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感覺自己在國外越來越落後了。
6
回覆列表
  • 1 # 貴格教育

    我覺得本科期間留學國外還是挺好的,無論心理或者生理上,年齡的話,已經適合獨立,可以自己照顧自己,然後,說說國外的大學吧,我覺得學習氛圍很好,滿滿當當的都是學習,有意義的活動鍛鍊,隨便拿出個學校,看看學術氛圍,還有他們嚴苛的防作弊體制等等,都要求學生們確實要學到真才實學,然後就是美國大學更注重全面綜合教育,強調發掘學生的思維潛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人發展, 其課程設定以基礎學科為主,涵蓋藝術、人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門類。國內的大學都是一入學就要選專業,而美國大學可以大三再選專業,更注重培養通識教育,在這個瞬息萬變發展迅速的時代,學會什麼專業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學會學習這項技能,學會適應社會這個本領,所以有條件的可以出國去看看。

    學術氛圍

    拿出一個學校貝茨學院舉例

    雖然貝茨學院是不要求申請者的標準化考試成績的先驅者之一,但別指望在學術上混過去。“貝茨的學術氣氛十分嚴謹”一個大四的學生說,“像貝茨學院這樣的學府學術標準總是很高,學生們也被期望在各個方面、各個主修和輔修的學科達到這種高標準。”最受歡迎的學科有經濟、心理學、政治、歷史和英語,這些也是貝茨學院最好的學科。音樂和藝術系得益於歐林藝術中心,其擁有一個大表演廳、畫廊、錄音工作室、美術工作室和許多排練室;舞蹈專業也在2011年啟動。貝茨的跨學科專案包括美國文化研究、神經科學、女性和性別研究。所有的課程包括實驗課和討論課都是教授親自教學。“教授們很親切、平易近人,他們也盡力去認識和了解每一個學生”一個大四學生說。

    特色研究專案

    對於那些希望瞭解劉易斯頓以外的廣闊世界的學生,貝茨提供超過80多個國家的出國機會,例如中國、俄羅斯、日本、克羅埃西亞、智利和奧地利。超過三分之二的學生參加過這樣的專案。學校也參加華盛頓學期專案、十校探索專案和Mystic Seaport的美國海事研究專案——都是些渴望體驗生活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專案。貝茨的4-4-1學期在每學年結束的時候安排一個五週的短學期,學生可以在這期間在校外對一個感興趣的課題進行研究。最近的例子包括在緬因州海岸學習海洋生物學,去紐約或者歐洲學習藝術、戲劇和音樂,以及經濟、社會學和心理學的實地考察專案。

  • 2 # 我是留學僧
    為什麼留學?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問一下,你為什麼留學?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都選擇讓孩子出國讀書,甚至在高中就出國讀書,原因是什麼?是為了感受一下外國的生活?還是僅僅圖個新鮮?又或者自己不想參加高考,不想跟百萬人一起過獨木橋?不管是哪一個原因,最後只有一個結果:你去到了國外唸書。

    留學值嗎?

    從個人的觀點來看,如果你真的能在大學學到一些吃飯的真本事,不管在哪裡你都能成為金子;相反,如果你在大學就是過一天算一天,那你不管在哪都成不了什麼氣候。留學到底好不好,不是別人說了算,而是你的實際行動。

    如果你屬於對自己人生負責的人,那麼無論你在哪,你都能控制住自己在對的時間去做對的事情。說實話,國外好的學校,比如排名TOP100的那種,會非常鍛鍊學生的各種實際能力,比如交流、合作、創新等等。而這些能力在你工作之後每一個都能用得到,你需要學會跟你的同事打交道,你需要知道怎麼融入一個團隊,你需要知道什麼樣的想法會比較吸睛等。而如果留學真的有去到一個比較好的學校,而且認真的對自己負責,那麼就業基本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在剛工作的幾年你的各種能力會讓你跟其他人的差距越來越大。

    正兒八經對自己負責的留學,才對得起花的銀子!如果你出了國還是想過大爺般舒適的生活,那還是在家待著吧~沒什麼前景!

  • 3 # 藤博士留學

    這個問題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因為比起以前留學有各種微妙的條件,現在留學真的只是一個類似於考公務員考研的選擇。首先在手續上已經非常簡單——無論是透過高校還是透過中介,其次對資金的要求也不再高不可攀。

    但是留學還是比其他出路的成本要高,所以前景確實是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首先必須要意識到的是,留學並不是一條單純的路,留學以後還是會像在國內一樣面臨各種選擇,比如繼續深造,比如留在當地就職,比如回國就職——沒個不同的選擇得到的結果對不同的人都不一樣。因此千萬不要認為留學是一條單純的道路,“留學=?"的簡單公式是不成立的。

    認為”留學=?“的人的閱歷是停留在多年以前的。那時留學的人本來就少,形式也只有那麼幾個(以前私費根本出不去,只能靠學校之類的機構申請或者選拔”,所以那些人都很優秀,無論是回來還是留在外面,大部分都能拿到高薪水和高職位——一分錢一分貨。之後留學的大門逐漸被開啟,海歸的含金量卻維持了一段時間,導致前幾年就是一坨屎從國外回來也能混到好職位。

    而今天,企業都已經明白的差不多了,加上中國本來就發展了,外面世界與自己的差距不再那麼明顯。所一線在別說是留學生,就是一個外華人學了中文跑到國內的涉外企業應聘,也不一定能拿多少錢。

    所以"留學至少等於自己本來的專業+絕對比不留學的人強大的語言能力(對於本身學語言的人來說也可能只有後項)“表面上看起來是隻要成本夠就怎麼著也不會虧的選擇,實際上並沒有多少含金量。遺憾的是這是大部分人留學的定位。對於這類人來說,黃金的年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回國估計只能和國內學生一條水平線了而已。

    但是如果真的是有興趣研究學術,而不是跟著老闆做幾年實驗就為了混一個Phd或者什麼東西,那麼留學是有意義的。(與其說是有前景不如說是有意義)。畢竟國外很多國家在技術條件上比國內成熟,你能做到的實驗國內不一定有條件讓你做,而國外學者的研究方式和重點與國內的差異也能讓座位研究者的你有所收穫。如果你真的對學術有興趣,認為自己可以一輩子和科學打交道,或者自己的行業總和科技密不可分,那麼留學能讓你以後的路更加順利。這是好前景。

    如果你的專業是經濟之類,就和上面的情況不一樣了。這類專業看起來有實際內容,但對於留學的人來說也沒有那麼大的價值——論專業程度你可能還達不到比國內深的境界,論地域導致的思維方式差異,你即使學好了頂多也就是在國外就職有用。

    更重要的是,這類專業的競爭者太多了,除了本來就是這些專業的之外,高中畢業出國的人也愛選這類,學語言的透過交換出來如果帶專業那麼肯定也是帶這一類專業,這樣一看你能好好在國外弄到個職位並不是容易的事情。此外如果你本來就是語言專業,如果你學語言時就是為了能到目標國家去生活,展開新的職業,那麼有機會的話就趕緊出去。但是如果你學語言更著重於語言本身(比如翻譯什麼的),那麼出不出國其實並不太影響你的水平,反而國內的語言專業會教一些很有用的知識,而一旦出去了你反而學不到它們。這樣一來同樣是成為翻譯,國內按部就班讀語言專業出來的人會比在國外留學幾年回去的人更好上手。

    留學回國就業大部分人覺得外貿公司甚至是跨過公司沒什麼問題,至少比沒出過的要好,但實際上大部分人也就和國內語言專業畢業生差不多,進BPO給人當廉價勞動力。即使被聘用的可能性要比不出國的人高,那也就是高個20%左右——但是回頭看看你走過的路,你花出去的錢,你落下的在國內積攢人脈學習社會規則的時間,換來的也就是一份普通工作高出別人20%的僱傭機率,實在談不上前景好。

    以上適用於私費出國或半私費出國的人。但是如果您的學校有免學費的交換專案,或者您能申請到出國的全額或者大額度獎學金,那麼出去肯定要比待著好——只有在這種情況下, "留學至少等於自己本來的專業+絕對比不留學的人強大的語言能力”才是有意義的,並且你的人生能由於接觸的新文化、新民族帶來的閱歷而變得更豐富多彩(雖然私費出國也能獲得不少這樣的閱歷,但那就只能當是他們花出去的錢買來的,沒什麼值得一提)。並且既然您能弄到全額獎學金,那麼您自己的技術一定也很不錯,這表示你的前景會更好。

    綜上所述,留學的前景可以用指數函式來表示——橫軸是你自己的能力和為留學付出的費用(能力本身越強數值越大,費用越高數值越小,二者加乘得到X軸數值),縱軸是前景的光明程度。也就是說,你本身的能力越強,花出去的錢越少,你的留學前景就越光明(錢花太多你在未來有大部分時間其實都用來收回成本了)。而本身沒什麼能力指望留學為自己貼金,甚至為了留學你還得花一筆大錢的話,就得不到什麼前景。低到一定程度時,前景的光明程度會比國內畢業生還低的,一定要注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算到國外旅遊,想要報當地的玩樂專案,是出國前報好還是到國外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