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ningjianxun
-
2 # 曉暢天下
咸豐臨終時,顧命八大臣之首的肅順,就曾經提議咸豐“效鉤弋故事”,學漢武帝賜死太子的生母鉤弋夫人。
咸豐不是沒考慮過去母保子,但因生前畢竟寵愛過慈禧,的確有情分在,再一個也不希望讓幼子過早失去母愛靠山,不忍殺之。
而且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咸豐也是遺傳了他的老祖宗雍正的多疑性格且愛耍聰明,不希望老實的慈安和年幼的兒子今後受肅順等八大臣的挾持,所以他挖空心思,想了一個自以為天衣無縫,比漢武帝還高明的,令各方相互牽制的辦法,就是賜皇后慈安鈕祜祿氏“御賞”印章,賜太子“同道堂”印章(暫由懿貴妃慈禧葉赫那拉氏掌管),凡八大臣釋出的命令,必須同時蓋上兩枚印章,方才有效,這樣既牽制顧命八大臣不敢僭越專權,又不會讓慈安和慈禧每一家獨大,三方互為牽制,只待幼子成年便可親政歸權,咸豐以為自己高智商的安排無人能解便撒手人寰去了。
豈料死後慈禧稍耍手腕就聯合恭親王亦忻搞了辛酉政變,以暴風驟雨之勢迅速扳倒八大臣擺平了一切,剩下的慈安就更容易了。
所以慈禧能掌權絕不是偶然,是自己水裡火裡風裡雨裡打拼出來的,清末歷史上,慈禧有她的過,也有她的功,沒有慈禧,清末未必會變得更好,也許大清國還能多殘存幾年,但民國就會未必建立的早,沒有西方和日本的瓜分與踐踏這劑強心針,中華民族覺醒的也未必這麼快了。
-
3 # 歷史茶坊
因為清朝無此先例,歷史上立子殺母最著名的當屬漢武帝誅殺鉤戈夫人,但後來歷朝歷代都沒有效仿,一來是因為此舉太過殘忍,二來是對外戚干政的防範越來越嚴密,因此根本沒有必要實行這種殘忍的行為。清朝初期的幾位帝王,如順治六歲登基、康熙八歲登基,都沒有因為太后干政而影響朝局穩定,反而由於孝莊太后的睿智與幹練,促進了清朝的進一步發展與穩定。
咸豐皇帝的兒子載淳登基時也是六歲,但不同的是其生母慈禧太后是個權力慾極強的女人,這一點和清初賢后孝莊相差甚遠。咸豐在熱河避暑山莊駕崩後,慈禧與慈安兩宮太后聯合在北京主持政局的恭親王奕訢秘密發動辛酉政變,一舉擒殺顧命八大臣,成功奪取了朝政大權。話說回來,以當時的局勢,誰來當政也好不到哪去,縱使顧命八大臣主政,難道列強就不會蠶食中國,太平天國和捻軍就不會起義。慈禧太后當政後還是有功勞的,她沿用了咸豐重用的漢族大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鎮壓和平定了太平天國以及新疆叛亂。慈禧最讓後人詬病的並不是發動了辛酉政變,搶班奪權,而是她為了把持朝政而控制皇帝以及窮奢極欲的宮廷生活。咸豐皇帝做為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具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因為慈禧太后的緣故而被後人視為最懦弱無能的皇帝之一,這實在是有失公允的。咸豐繼位之後也很想重振大清聲威,光耀祖宗,奈何時代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和機遇,咸豐在位期間太平天國運動、英法聯軍入侵先後爆發,可以說咸豐是清朝最倒黴的皇帝之一。有野史傳聞顧命八大臣之首的肅順曾向咸豐進言,效仿漢武帝“立子殺母”的故事誅殺懿貴妃(慈禧),但咸豐沒有采納。而肅順也從此成為慈禧除之而後快的敵人。咸豐帝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在他10歲時病逝,因此咸豐對於幼年喪母之痛深有體會,不願讓幼小的兒子失去母愛。從這點來說,咸豐最起碼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父親。至於他死後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幫,試問又有誰能夠未卜先知身後事呢?
-
4 # 宋安之
為什麼咸豐帝沒有立子去母呢?
因為慈禧太后也是咸豐帝留下的政治格局中平衡的一方,奈何咸豐帝太小看了慈禧太后,使其異軍突起,反倒打破了政治平衡,反倒是弄巧成拙了。
立子去母這個殘酷制度起於漢武帝,興盛於北魏。這個制度的好處是立竿見影的,那就是可以行之有效的避免了後宮干政,因為太子登基以後,不論年幼是否,生母都沒有了後宮自然干政不了。壞處自然也是顯著的,因為太過殘酷,毫無人性可言。所以自北魏風行以後,之後歷朝歷代算是泯然眾人矣了。
清咸豐十一年七月,此時的清庭正處於多事之秋,隨著夷人英法聯軍進犯京師,咸豐帝狼狽的逃往熱河行宮。版圖之上的東南半壁也是不得安寧,隨著太平天國的崛起,清庭在東南的統治也是岌岌可危。
此時的懿貴妃即後來的慈禧太后在政治上嶄露頭角。因為咸豐帝久病無心政事,所以懿貴妃偷偷的開始幫咸豐帝批閱一些簡單奏摺,以減輕其壓力。
懿貴妃的強勢在宮中是出了名的,畢竟人家為皇上生下了唯一的子嗣。咸豐帝雖然心裡清楚其強勢,但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更何況懿貴妃還可以幫他緩解些許政治上的壓力。
但懿貴妃的政治野心,咸豐帝更是心裡有數的。而咸豐帝的第一寵臣肅順更是心裡門清,因此肅順曾經向咸豐帝偷偷進言,認為懿貴妃恃子而驕野心勃勃,皇后鈕祜祿氏忠厚和咸豐帝所寵愛的麗妃都不是其對手,還請咸豐帝早做打算。
咸豐帝為什麼會這樣做呢,其實還是想著利用肅順和懿貴妃達到政治平衡和太過小看了懿貴妃。
咸豐帝雖然再不濟,但也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皇帝。帝王心術自然瞭然於胸,肅順為何偷偷的向他建議立子去母呢,恐怕心憂社稷是假,打擊與自己素來不合的懿貴妃是真。
肅順知道皇后忠厚,咸豐帝難道不知道嗎。咸豐帝對於自己的病也是心裡有數,知道時日無多了,其實當時已經在默默謀算身後之事了,肅順這個寵臣是少不了的顧命大臣之一,當時軍機處的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穆蔭、杜翰、焦祐瀛,看似以怡親王為首,其實是以肅順為靈魂人物。自己死後,所謂的顧命大臣,恐怕就是肅順為首,甚至會成為肅順的一言堂,雖然肅順做事深合自己心意,忠心耿耿。但是兒子大阿哥才六歲,自古輔臣欺幼帝不是沒有過,本朝康熙帝就遇到過這種事情,將來難保肅順不會欺負幼帝,皇后忠厚不一定是其對手,所以留下強勢的懿貴妃搞個政治平衡也是不錯的。
而不留下皇后一個人聽政的理由也很簡單,首先皇后對付不了肅順。其次使皇后一家獨大,權力滋生了野心的話,那麼再出一位武則天那就更糟糕了。
當然為何咸豐帝不除掉肅順這個潛在威脅呢,因為寵臣就是寵臣,深得皇帝信任,那有那麼容易捨得殺呢。更何況肅順不只是辦事合咸豐帝心意,還是打擊恭親王奕訢的急先鋒,有他在表面上與恭親王針鋒相對,自己這個皇帝哥哥居於幕後也是樂享其成。而且咸豐帝對於六弟恭親王是成見頗深,不想自己死後恭親王可以掌權,甚至都沒有將其加入顧命八大臣的名單就可見一斑,所以自然要留下肅順這個寵臣來打壓恭親王,順便再與忠厚的皇后和懿貴妃形成平衡的政治格局。
而事後證明,咸豐帝還真是打的這個小算盤。他駕崩時留下的顧命八大臣並沒有恭親王奕訢,而是聽從肅順的建議將額駙景壽加入進去。同時給皇后和懿貴妃留下了御賞和同道堂兩個印章,以期形成政治平衡,使幼帝不至於大權旁落被欺負。
但咸豐帝千算萬算的是沒想到的是懿貴妃的野心很大還很強,自己雖然留下了政治平衡格局。但是懿貴妃利用恭親王不在其中的漏洞,雙方達成協議,發動了政變奪取大權,打破了這個漏洞百出的政治平衡格局。
從咸豐帝留下的脆弱政治格局可以看出,這位皇帝還是想的太簡單,不只是把懿貴妃太過小看。還沒有將恭親王列入顧命八大臣的名單,將其綁進保衛皇權的戰車之中,使懿貴妃與恭親王強強聯手破了自己的局。
當然病危之際的咸豐帝沒有立子去母,肯定還有著懿貴妃有利於宗社的功勞考慮,畢竟給他生下了唯一的子嗣。
至於是因為兩人之間的愛情,那更是天方夜譚了。當時咸豐帝已經兩年沒有臨幸懿貴妃了,他最寵愛的是麗妃,最尊敬的是皇后。不是懿貴妃屁股大給他生出唯一的子嗣的話,恐怕也就是一個孤老於宮中的貴人罷了。
葉赫那拉氏杏貞,作為咸豐皇帝的寵妃一直就不安分,成為載淳的生母,野心越來越大,咸豐也知道懿貴妃不是省油的燈,為何不立子殺母,讓正宮皇后帶著載淳上位?
回覆列表
因為咸豐皇帝有戀母情,咸豐皇帝不是道光皇帝的嫡子而是庶子,道光的皇后生的兒子是奕沂,也就是恭親王,咸豐很小時就失去了母親,身為皇后,看到咸豐沒娘疼,很可憐,於是收養了他,把他當親兒子看待,兄弟倆也十分要好,經常以四哥、六弟稱呼,道光晚年在立太子事上,拿不定主意,找皇后商量,皇后也不知道立誰,一個是自己親生兒子,一個是親手養大的侄子,手心手背都是肉,道光和皇后也沒辦法,皇后對皇帝說:“立老四為太子吧,六兒還小,將來老四做了皇帝,六兒就給他當個下手”。這就是偉大的母親,自己有兒子,便立別人的孩子為太子,這在過去誰能做到。因為他又怕葉赫那拉氏(慈禧)真的死了,那六歲兒子(同治)怎麼辦,他也不想重蹈覆轍,不想讓兒子走自己老路,也不想自己兒子早早就沒有母親,這也是咸豐皇帝不殺葉赫那拉氏(慈禧)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