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ndy蘇州
-
2 # 智繪客
歷史沒有如果,如果有,
1,如果皇帝沒有頭腦發熱聽王振御駕親征,讓有能力的大將軍領兵,結果不會一樣。
2,御駕親征途中皇帝如果沒有聽王振為了裝逼繞道他家去嘚瑟幾天耽誤戰機,結果也不會這樣。
歷史告訴我們,不懂的事情不要去勉強,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
3 # 蒼茫大地顧煒斌
一、瓦剌情況簡介。
瓦剌,蒙古部落,在韃靼西邊。元朝滅亡後,悍臣猛可帖木兒擔任統領,帖木兒死後,一分為三,頭領分別是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因明朝強大,在永樂六年,派使者朝貢,進貢請封。第二年,三頭領分別被封為金紫光祿大夫順寧王、賢義王、安樂王,後馬哈木死了,子脫歡於十六年襲爵,宣德九年,脫歡幹掉阿魯達,正統初年,又幹掉賢義、安樂王,一統瓦剌,想稱可汗,但群眾不擁護,退而求其次,立元朝後代脫脫不花為可汗(掛名),吞併了阿魯臺所部,稱丞相(如漢末曹操),脫歡死,子也先接班,稱太師淮王,於是北部都歸屬也先,脫脫不花光著屁股坐花轎,也先和他平起平坐,每次到大明入貢,兩人都派使者,朝廷也分兩份同樣賞賜。
二、土木之變經過
正統初以來,瓦刺派使者入貢,明英宗朱祁鎮老師太監王振當家,每次都以粉飾太平為名,賞金銀絲絹無數,對瓦剌有求必應。不久也先以二千人貢馬,號三千,以少充多。王振恨瓦剌耍賴,實報實銷,也先所討要的賞賜也只給了五分之二。也先憤怒了,帶所部分成多路入侵大明。脫脫不花以兀良哈為統帥,入侵遼東;阿拉知院一路入侵宣府,圍赤城;別將入侵甘肅,也先親率大軍進犯大同,到貓兒莊,明參將吳浩迎戰敗死,兩寧候宋瑛、武進伯朱冕、都督同知石亨迎戰於陽和口,被節制諸軍的、王振心腹、監軍太監郭敬瞎指揮,結果宋瑛、朱冕戰死,石亨單騎逃出,郭敬躲在草叢中撿得一命,其餘邊將均逃跑,軍隊覆沒。
邊界戰報每天有數十次,王振勸祁鎮親征,兵部尚書鄺埜、侍郎力諫不打無準備之仗,不聽。吏部尚書王直率百官力諫,祁鎮對王振唱:“師父,我的心中只有你,沒有他(們)。"死也不聽群臣苦勸。於是下詔令郕王(朱祁鈺)監國,準備二天後,祁鎮率王振及英國公張輔、諸公侯伯尚書侍郎以下五十餘萬倉促出征。軍中夜不安寧,過居庸關,群臣請皇上駐留,又不聽,到宣府,狂風暴雨,邊報一天比一天急,群臣寫奏摺請停留,王振大怒,朱勇、王佐、鄺埜冒犯太監王振,跪在草中到晚上苦諫沒用。欽天監正彭德清是王振心腹,密告王振:天象不利,大軍再前進,恐怕對皇上不利。王振說:聽天由命吧。學士曹鼐以天子身系社稷不能輕進為由苦勸,仍不聽。後到陽和,看到宋瑛、朱冕戰死處,滿地死屍,全軍都恐懼,八月戊申朔,英宗到大同,王振還想北行,郭敬吃過瓦剌苦頭,暗勸,王振才班師。王振最初決定從紫荊關入京,順道路過家鄉蔚州,衣錦還鄉一把,但從八月三日起,行進僅五十里,又改變主意,怕大軍踩壞家鄉莊稼,又立刻轉向,回到大同,沿來時的居庸關回京。結果天降大雨,士兵疲憊不堪,怨氣沖天,八月十日,終於到達宣府,一進居庸關就太平無事啦,誰知一路尾隨的也先如黔之虎終於認清朱祁鎮黔之驢的廬山真面,這下明軍全軍危矣。
也先派騎兵偷襲,恭順侯吳克忠和弟都督克勤抵禦,力戰死,後軍幾乎潰散盡,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緩帥四萬人往援,在鷂兒嶺遇伏,全軍覆滅。明軍利用這三天趕到了土木堡,離懷來僅二十里,眾將士想保皇帝入城,無奈王振家的輜重未至,停留等待,駐營土木,地無水草,敵已合圍,挖井深二丈餘不得水,南面十五里有河,又被瓦剌控制,束手待斃。敵分道從麻峪口入,都指揮郭懋抵抗一夜,敵越聚越多,第二天,包圍御營,也先派使者議和,皇帝下詔給曹鼐答應了,敵人假退,王振急吼吼移營,離開陣地迴旋間,隊伍已大亂,瓦剌用鐵騎四面踐踏,大喊投降者不殺,眾將士光著膀子枕著身體死,太監、侍衛被射得像刺蝟一般,祁鎮被俘,太監喜寧跟從。王振被護衛將軍樊忠錘死,官軍死傷五十萬,英國公張輔等五十餘大臣戰死。
也先押著祁鎮做人質想喊開宣府大門,未果。
綜合上述,如果大明不是王振當家;如果大明軍隊出京城準備得再充分一點;王振如遇死黨太監郭敬後,聽從勸說立馬撤退,也會無事;如果王振順路回家鄉蔚縣,風光一回,正好順路由紫荊關入京,大軍也就平安啦;他走到半路,居然為幾十萬大軍路過蔚縣會踐踏莊稼,又回頭走遠路回京!如果直接進入懷來,全軍也安全了,但王振為他個人的千輛財富車又耽擱在土木堡;八月十五,如大軍聽從兵部尚書鄺埜的建議,不中也先議和詭計,依託壕溝固守待援,也就太平無事囉!可惜,全軍一個沒腦的皇上聽從蠢豬般的王振一直的瞎指揮!結果自然悲劇啦!
-
4 # 發現人性
簡單回答:土木堡之變不可避免,原因有下:1.皇帝本人,2:宦官.3:當時蒙古情況。先從皇帝本人說,此皇帝有個好爹,從小嬌生慣養,他爹都把各樣事幫他處理好,在他當皇帝之前,基本沒有經歷過什麼磨鍊。加上還有皇太后的關愛,他第一次在皇位時,基本比現在公司老總用自家親戚當一把手好不到那去。這樣一個皇帝,肯定好大喜功,加上沒有經驗,有宦官的慫恿,就算沒有土木堡之變也會有別的什麼變故。第二,明朝時的宦官,是大神一樣的存在,皇帝基本靠遙控指揮全國的封疆大吏,這個遙控器就是那一幫太監們,這些太監的行為直接代表皇帝本人的態度,所以只要不威脅到皇帝本人,你把他家房子拆了,再重新建,他都不問,這個就說明為什麼皇帝本人對國家的基本情況真的只是懵懂懵懂,簡單說就是不瞭解實際情況。在不瞭解真實情況的時候做決定真的會害死很多人,這個先不表,接著說蒙古的情況,此時蒙古瓦剌的也先大師也是大神一樣的存在,把蒙古的黃金家族打的蒙古高原滿地跑,掌握蒙古當時的實際軍政大權。這樣的對手,家人皇帝的懵懂,宦官的弄權,個人感覺這個土木堡之變是應了蒙古那邊的天時地利人和,大明是沒有佔到這些優勢,所以大明捱打了,被打的還比較厲害。以上個人觀點,有不足之處,各位朋友多多指導。
-
5 # 丨九天梁丨
是可以被避免的,需要樓主穿越時空,改變歷史!
已經發生的事實再問是否會避免這個問題本身的邏輯就有問題!
還花費心思寫了長篇大論予以回覆,你們是有多閒多無聊?
-
6 # 蟶子歷史
純屬個人觀點。個人覺著是不可避免的。
當時的大明王朝雖然看著還是比較強大,比較富裕。但是因為王振等人圈地佔地,導致許多百姓無田可中,早就引發了許多百姓的不滿。百姓揭竿而起的,進行造反只是時間問題。正統皇帝派于謙去處理,結果查處許多問題,大明王朝實則是外強中乾,早就出現了大批問題。但正統皇帝確覺著現在是太平盛世,一味的聽從王振等人的慫恿。吃喝玩樂。盡享人間美事。王振等人還與瓦拉特使進行私下交易,出售大明王朝的紅衣大炮,由此增加了瓦拉的軍事實力。瓦拉開始向大明王朝索要更多的東西,不給就進行侵犯,由此開始了大明王朝與瓦拉之間的戰爭。
(正統皇帝)
原本50萬軍隊的大明對陣20萬的瓦拉,應該是綽綽有餘,但最終的結局是大明王朝50萬大軍全軍覆沒,大明王朝的主子被俘。並且瓦拉藉助些正統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輕而易舉的攻破了大明王朝的白羊口,直搗紫金關。大明王朝不得不重新擁立新軍,破解瓦拉也先的詭計。
為什麼不可避免土木堡之變呢!
第一,正統皇帝太過寵信王振,因為戰事連連敗退,王振卻對皇帝說,瓦拉已經撤退,皇帝可以班師回朝,在回朝的路上,為了彰顯自己的威嚴,讓皇帝去自己的老家蔚州。走了一半又中途撤退,轉走懷來,卻不進懷來成,在土木堡安營紮寨,石亨與鄺大人一起勸進,卻被王振阻撓,土木堡處於凹處,並且沒有水源。最不能進行安營紮寨之地。
第二,匆促出兵,原本20萬的軍隊,因為王振一句彰顯大明王朝的威嚴,皇帝加徵了30萬大軍,但這些大軍中有許多是從來沒有摸過搶或者弓弩的,如果進行戰場廝殺。
第三,此次出征,皇帝卻帶著後宮妃嬪,吃喝玩樂,根本就不像是出征打仗的樣子。即使不在土木堡安營紮寨,大明王朝的勝算未必就是百分百。
所以說土木堡是不可避免的了。純屬自己觀點
回覆列表
土木堡之變就是胸無點墨卻又好大喜功的王振搞出來的,他以為人比瓦剌多就能穩贏,結果一上戰場就嚇尿了,逃跑的時間卻不入關,那也就算了,後來為了等地方官孝敬給他的幾百車財寶,最終被瓦剌追上,釀成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