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史記》是文學的鉅作,也是史學的大成。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亡”,個人、團體、國家,都是在歷史的積澱下一步一步崛起,沒有豐富的歷史底蘊,又怎麼會有一個國家的興盛呢。中國作為世界強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也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夠於民族之林崛起,發展成為今天的世界大國,人才強國。
4
回覆列表
  • 1 # 男兒本色——

    魯迅曾讚歎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現代生活中的今天,我們再讀《史記》,可以發現司馬遷所想向後代傳達的不僅僅是古代的歷史,更重要的是在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使後代人不要再重蹈前輩的覆轍。

    戰國時期蘇秦早年與張儀一起拜師學藝,而先出師的蘇秦在遊說六國國君無果後沮喪回家。而家人的反應是:妻不下絍,嫂不為炊,父母不以為子。蘇秦乃嘆曰:“此皆秦之罪也!”乃發憤讀書,曰:“安有說人主而不得者乎?”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最終成為戰國著名的縱橫家。蘇秦因為受辱所以找準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刻苦學習,終成大事。

    察秋風而知落葉,試春水而知冷暖,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深入挖掘,找準目標乃為努力之根本,之基石。太史公雲: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奮之所為作也。先賢們努力,是因為他們找準目標,而為之奮鬥一生。始皇大帝,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乃使秦滅六國,統一華夏。佑我中華兩千餘年,其終為後事留下一筆筆文化寶藏。我們學習聖賢,學習他們的精神,學習他們的方法。

    黑暗中的摸索不如有目標的努力,即使在黎明之前的黑暗中奔跑,我們也要找到引導奔跑方向的那一絲曙光,全世界的黑暗都不足以影響一支蠟燭的光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用永不言敗的精神去努力奮鬥,尋找適合自己的光明大道,並加以堅持,乃人生之大幸。夫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知道自己曾經的錯誤,並以此借鑑,改正自己,並大踏步地向正確道路前行,找到目標,找到方向,即便再黑暗也能從容走向黎明。這正是史記告戒我們的精華之所在。

  • 2 # 扣毛

    我們可以知道西安古代叫長安,不叫胡母丹,北京叫幽州,大都,北京,不叫汗八里(阿拉伯人史料)

    中國古代叫大夏,大商,大周,大秦,大漢……不叫桃花石,賽力斯,契丹,韃靼……

    我們知道秦始皇叫嬴政,不叫亞歷山大

    我們知道春秋時期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儒墨道法名,而不是沐浴著上帝的榮光,跟隨著上帝的指引去感受還沒出生的真主怎麼教導我們。

    ……

  • 3 # 史話石說3610

    衡量一個東西的作用,有點像藥效一樣,這是因人而異,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史記》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現在還在常常讀《史記》

    誠如前面【扣毛】所說的,讀歷史能增長我們的見識,擴大我們的視野,而《史記》在這方便做的是出類拔萃的。

    首先,《史記》把司馬遷之前的歷史,按照時間順序,以人物為主線,進行了梳理。讓我們看到了一條歷史發展的波瀾壯闊的瀑布,讓我們認識了先後次序,《史記》中對人物的世系講的很多,可以說,細緻到了祖宗超過八代的太多太多了。所以,有貴族情節的同學,從《史記》中會發現很多很有趣的事情,而且這些事貌似關乎自己的。所以說,《史記》是親切的。

    其次,《史記》把最主要的人物都列出來的。雖然司馬遷不是最早寫歷史的。但是《詩經》、《古文尚書》、《春秋》等經典,不能說不是歷史,但和司馬遷的史記相比,我們更喜歡讀後者,《史記》一是講史實,二是講教訓,三是很好的文學作品。司馬遷塑造人物的手法絕對是一流的,眾多《史記》中記錄的人物,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次,《史記》的歷史觀為後來史家所認可,成為後來官方歷史的經典藍本。二十五史除了《三國志》等極少數體例和《史記》差別很大之外,其他無一例外都沿襲了司馬遷的筆法。司馬遷的歷史觀成為學習,研究歷史的人的精神信仰。司馬遷的評語——太史公曰——有許多經典的評價流傳至今,深深的影響我們到現在。

  • 4 # 文史資料選輯

    第一,《史記》開創了私人修正史的先河。

    中國的二十四史,有十二部是私人撰寫,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自隋朝以來,其餘的十二部正史,都是官方修訂的。私人修史,不像官方修史,往往隱諱過多。很多史學家在私人修史的過程中,敢於秉筆直書,內容詳實可靠,為後世史學家推崇。私人修正史,這是司馬遷的一個創舉。

    第二,《史記》以紀傳體方法編撰史書,對後世影響深遠。

    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以前的史書多以編年體記述。紀是帝王本紀,列在全書前面,傳是其他人物的列傳。所謂紀傳體,就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敘述史實。

    第三,《史記》著述恢宏,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內容包括本紀、世家、列傳、表、書共130篇,526500餘字。它比較客觀真實地反映了這3000多年來的歷史。這樣的著述,可謂空前絕後,是一部難得的歷史教科書,堪稱“史家之絕唱”。

    第四,《史記》也是一部難得的文學鉅著,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其刻畫人物細膩傳神,對比手法運用自如,情節描寫詳略得當,既為後世提供了文學創作方法,又為後世的小說和戲劇提供了寶貴的文學素材。堪稱“無韻之離騷”。

    第五,《史記》弘揚儒家文化,秉持儒家精神,為封建統治發揮了一些的作用,同時它弘揚的揚善除惡、忠義孝悌的思想深深影響了後世的儒生。漢武帝按照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意識形態上,鞏固了社會統治。儒家思想服務於統治階級,有利於封建統治者治國安邦。為了謳歌封建統治者的賢良和美德,司馬遷保留了一些可能不夠真實但是能夠體現儒家精神的經典事例。比如上古時期的禪讓,歷史上是存在很多疑問的。但是,作者保留了這些情節而且大肆宣揚。所以說,《史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它深刻地影響了史學界、文學界及社會各個階層,是一部了不起的鉅著。

  • 5 # 非常道畢延河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

    《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前後經歷了14年,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蹟,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史記》成書後,由於它被指責為對抗漢代正宗思想的異端代表。因此,在兩漢時,《史記》一直被視為離經叛道的“謗書”,得不到應有的公正評價,而且當時學者也不敢為之作註釋。

    唐朝時,由於古文運動的興起,文人們對《史記》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當時著名散文家韓愈、柳宗元等都對《史記》特別推崇。 宋元之後,歐陽修、鄭樵、洪邁、王應麟各家,以及明朝的公安派、清朝的桐城派,都十分讚賞《史記》的文筆。《史記》的聲望與日俱增,各家各派註釋和評價《史記》的書也源源不斷出現。

    《史記》建立了史學獨立地位。中國古代,史學是包含在經學範圍之內沒有自己的獨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書在劉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藝文志》裡,都是附在《春秋》的後面。自從司馬遷修成《史記》以後,作者繼起,專門的史學著作越來越多。

    《史記》文學價值很高,對古代的小說、戲劇、傳記文學、散文,都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史記》為中國文學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後代的小說、戲劇中,所寫的帝王、英雄、俠客、官吏等各種人物形象,有不少是從《史記》的人物形象演化出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畢業後的第一份正式工作真的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