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然285589719
-
2 # 九地天心
宋明理學創立的淵源,可以上溯至韓愈的道統之論,其自以為孔學正宗門人。但從其《原道》中所闡述的觀點來看,他卻顛倒、狹隘化了儒家思想的道德內涵,以及儒、道兩家在上古時所論“道”的哲學深刻性,這就使韓愈口中“仁、義”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正是此人開了天下“偽道學”的先河!
韓愈《原道》寫道: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而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兇、有吉。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謂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凡吾所謂道德雲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雲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其更以荒謬傳言為據以為佛、道兩家爭奪孔子的觀點和話語權,說什麼“老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佛道兩家正統經典上什麼時候載有這種荒誕不經、缺乏歷史常識的說法(大概古代有個別奇葩的“偽經”上有這種說法吧——比如什麼孔子是什麼月光菩薩的化身之類;道教偽經《老子化胡經》甚至還說佛陀是老子的弟子呢。這些明顯的民間偽經連正規佛教僧團都不承認,他判斷不出來說明什麼?只能說明沒有認真看過佛經),可笑得簡直不值一駁。韓愈說“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這是其立論根基。然後他把其“道德”建立在之上,說“由是而之焉之謂道”——即指奉行“仁、義”的途徑(由這個而達到)就叫“道”;“足乎己而無待於外之謂德”——使自己得到內在滿足(不待於外而自足)叫做“德”。
那麼,為什麼說韓愈是“偽道學”?因為他所說的,是強行樹立一個所謂“仁義”、博愛作為價值觀,反把“道德”當做實踐、修養手段。實際上,他這是本末倒置,顛倒因果,因為孔孟之道同老子之道相通,都是以道、德為根本——道為先天之天理、德為後天之修養;而仁、義是體悟天理、素質修養的結果、外在表現。
《孟子·盡心上》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在這裡,孟子點出了儒家的道之深刻性——良知良能,也就是人性善是一種本然天理,本不是後天修得;仁義等屬於外在,是這種“性善”、“良知良能”在社會行為上一種表現,而非“仁義”是本源。
《中庸》說:“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如果按韓愈的說法,仁義是根本,履仁曰道,則賢者、智者有什麼“過之”的問題,不是越仁越好、越義越好嗎?這說明什麼?說明“道”絕不是等同行為上的社會倫理,而是一種深刻的內在智慧體驗,也就是“中庸”。《中庸》又說:“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按韓愈的觀點推理,遁世不見知,那根本就是沒有履行仁義,談何聖者!所以,孔子、孟子所說的“道”是對天理的內在體悟,所謂“德”是基於道體的修養工夫。
《大學》說:“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如果按韓愈的觀點“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兇、有吉”,那無非就是給自己這些精英士大夫巧立名目的藉口、可假以“仁義名分”來裁製道德,而非順乎天理、秉乎天性之道德,這必然造成《大學》所說的“外本內末,爭民施奪”的局面,所以我說此人開了“偽道學”的先河。我們再看看老子怎樣說,看看老子是不是韓愈所說的“小仁小義”,《道德經》: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這是老子典型的諷刺性的語氣,說的正是顛倒了道德與仁義的定位而產生的亂象。正是因為那些偽道學們樹立了仁義標準和話語權,提倡了假的、不是本乎天性天理的道德,造成了仁義非仁義、假作真時真亦假,裝逼的假孝、貓哭耗子般的假慈,外忠內奸、口蜜腹劍的官員。其這個“偽道學”的傳統一直延續直朱熹理學,遺害無窮,直至陽明心學才有所糾正,導歸孔孟本源,而倡以“致良知”之返本還源的儒家正道。這些偽道學在歷史上的表演,可謂不勝列舉,隨便一瞥,就可以看見:芸芸“孝子”可以迫其寡母終身守寡,爭得一座座“貞節牌坊”,活著時任其孤苦鬱郁一生,卻在死後大辦喪事,哭天搶地一番……
-
3 # n是名n
對的。
歷代大儒都以排佛老為己任,背後有原因。
第一,三教分一顯二玄,儘管修學到最後,可以顯玄並受,但是在塵世間,三教分工不同,要做到揚顯隱玄,這個大方向是對的。
第二,從二玄的教法上來講,釋、道有固定的組織(佛教、道教)、有固定場地(寺、觀),有固定儀規及職業(僧、道),所以釋道可以也提倡出世專修,一顯的儒放棄這種方式,獨守紅塵。當和尚道士要出世時,這邊屁股上再補一腳,排斥一下,也有助於真出世,所以大方法上也是對的。
第三,從利益世間來說,大儒這樣做,是為世間立門檻,保護世間學子:
首先,不要隨便出世。想出,看破再出,要出門了別人一罵又回來了,還出個屁,老老實實腳踏實地好了。
其次,出去就不要回來。棄世絕情本身就是大罪過,出去了不死還天天吃飯,是罪上加罪,修不到大成就不要回來了。
再次,防止佛道妖人禍世。如果真有那個境界,也不受這些世間言語,如果聽了難受,只能說明還是個半調子,本就不該回頭,這時硬鑽進來的,就很可能是一些附佛外道、附道外邪,那是要共誅的。
這樣,世間大儒排佛抑道,對大家都有好處,所以佛道中人再回世間,也都是要贊儒,甚至去宣講儒學的。
對於韓愈本人,被尊為韓子,曾和盧行者並稱於世,相當了不起。“文起八代之衰” ,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學》、《中庸》,都是韓子從浩瀚的儒經中精挑而出的內容,更點出十六字心傳,承前啟後,奠定了漢後華夏文明的道統。韓子何以為之?唯其性真識廣。
當然,現在網路發達,關於儒釋道的言論有畸形的自由,很多人憑自己喜好、攜一腔怨氣,借各種名頭互噴,或挑動話題、或玩弄輿論、或製造流量、或搏人眼球。三教之外,自號百家的都有。一些好而不學的人,被稍一逗引就會偏離,這些紛紛擾擾與儒釋道並沒有多大關係,都變成俚俗的娛樂內容了。
-
4 # 命理師陳一宏
韓愈這個硬骨頭,寫過《原道》,還有諫迎佛骨表等,是無神論者。他很多的思想,在經過歲月的洗禮之後,自己推翻了。所以,不用等到現在再來問正確不正確的啦,本文中,我講個故事給大家聽。
韓愈意氣風發,以為自己了不起,思想非常正宗。當皇帝要迎請佛骨的時候,他就諫迎佛骨了,皇帝很生氣,把他貶到潮州,就是我的家鄉了。
開始到潮州之後,很不服氣很不爽啊,無心做事。偶然的機會,遇到了建立靈山寺的大顛和尚,韓愈就發洩了,罵佛教的人說你們這些人無所事事,不孝親長,妄談報應禍福等等。大顛禪師反問你在哪部經書看到的?韓愈不屑的說我哪有時間看這些亂七八糟的閒書。大顛禪師就教訓他了,也列舉了幾位如佛圖騰的大師父,問你韓愈有他們的本事?韓愈說沒有,大顛說,他們本事比你大,都深信佛法,你沒本事反妄誣陷,是何道理?明理的人都知道要評價什麼事情,要先了解,你連這個都達不到。
一翻談話之後,韓愈才想清楚了,確實是自己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也從此不那麼刻薄的恣意評判宗教了,從無神論轉向有神論。
話說,當時的潮州鱷魚很多,是鄉民們最大的禍害。韓愈既然到這裡當父母官,自然要解百姓之憂,可是怎麼解決呢?除掉鱷魚可不容易,這東西可以到陸地來也能藏與水澤之中,兇猛異常。這時候,當然也是受到高人點化了,是哪位高人,大家自己猜謎吧。反正後來,鱷魚是都遷走了,據說若干年後偶爾還能看到一二隻,但也不多了。
現如今,所留下來的蛛絲馬跡,就是韓愈寫的一篇祭鱷文,還有石刻,就留在韓江之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旅遊,並親自鑑賞下。
韓愈呢,也因為思想改變了,經過老朋友上奏朝廷給說好話,所以在潮州呆不到一年,就又升官升到其他地方去了。
回覆列表
是統一的.哲學!《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道.可道.非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