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名鼎鼎3366

    孔子人品、才能都一般,也沒什麼建樹,只是在恰好的社會環境下,他開壇授講教練了一眾弟子,在後來的後來被政府皇帝利用,發展成了儒教。

    孔子無禮,季氏饗士非饗子;

    孔子鑽營,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孔子無能,累累如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無志,我豈匏瓜也哉,豈能繫而不食……

  • 2 # 老曹55085557

    孔子生活的時代,正是地主階級取代奴隸主階級的開端,很多舊有的關係已經不適用了。

    比如在西周時期,每個封賞的爵位代表了不同的權力層級,能夠使用的物品都是被規定好的,例如房子多大,車馬幾匹,這背後是豢養的奴隸規模的大小,也就是特權的大小。

    到了孔子的時代,禮崩樂壞,新興的地主階級控制了更多的土地和資源,於是肆無忌憚的開始享受起本不該享受的生活,比如出門八匹馬,聽音樂就是32組吊鐘(我編的),孔子認為這就是“禮崩樂壞”。

    於是孔子提出了“克己復禮”,即剋制自己的慾望,恢復曾經的禮制。說白了,就是讓人明明能享受寶馬七系,但是主動選擇開寶駿730,好讓奴隸主舊時的榮光回潮。

    歷史很無情,孔子的這套東西只有利於東周貴族,甚至對五霸的君主都沒有吸引力,所以他惶惶然如喪家之犬。

    孔子時代,他的學說只是一種學說。直到董仲舒,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時,正值漢朝初興,非常需要一種適合本朝的意識形態,因為黃老思想太過保守,並不能滿足漢武大帝開疆拓土,雖遠必誅的理想,思想改革實在必然。

    到了漢朝,東周貴族不復存在,孔子那一套禮法本來已經沒了地位,可是他的理論的核心核心就是定差等,明貴賤,這對於初步掌權的皇帝們來說簡直是個無敵的思想工具,漢武帝對內改革對外戰爭,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集權工具,儒家粉末登場。

    從此以後,儒家開始了在中國與皇帝的親密結合,成為依附政治的主流思想。

    今天,不少人在給儒家塗脂抹粉,可是隻要看到儒家理論的精神核心就會明白,它們對當代文明的很多核心要素(即使只是形式上的)是反對並牴觸的,所以我對這些國學家始終抱有深深的敵意。

  • 3 # 儒者讀書

    儒家思想確實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比如說:

    一、學習。孔子提到“學”和“思”的關係問題,提倡學習和思考齊頭並進;還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隨時保持積極學習的態度。孔子本人也是求知慾極其旺盛的人,《論語》中多處可見孔子對於學習的思想,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二、修身。儒家強調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能力修養。從孔子到梁啟超,從春秋到清末,儒家從不同的方面探討修身的方法。孟子說“養浩然之氣”,周敦頤說“蓮”,王陽明說“致良知”,顏元說“動以修身”,這些修身的方法放在現代依然可以說是行動指南。

    三、增加內涵。儒家除了強調修身外,還喜歡文學和歷史,孔子整理《詩經》和《春秋》,“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不學《詩》,無以立”,學習文學和歷史對於增加人的內涵和品質具有積極作用。很多科學家如錢學森等,對於文學和歷史也都有比較廣泛的涉獵。

    四、啟發思想。現代人看儒家經典和以前不一樣,以前有專門的老師進行啟蒙,現在則沒有,所以現代人看儒家經典是從自身出發的,這就產生了思維的碰撞,讀的越深,思維越廣博,而且儒學早已經不是官學,這樣就不存在統一的標準答案,這對於學習兩千年中華文化具有積極的作用。

  • 4 # 成都送外賣大叔

    要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儒在當時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葬禮上的主持人,這在當時是一個神聖的職業吧!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禮,就是禮儀!就是有重大活動或大臣上朝的時候的禮儀!孔子主要就是研究這個的,總結一句話,就是繁文縟節!可別小看這個,如果沒有繁文縟節,重大的活動或大臣上朝不是亂哄哄的嗎?孔子的貢獻是什麼呢?其實他的貢獻是很大的,當時知識都是掌握在官府手中的,一般老百姓是不能掌握的,夏商周幾千年都是這樣過來的,到了春秋戰國,時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很多職業,就是百工,科技和各方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時的時代,不亞於從封建社會到現在文明的變革,春秋戰國的書,總是說上古,中古怎麼樣,現代怎麼樣!和現在人說古代是一樣的口氣!孔子是第一個把知識傳播到普通老百姓手裡的人,這也是中華文明沒有斷層的根本原因,因為文明不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而是眾多普通人手裡呢!也開創了春秋百家爭鳴的時代,孔子是劃時代的人物,不過他並不是為傳播知識而傳播知識,而是以掙錢為主,核心內容也是上古的禮儀和仁,上古是人類的孩童時代,封建社會是人類的少年時期,把人類孩童時代的衣服裁剪一下,給少年穿,總讓人不舒服!孔子就是乾的這個事情,還有什麼叫封建社會,其實夏商周才是封建社會,從秦朝後,中國是中央集權制度,封建社會說法是西方傳過來的,說明中國的社會形態比當時的西方要高一些!秦朝後,朝廷總是削藩,其實就是要取消封建制度,每次都造成社會大亂,漢,晉,宋,清朝!都是這樣!

  • 5 # 檻內小紅

    孔子儒家的核心思想是有一個狀態,每一個人都能達到,達到後處理家事就家庭和諧(家齊),處理國政就國家政事清明(國治),處理國與國關係就天下太平(天下平)。

    人該如何達到這個狀態?

    到這個狀態後恢復人的真性,至真至誠,真知洞徹四方,是良知。

    下面解釋儒求的幾個重要概念:

    中庸:平常日用都能保持在那個狀態裡

    仁:容納萬物,無偏愛,無偏惡。如光照四方,無憎愛。

    勇:無一絲私心私念,則大勇

    知:洞徹四方,無物不曉

  • 6 # 靄秀樺

    儒家主要貢獻在於打造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宗法觀念。無論從哪種角度看,宗法觀念都是與現代社會相沖突的。這是中國社會發生週期性震盪的根源。其實古代中國社會治理方面自秦代以來就很發達了,這是法家的功勞。但在宗法方面全面採用儒家思想,導致中國社會實際上存在兩套法理體系,即宗法治家,王法治國。對於民眾而言,宗法高於王法。古典宗法甚至賦予族長剝奪家族成員性命的權力。武則天王法上取得了皇位,但在宗法上她無法擺脫已經形成的宗法傳統。宗法觀念是中國古代王朝更迭的驅動力,也是王朝腐敗的原動力。當然,儒家思想也在客觀上提供了一個延續中華文明的人文環境。西方思想進入中國,受衝擊最大的就是華人的宗法觀念。小說《家》,《子夜》,《祥林嫂》等都是當時的年輕人對宗法觀念的反抗。這也是為啥當時很多名人都有父母娶的媳婦,又有自己找的愛人。

  • 7 # 樸心若水

    應該是道德修養吧,其實孔子是一個很可愛的人。

    我們應該都學過“季氏伐顓臾”那篇,孔子認為,國君做出錯誤的決策,是輔佐的官員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所以他說他的弟子冉有季路失職了。

    孔子的這種思想,在明朝發展到極致,明朝計程車大夫以死諫為榮,為了阻止皇帝犯錯,情願被皇帝打死。

    從道德上講,這已經非常非常道德了。

    但是,孔子又從來不質疑國君的權力,不思考問題的根源,只會用道德感化,這就是儒家令人糾結的地方,所以類似行為被總結為愚忠。如同那些南宋和明朝自殺計程車大夫。忠誠是不容置疑的,然而於事無補。

    對治理國家來說,道德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要條件。

    因為很多事情,不是道德可以解決的,但又必須解決的,不解決,國家就會受傷乃至崩潰。比如掌管軍隊卻不會打仗,治理水患卻不懂治水,即使道德高尚,結果還是害死人。

    總的來說,儒家有自私的一面,也有可愛的一面,但單用道德肯定是沒法治理好國家的。偏偏儒家只重道德,輕視技術,所以,這個問題無解。

    如果非要在政府裡邊給儒家找一個位置,我覺得古代的諫官就比較合適,其它位置就算了。。。

  • 8 # 漂亮獅城

    儒家文化裡有專制獨裁的東西,只會教人做狗,做奴才!比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儒家文化禍害中國2000年,到了這個時代還不滅絕?要建立現代化國家,就必須是民主自由人權思想,而不是封建思想!中國要的是13億現代化人民,而不是13億隻狗!

  • 9 # 大白沙之父

    孔子講的是什麼?弄清其目的你就清楚了,它的目的是為專制社會生存而在思想上控制人民,讓人民永遠成為專制統治者的奴隸。而且他所講的東西是不切實際的,與現實社會的行為準則是相為背的,只是一些一廂情願的說詞罷了,在現代社會提倡的民主、平等、公正的行為規則下毫無參考價值。

  • 10 # 黃欣成747

    儒家思想是一個霸道思想,唯我獨尊思想,不適合社會創新發展,不是進步的恩想,只有守舊的人,保守思想嚴重的人才會鼓吹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夾竹桃為啥能成為城裡特受歡迎的綠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