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漁村小羅

    對公仔豬去勢具有促進生長、減少打鬥及改善豬肉品質的作用。但在去勢過程中,往往會因操作不當造成仔豬感染髮病甚至死亡。筆者在多年生產實踐中總結出給仔豬去勢的八個注意事項,現介紹如下。

      1、去勢在7-10日齡進行為宜。去勢過早,仔豬睪丸小且易碎,不易操作;去勢過晚,不但出血多,傷口不易癒合,而且疼痛反應劇烈,影響仔豬的正常採食和生長。生產中許多人在仔豬15日齡去勢,但此時去勢不妥,因為仔豬15日齡時透過初乳獲得的母源抗體開始下降,而仔豬自身的免疫機制尚未健全,處於免疫低谷,此時去勢,病原極易透過傷口感染,引發疫病。7-10日齡的仔豬處於母源抗體的保護之中,此時去勢易操作,應激反應相對比較小,出血量少,不易感染疫病。

      2、疫病流行期或有疫情危脅時不宜去勢。仔豬去勢本身是一種強烈的應激,使仔豬的免疫力下降,周圍病原易透過傷口侵入,引起疫病發生和流行。因此,在疫病流行期或有疫情威脅時不宜去勢。

      3、防疫和去勢不能同日進行。在仔豬去勢的當天注射疫苗,往往會增強應激反應,誘使仔豬發病,使防疫起不到預期的效果,也可能導致防疫失敗。

      4、不在陰雨天去勢。潮溼的環境有利於細菌繁殖,在陰雨天去勢,細菌極易透過刀口侵入豬體,引發疫病。

      5、病弱仔豬暫緩去勢。弱小仔豬及患病仔豬抗病力、抗應激性差,暫緩去勢不但有利於快速恢復體能,而且可以避免因去勢應激誘發疫病或致死。

      6、注意嚴格消毒。在去勢的前1天,對豬舍進行徹底消毒,可以減少環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數量,減少病原微生物與刀口接觸的機會。去勢時先用5%碘酒消毒入刀部位面板,防止病原侵入,術後刀口部位撒上抗菌藥物,防止感染髮炎。

      7、選擇陰囊底部縱向切割。用碘酒消毒術部面板後,在靠近陰囊底部,縱向劃開1-2釐米的切口,可順利擠出睪丸。此處切口小、位置低,外界異物及糞便不易侵入。

      8、注意止血及術後觀察。在睪丸擠出後,用手指捻搓精索和血管,有一定的止血作用。操作完畢後,應仔細檢查有無隱性腹股溝疝所致的腸管脫出,以便及時採取措施。

  • 2 # 重慶東哥

    要重源頭上抓起!病有病根,給小豬崽治好了

    病根在哪裡呢,不治還會有。

    當前隨著豬場規模化、集約化程度的提高,豬群飼養密度的加大,流通領域的活躍,生豬疫病發生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一方面,在疫病型別上,新發疫病不斷增加,許多豬病往往是多病因和多因素引起的混合感染、繼發感染,而且發病症狀非典型化,隱性感染增多,單憑臨床表現和剖檢病變不易確診,而可靠的實驗室診斷有時還需時日。

      另一方面,在疫病的預防和治療上,雖然有些疫病目前已研製出有效的疫 (菌)苗,但還有不少疫病尚無疫(菌)苗可供利用;有些疫病雖有疫(菌)苗可防,但實際應用還有問題。豬群發病後由於豬體組織器官受損,免疫機能下降,使用藥物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無效。

      因此集約化豬場疫病的防制,應樹立預防為主、群防群治、群體保健的觀念。

      根據豬場周邊疫病流行的特點,結合本場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宜的藥物預防方案,篩選出最佳防治效果的藥物,在飼料和飲水中新增,以控制疫病的發生和傳播。

      1、季節性預防用藥

      一年四季中,隨著溫、溼度以及外界環境的變化,豬場一些疫病的發生和流行具有較明顯的季節性。

      夏季隨著外界溫度升高、溼度加大,飼料易發黴變質,畜體抵抗力減弱,疫病發生率增加,易引起豬瘟、豬鏈球菌病、豬乙型腦炎、豬附紅細胞體病、豬弓形體病、母豬無乳綜合徵等病的發生。

      氣候驟變的天氣以及寒冷季節易發生豬肺疫、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氣喘病、豬流行性感冒、仔豬副傷寒、豬衣原體病、豬傳染性胃腸炎等。

      因此在寒冷季節到來之前,一些疫病在運用疫苗預防的基礎上,全群可採用脈衝式聯合用藥方案.常用的藥物有支原淨、氟甲碸黴素、泰樂菌素、土黴素、金黴素、阿莫西林、頭孢唑啉、紅黴素、林可黴素、喹諾酮類藥物等.各豬場司根據本場情況有選擇性地靈活應用。如用支原淨100 g/t+金黴素300g/t,對於哺乳母豬產前、產後各用1周,後備母豬、種公豬每月應用1周,小豬、中豬分別在12周、17周各用藥1周,可有效地預防豬群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2、階段性預防用藥

      在生產上,生豬根據其生長髮育特點,我們可以劃分為哺乳仔豬、斷乳仔豬、生長育肥豬以及種公、母豬。

      種母豬又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後備(空杯)母豬、妊娠母豬、泌乳母豬。而在各生理階段、年齡階段,一些豬病的發生也有其特點,如:仔豬紅痢,主要侵害出生後3日齡以內仔豬;仔豬黃痢,常發生於生後1周以內的仔豬;仔豬白痢,常見於10~30日齡仔豬;球蟲病,一般7~21日齡仔豬易感等孢球蟲;藍耳病,仔豬1月齡最易感;而由圓環病毒2型引起的豬斷奶後多系統衰竭綜合徵和豬水腫病,常見於斷奶後2~3周的仔豬。

      在生產上我們可以根據仔豬各階段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藥物來預防一些疫病。仔豬生後2~3d內,每頭仔豬肌注補鐵劑100~150mg(如牲血素).在缺硒地區還應同時注射0.1%亞硒酸鈉與維生素E合劑,每頭1ml,10日齡每頭再注射1ml。仔豬在3、7、21日齡分別注射3次速解靈(頭孢噻呋500mg/ml,每次0.2 ml),仔豬斷奶前一週至斷奶後半個月,用支原淨(50mg/kg)+金黴素(150mg/kg)拌料飼餵,同時用阿莫西林(500mg/L)飲水,可有效地預防仔豬斷奶後多系統衰竭綜合徵和水腫病的發生。

      3、應激性預防用藥

      應激是指機體在受到各種內、外環境因素同時刺激時,所出現的非特異性全身性反應。應激往往引起畜禽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的改變,使畜禽生長髮育遲緩,繁殖效能下降,產品產量及質量下降,飼料利用率降低,免疫力下降,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在集約化豬場裡,應激反應的大小與品種有關,一般來說外來品種應激反應強於培育品種,其中皮特蘭、比利時長白、臺系杜洛克高於其它品種,培育品種應激反應高於本地品種。而引起應激反應的因素則較多,過熱、過冷、過密、潮溼、斷奶、混群、換圈、去勢、運輸、捕捉、疾病、防疫、治療、飼料及飼餵方式突變等。

      我們在飼養管理上儘量減少應激因素的同時,可以在飼料中適當新增一些抗應激藥物,如VE、VC、VB2、電解質、鎮靜劑或中藥製劑。如刺五加、黨參、延胡索結合VC、VE使用可使豬群適應高、低溫的能力加強。適當降低飼糧抗原物質;新增微生態製劑(如益生素、調痢生)、酸化劑(如檸檬酸、乳酸)和酶製劑(如蛋白酶)以及抗菌促生長劑(如鹽黴素、土黴素),同時加大微量元素(如鋅、硒)和維生素(如VE、VA、VC)的新增量,可有效降低斷奶仔豬應激疾病的發生。高溫季節除採取一系列防暑降溫、改變飼糧配比等技術措施外,在母豬飼糧中新增VC200mg/kg、 VE60mg/kg、小蘇打300mg/kg和電解質多維150mg/kg、吡啶羧酸鉻300~600 mg/kg.可有效減輕熱應激對母豬繁殖效能的影響。

  • 3 # 唐糖小哥

    去勢時間越早,對豬的應激越想,而且恢復較快。因此,養殖戶往往在14日齡就給仔豬去勢。另外,對於外購仔豬也要及時去勢,仔豬體重越大,刀口癒合越慢,感染機會越多,越不安全,影響仔豬的生長髮育。正確的掌握科學技術給仔豬去勢,有助於養殖戶更好的養好豬氣勢是要注意以下事項。

    一、把握好仔豬去勢日齡。

    仔豬氣勢應在5-15日齡進行為最佳時期,去勢日齡過早,睪丸小且易碎,不易操作,去勢過晚,不但容易出血過多,傷口不易癒合。而且仔豬表現疼痛症狀明顯激烈,還容易造成感染,影響仔豬的正常採食和發育。

    二、疾病流行期不宜去勢

    仔豬去勢本身有強烈反應,影響仔豬的免疫力 ,如果,疾病流行期對仔豬進行氣勢,空氣中的疾病很容易透過傷口入侵仔豬的體內。很容易引起疾病的發生,因此在疾病流行期不宜給仔豬去勢,養殖戶還要特別注意增強仔豬自身的免疫力提高。

  • 4 # 養豬人小公

    母豬一般不需要去勢,作為育肥豬在體成熟前不影響生長,現在出欄均重110公斤。

    仔豬閹割一般維持5-7天進行,仔豬傷口小,去勢刀口靠近睪丸下三分之一,避免積液留存導致炎症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婚姻,是接受對方的缺點,需要三觀合適”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