贏氏只坐到第三代,當劉邦率領大軍進軍咸陽,第三代秦皇子嬰便乖乖地將那枚象徵著江山社稷的傳國玉璽雙手奉上,走下了龍廷,傳國玉璽歸漢。西漢末年王莽篡政,欲自立天子,讓手下向太后索要玉璽,太后怒斥來人,摔壞玉璽一角,王莽用金鑲之。而後劉秀復漢,玉璽繼續在漢朝傳承,東漢末年董卓亂政,諸侯討伐,年幼的皇帝倉皇出逃,急於逃命的掌璽官慌忙中將傳國玉璽扔進了一口水井中。這枚玉璽後來偶然被孫堅發現。孫堅死,其子孫策拿這枚玉璽向袁術換了五千兵馬建立東吳政權。而後袁術被曹操打敗,玉璽又歸於朝廷,魏朝建,晉朝舉,南北朝乃至隋唐宋,這枚傳國玉璽歷經滄桑,斷續輾轉到了元朝手中。朱元璋建明,元順帝出逃帶傳國玉璽到了草原。明末女真崛起,多爾袞徵蒙古得到獻給了皇太極,傳國玉璽在清朝開始傳承,只可惜這枚傳國玉璽在1924年溥儀被逐出皇宮後遺失,從此也再沒有人見到過它的蹤跡。

  • 3 # 熊霸天下20181230xyz

    應該很難找到,後唐末帝在亡國的時候抱著傳國玉璽一起自焚了,最大可能是埋在地下了,自次之後的玉璽都是自刻的,

  • 4 # 史無止境

    傳國玉璽歷經千年神秘失蹤之謎中國歷史上,堪稱國之重寶的器物不在少數,但恐怕沒有一件比得上傳國玉璽。它是野心家夢寐以求的目標,又是史學家濃墨重彩描繪的物件。籠罩在它身邊的,是重重的刀光劍影,低沉的鼓角錚鳴,它的出現和消失,甚至成為王朝更替、江山易幟的象徵。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將和氏璧琢為玉璽,命李斯丞相在其上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字,由玉工孫壽刻到上面,從而成為傳國玉璽。秦二世死後,由子嬰把傳世玉璽獻給漢高祖劉邦,授之為“漢傳國玉璽”。

    西漢末年(8年),王莽專權,當時皇帝孺子年僅2歲,傳國玉璽置於長樂宮由元帝王皇后代為掌管。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派他的弟弟舜前去索要,太后大罵:“我老已死,如爾兄弟,今族滅也!”將傳國玉璽摔在殿廷,玉璽被摔碎角,後來用黃金鑲補。公元23年十月,王莽被殺璽被校尉公賓所得,獻給綠林軍將領李松。又由李松派人送給更始帝劉玄。劉玄為赤眉軍所擄後,傳國玉璽落入赤眉軍擁立為帝的劉盆子手中。後來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玉璽拱手奉於東漢光武帝劉秀。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外戚何進謀誅宦官不成,反為宦官所害。袁紹領兵入宮誅殺宦官,宮中大亂,漢少帝夜出北宮避難,倉促間未帶傳國玉璽,返宮後傳國玉璽查無下落。

    東漢末年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時,率先攻入洛陽城的孫堅,在井中見一宮女之屍身上有一紅色盒子,匣中之物正是傳國玉璽。

    之後孫堅之子孫策將玉璽獻與袁術以借兵馬。孫策用此璽從袁術處換來三千兵將,從而奠定了孫吳霸業之基。袁術稱帝失敗後,玉璽歸屬曹操。

    曹魏代漢,傳國玉璽作為“君權神授”的象徵,落入曹之手。曹丕使人在傳國玉璽肩部刻下八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之璽。西晉受禪,傳國玉璽又落人司馬氏手中。此後,北方陷於十六國分裂動盪的局面,傳國玉璽幾經輾轉,又落入東晉徵西將軍謝尚之手,謝尚用三百精騎連夜把它送至首都建康,獻給晉帝傳國玉璽重歸晉朝司馬家。公元420年,劉裕廢東晉恭帝自立為帝,國號宋,史稱劉宋。在南朝,傳國璽歷經了宋、齊、梁、陳的更迭。南朝梁武帝時,降將侯景反叛,攻破宮城,劫得傳國玉璽,不久景敗死,他的部將侯子鑑將至到了棲霞寺的井中,有一個寺僧將玉璽撈出收存,後來他的弟子將獻給了陳武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公元589年,滅陳統一全國,傳華人了宮大業十四年三月,隋煬帝楊廣被殺於江都,隋亡後及太子元德攜傳國玉入漠北突厥。唐初,太宗李世民因傳園至璽,是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聊以自慰。公元630年,李率軍討突,同年,蕭後與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歸中原,傳國玉璽歸於唐朝。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朱溫唐後,傳國玉璽又遭厄運。後唐廢帝被契丹擊敗,登樓自贊,玉也遭贊燒,下落不明。郭威建後周後,遍尋傳國玉璽不著,無奈“皇帝神寶”等印璽兩方,一直傳至北宋。北宋哲宗時,有一個農夫在耕田時發現了傳國玉璽,送至朝廷。經13位大學上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這就是始皇帝所制傳國。但是朝野也有一些有識之士懷疑它的真偽。宋靖康元年,金兵破作梁,欽二帝被掠走,傳國玉璽也被大金國走,隨後便銷聲跡。在南宋、金朝長期並存的100多年中傳國璽一直沒有音訊。金天興三年正月,蒙古攻滅金朝,金哀宗自盡,並未發現傳園玉璽。南宋德祐二年正月,元朝攻滅南宋,宋恭帝奉上傳國投降,但這是南宋自己製作的玉璽,並非秦始皇傳下來的。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去世,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卻神秘地在大都出現了。夏四月,在上都舉行的蒙古王公貴族大會上,御史中丞崔彧將玉璽獻給皇孫鐵穆耳,其文日“受命於天,既壽水昌”。鐵穆耳即位,是為元成宗。此後,傳國玉在元朝傳了數代皇帝。洪武元年正月,朱元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七月,元惠宗逃往蒙古草原,元朝在中原的統治結束。明洪武五年正月,明太祖以歷代傳國玉璽未得,遣徐達率精兵15萬,分三路攻入漠北,追擊通逃的北元朝廷,以期得到傳國玉。雙方一直戰到十一月,明朝大軍最終還是空手而返。至此,經歷了1500多年風風雨雨的傳國五璽就此沒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明清兩代,偶爾有“傳國玉璽”現身之鼓譟但是都是附會、仿造之品。

    明弘治十三年,有一名陝西人得到一塊玉印,據稱為傳國玉璽,呈獻明孝宗,但明孝宗對此深表懷疑,沒有采用。明末,相傳由元順帝帶入漠北的傳國玉璽,為其後裔林丹汗所有,林丹汗兵敗之後,璽落入後金太宗皇太極手中,皇太極因此稱皇帝,定國號為“大清”,表示要佔領中原,取代明朝的統治。清朝初期,故宮交泰殿藏御璽39方,其中一方刻有“受命天,既壽昌”八字的玉璽被稱為傳國玉璽。但乾隆定御璽時,卻認為這塊玉璽“按其詞雖類古所傳秦璽,而篆文拙俗,非李斯蟲鳥之舊明甚”,定為贗品。直到1912年11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宮,此“傳國玉復不見蹤影。當時馮部將領鹿鍾麟等人曾追索此鑲金玉璽,至今仍無下文。據說,玉現在臺灣的故宮博物院,這只是一種猜測,臺灣方面沒有承認此事。

    由是,歷經兩千餘年風風雨雨,“傳國玉璽”數隱數現。自從五代時期傳國璽失蹤,這塊國寶真假難辨。那麼,真正的傳國玉璽到底在哪裡?沒有人能回答。 個人觀點,你是怎麼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長時間未澆水,繡球乾枯了,如何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