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蕭湘居士__
-
2 # 白露為霜65799235
西晉,賈南風亂政,八王之亂國家分裂。
五胡亂華,劉淵劉曜趙漢,滅西晉,司馬睿南逃建東晉,鮮卑慕容幾個燕,羯人石勒石虎後趙,冉閔冉魏。還有其他一些割據政權。
氐人符健前秦,符堅統一北方,淝水之戰敗於東晉,再次分裂。
鮮卑慕容垂後燕,姚萇後秦,等等。
鮮卑拓跋珪,代國,北魏,再次統一北方。
胡太后亂政,爾朱榮作亂,高歡弄權,元修出逃,北魏分裂為東西魏,東魏高歡家族主政,高洋篡位立北齊,西魏宇文家族主政,宇文護逼侄兒篡位裡北周。宇文邕殺宇文護,北周強大,統一北方。
南方,東晉一直沒有很好的鞏固政權,先後有王敦桓溫桓玄之亂。
劉裕崛起,北伐,篡位,劉宋,開禪讓殺前代帝王先河,劉義隆元嘉之治,北伐落個元嘉草草,劉家後世全是暴君。
蕭道成篡位,南齊,後代又亂,代表暴君蕭寶卷。
蕭衍篡位,南梁,侯景之亂。
陳霸先,南陳,傳至陳後主。
楊堅篡位北周,建大隋,滅陳,統一全國。
-
3 # 星火辰
這個時期割據政權眾多,感覺很亂,大概為朋友們理一理。大概分為八個階段為大家理出脈絡。
一、第一階段,晉武帝統一中國和晉武帝末年的亂局
司馬炎在曹魏的基礎上,又攻滅了南方的東吳,統一了中國,這個過程並不怎麼激動人心,甚至連滅吳的功臣,大家都知道的不多。其實司馬炎的開國功臣,很多都是些無聊的大貴族,除了玩兒奢侈,確實沒有太多可說。大家通常以為,直到白痴皇帝晉惠帝繼位後,西晉才亂的,其實不是這樣,在晉武帝司馬炎的晚年,在西北一帶已經很亂了,爆發了規模巨大的起義。
二、第二階段,八王之亂以及前趙政權的興起
大家都喜歡把八王之亂和晉惠帝皇后賈南風的作為聯絡在一起,其實呢,沒有賈南風,晉惠帝能不能當上皇帝都是問題,賈南風和晉惠帝其實是互相依存的一體。反正吧,八王之亂的根源是在晉武帝司馬炎那兒,而不是在賈南風身上,是晉武帝給了諸王以強大的私兵。司馬家的王爺們殺來殺去,於是在偏僻地帶生存繁衍的五胡得以趁機而起。當時的南匈奴已經遍佈幷州境內,於是劉淵因此而起,建立了漢國(即後來的前趙)。到劉淵之子劉聰時期,攻滅了西晉,讓西晉兩個末代君主的青衣行酒,悲慘而死。與此同時,逃到南方的司馬睿在王導等人的扶助下,在建康稱帝建立了東晉。
三、第三階段,北方的霸主後趙,以及後趙孕育出的各路豪傑
西晉末年的大亂,讓奴隸出身的羯族人石勒得以興起,他最初投入劉淵陣營,後來成為獨立勢力,與前趙的劉曜相爭。石勒建立後趙,滅掉前趙,幾乎成為北方的唯一霸主。其侄子石虎十分殘暴,但卻是當時肯定的霸主,在石虎手下,有他的養孫冉閔,有前秦的始祖蒲洪、有後秦的始祖姚弋仲。與此同時,佔領遼東、遼西的慕容家已經非常強大,他們已經建立了燕國。而南方,是東晉。
四、第四階段,前燕稱霸中原,前秦稱霸關中
石虎死後,怨恨羯族的冉閔幾乎滅掉了羯族,卻在與南下的慕容氏相爭的過程中失敗,於是慕容俊建立前燕,稱霸中原。而氐族的蒲洪家族已經改姓苻,進入了關中,建立了前秦。南方的東晉,被權臣掌握實權,桓溫一伐前秦、二伐前燕,都功敗垂成。
五、第五階段,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及前秦崩潰
苻堅在王猛的輔佐下統一北方,卻在淝水慘敗,短暫統一的北方迅速分裂。慕容垂的後燕、姚萇的後秦興起。此時,北魏的前身代國在拓跋珪手中復興,將成為十六國時期北方最後的勝利者。而東晉呢,顯然,劉裕已經開展嶄露頭角。
六、第六階段,北魏的興起和統一北方,劉宋在南方開創南朝
北魏到了拓跋珪的孫子太武帝拓跋燾時期,統一了北方,而劉裕篡東晉不久死去,歷史進入了太武帝和宋文帝雙雄對峙時期。
七、南方蕭齊代劉宋、蕭梁又代蕭齊,北方,在孝文帝改革後,陷入分裂
到南梁蕭衍執政的晚期,經過孝文帝改革的北魏陷入了人心分裂中,最大的問題是留在北邊的北魏老貴族及軍人與洛陽附近新興貴族的衝突,於是在北魏靈太后執政時,爆發了六鎮的叛亂。在這場混戰中,契胡人爾朱榮興起,他手下就有後來北齊的實際開華人高歡,以及北周的實際開華人宇文泰。後來,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分別被高歡和宇文泰掌控。而南方的蕭梁,既將陷入侯景之亂(侯景本為高歡手下大將,後投奔蕭衍)。
八、北齊、北周、陳朝三國鼎立,北周成為勝利者,而且為隋朝統一奠定了基礎。
高歡之子高洋建立北齊,宇文泰侄子宇文護扶宇文泰之子建立北周,而南方的陳霸先暫時收拾了侯景之亂後的南方局面,建立了南陳。到北周武帝時期,北周強大,滅掉北齊,北方統一。北周宣帝死後,隋文帝楊堅篡周,數年後滅陳統一中國。
-
4 # 猛在一本正經地說
在中國古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或者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繼“春秋戰國”之後又一次大分裂時期,這一時期中國戰亂頻繁,朝代更迭不斷,並且多個政權並立,政局紛亂複雜。因此,許多人在學到這一段歷史很頭大,弄不清南北朝時期主要政權的更迭情況,下面我就簡要分析一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主要政權的更迭情況。
三國。公元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在洛陽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東漢正式滅亡。次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公元229年,孫權在建業(南京)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三國後期,魏國實力增強,吳蜀兩國日漸衰落,公元263年,蜀國被魏國滅亡。而曹魏中後期,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最終於公元265年被司馬懿的孫子、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的西晉所取代,曹魏滅亡。公元280年,東吳被西晉所滅,三國時期結束。(220年—280年)
西晉。公元265年,司馬炎自立為帝,取代曹魏政權,改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結束了自漢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關東軍討董卓以來共計90年的分裂戰亂的局面結束,統一了全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匈奴人劉曜攻破洛陽,俘獲晉懷帝,建興四年(公元316年),劉曜又圍攻長安,晉愍帝出降,西晉滅亡。西晉自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至愍帝建興四年(公元316年),歷時51年。
東晉十六國。西晉滅亡以後,西晉皇族司馬睿於317年在江南重建晉朝政權,史稱東晉。東晉政權維持了長期的偏安統治,到公元420年被劉裕所建立的宋所取代,共103年。(317年—420年)而與此同時,在中國北方地區,從劉淵建國(公元304年)開始到北魏統一北方(公元439年)的135年內,各少數民族的上層分子以及漢族官僚地主,在混戰割據中先後建立了許多政權,史稱十六國時期。“十六國”是指漢(前趙)、成(成漢)、前涼、後趙(魏)、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南燕、西涼、北涼、北燕、夏。這一歷史階段由於東晉和十六國處於同一時期,因此並稱為東晉十六國時期。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十六國時期的同一時間內,常有兩個以上的國家並立,但從無十六國並立的事;另外,在當時興起的北方國家,並不止十六國,還有鮮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北魏的前身)、漢人冉閔所建的冉魏等、鮮卑氏所建的西燕、以及丁令人翟釗建立的魏,氐族楊氏建的仇池,慕容鮮卑分支建立的吐谷渾等,這五國均不在十六國之列。在十六國時期,只有前秦曾一度完全統一北方,但為時非常短暫,此外始終屬於分裂狀態,北方戰亂基本上沒有停息。
南北朝。東晉滅亡後,從公元420年到589年,中國南方政權更迭頻繁,相繼出現宋、齊、梁、陳四個王朝,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歷史上統稱為“南朝”(420年—589年)。而在北方,十六國後期,鮮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逐漸統一北方。北魏又分裂為東魏、西魏後來,北齊取代東魏,北周取代西魏,最後北周又滅掉北齊。對這些王朝,歷史上稱之為“北朝”(386年—581年)。南朝與北朝政權對峙,所以稱為南北朝。
綜上,“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順序正確說法應該是: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
以上便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朝代更迭情況,我前不久剛好寫了這方面的一篇文章,現在進行了一定的修改,應該會更加清晰明瞭,希望這篇文章能有助於您學習這一段歷史。
回覆列表
西晉東晉從八王之亂分叉,還有一個亂七八糟的賈南風是亂國禍後,多虧是假南風已國無寧日,如是真北風可能晉國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