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時時看點

    這多少讓我有點失望。並不是這種形式有什麼問題,只是它實在是太「容易」了。

    這當然不是說它寫的不好。這本書的好處已經被說的太多,諸如它溫和寬容的筆調,細膩生動的描繪,遠近適中的視角,還有貫穿始終的自我調侃,——從閱讀的角度說來無可指摘。我只花了三天的上下班時間就看完了全書,相當輕鬆愉快。

    可是說真的,這件事有什麼困難的呢?任何一個像何偉一樣受過良好教育,有敏銳的觀察力、同情心、幽默感、生活的熱情和適應陌生環境的勇氣的人——這些當然都不是人人皆有的優點,可是其實也沒那麼罕見——在一個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環境裡生活兩年,記錄下自己遇到的每一樁有趣的事,看起來就會差不多是這本書的樣子。很多人對何偉能注意到大多數華人視若無睹的那個內陸中國的新鮮感而讚歎不已,可是這其實是每一個在異國他鄉生活過的人都熟悉不過的道理:你當然能注意到本地人注意不到的東西。只要一個人不大驚小怪,不上綱上線,不流於瑣碎的獵奇也不動輒把問題上升到「你看看人家」的層面,而是像何偉一樣把他的觀察和感觸謙遜誠實地記錄下來,他就能寫出一本這樣的書。

    當然,我得實事求是地承認,話雖如此,這樣的書還是彌足珍貴。這世界上並沒有很多畢業於普林斯頓和牛津的美華人會去涪陵教書,大概連上海人去涪陵教書的都不怎麼會有。我們都知道中國內陸這些廣袤的土地上有太多這樣的小城鎮在過去的二十年間經歷了脫胎換骨的變遷,有太多沉默的詩歌到處流淌,但它們隔絕於主流敘事之外,只在極端事件發生時才能躍上公眾的視野,它們面目模糊,看起來乏善可陳,但是隻要走得足夠近,看得足夠仔細,足夠有謙卑的同情心,就會發現它們其實都和何偉筆下的涪陵一樣韻味十足。那些並不出眾,有時候簡直灰頭土臉的山水,村莊,田園,江流,茶館,酒肆,本來就是我們在心底裡所眷戀的那個中國。但是隻有涪陵有幸被何偉寫了下來。

    也許是因為有耐心的眼睛和耳朵都太少了。

    二、

    我在美國常常被問到(從去年開始似乎被問的更頻繁了):你以後會加入美國籍麼?

    我總是很老實地說:我不知道。

    我並沒有什麼意識形態上的顧慮去反對這件事,對我來說,這完全是個實用主義的問題,主要是旅行簽證(或者也許還有稅收)方面的影響。但是每次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往往會不期然想起以前在楊振寧回憶錄裡看到過的一段話:

    「從 1945 至 1964 年,我在美國已經生活了 19 年,包括了我成年的大部分時光。然而,決定申請入美國籍並不容易。我猜想,從大多數國家來的許多移民也都有同類問題。但是對一個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成長的人,作這樣的決定尤其不容易。一方面,傳統的中國文化根本就沒有長期離開中國移居他國的觀念。遷居別國曾一度被認為是徹底的背叛。另一方面,中國有過輝煌燦爛的文化。她近一百多年來所蒙受的屈辱和剝削在每一個華人的心靈中都留下了極深的烙印。任何一個華人都難以忘卻這一百多年的歷史。我父親在 1973 年故去之前一直在北京和上海當數學教授。他曾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遊歷甚廣。但我知道,直到臨終前,對於我的放棄故國,他在心底裡的一角始終沒有寬恕過我。」

    我想我能理解這感情,無論是否同意它。

    剛來美國的時候我也經歷過何偉在涪陵所經歷過的那種艱難的適應期,一切都顯得像是意味深長的文化衝擊,無論在當地人看來它們是不是平凡得不值一提。如果我有足夠好的文字,我也能寫出一本《江城》這樣的書。

    但是事實上,我從未像何偉努力深入涪陵的日常生活一樣努力進入一個美國城市。這當然也許有個性上的原因,但更重要的也許是我並不具有何偉的耐心。持有哪國護照只是個技術細節,真正的問題在於,直到今天,美國對我來說都始終只是個學習和工作的地方而已。

    三、

    如果何偉是一名將要終身定居於涪陵的居民,他還能寫得出《江城》麼?

    我想他不會。《江城》的魅力源於他知道他隨時可以抽身而出。無論他對這座城市有多眷戀,無論它是不是成為了他精神上的第二故鄉,他都不是一個涪陵人。——他不需要在涪陵應付婚喪嫁娶,不需要給孩子找託兒所,不需要計劃什麼時候買房子買哪裡的房子,不需要在父母身體不好的時候託關係在醫院找床位。像書中寫道的那樣,他可以在面對涪陵生活中的困窘時自然而然地想起「我在牛津唸書的時候」。這不是傲慢,只是疏離所帶來的安全感而已。

    這種不負責任的愛是使得他筆下的江城如此迷人的前提條件。他固然忠實地敘述了江城的美麗,但即使當他面對它的庸俗、瑣屑、卑劣的一面時,他也無需失望和焦慮,無需面對那種在自己的身體上看到與生俱來無可剜除的醜惡疤痕的痛苦,只需要做一個充滿好奇的記錄者即可。而任何庸俗、瑣屑、卑劣在某個合適的角度看來,都可以是美的。

    我有時會覺得,我對大洋彼岸的祖國的愛越來越開始像是何偉對江城的愛。我會常常想起

  • 2 # 叫俺大牛哥

    《江城》的寫作焦點,就是海斯勒工作與生活的城市——涪陵。而圍繞著涪陵這個焦點展開的,就是海斯勒在此生活與工作的內容與程序。從陌生到逐步熟悉,從疑惑到逐步瞭解,從彆扭到逐步適應……海斯勒和他的同伴亞當在涪陵度過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兩年歲月,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無比的豐富且亟待表達與交流,《江城》大概就是這樣誕生的。

    初到涪陵,對海勒斯而言一切都是陌生的,甚至因為面臨的改變太多太快而使他產生了一種隱隱的害怕。涪陵歷來是四川省的貧困縣,在這個甚至連一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的地方,在這個即使是從事大學教師職業多年的老師都沒有可觀的待遇和生活條件的地方,海勒斯和他的同伴初來乍到便住進了學校最高階的公寓樓房,並且迅速配備了當時當地還相當精貴的電話、電視,學校甚至提出要為他倆修一個網球場……無疑,海勒斯和亞當受到的待遇是十分特殊而優越的,這在一開始令他們感到無所適從,讓他們心裡發慌。起初的“擔驚受怕”的生活在他們堅決拒絕學校修建網球場之後開始漸漸趨於平靜,作者開始真正去適應和感受涪陵,以及他在涪陵的工作和生活。

  • 3 # 海書談論

    《江城》的寫作焦點,就是海斯勒工作與生活的城市——涪陵。而圍繞著涪陵這個焦點展開的,就是海斯勒在此生活與工作的內容與程序。從陌生到逐步熟悉,從疑惑到逐步瞭解,從彆扭到逐步適應……海斯勒和他的同伴亞當在涪陵度過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兩年歲月,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無比的豐富且亟待表達與交流,《江城》大概就是這樣誕生的。

    初到涪陵,對海勒斯而言一切都是陌生的,甚至因為面臨的改變太多太快而使他產生了一種隱隱的害怕。涪陵歷來是四川省的貧困縣,在這個甚至連一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的地方,在這個即使是從事大學教師職業多年的老師都沒有可觀的待遇和生活條件的地方,海勒斯和他的同伴初來乍到便住進了學校最高階的公寓樓房,並且迅速配備了當時當地還相當精貴的電話、電視,學校甚至提出要為他倆修一個網球場……無疑,海勒斯和亞當受到的待遇是十分特殊而優越的,這在一開始令他們感到無所適從,讓他們心裡發慌。起初的“擔驚受怕”的生活在他們堅決拒絕學校修建網球場之後開始漸漸趨於平靜,作者開始真正去適應和感受涪陵,以及他在涪陵的工作和生活。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4 # 天天發表

    《江城》的寫作焦點,就是海斯勒工作與生活的城市——涪陵。而圍繞著涪陵這個焦點展開的,就是海斯勒在此生活與工作的內容與程序。從陌生到逐步熟悉,從疑惑到逐步瞭解,從彆扭到逐步適應……海斯勒和他的同伴亞當在涪陵度過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兩年歲月,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無比的豐富且亟待表達與交流,《江城》大概就是這樣誕生的。

    初到涪陵,對海勒斯而言一切都是陌生的,甚至因為面臨的改變太多太快而使他產生了一種隱隱的害怕。涪陵歷來是四川省的貧困縣,在這個甚至連一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的地方,在這個即使是從事大學教師職業多年的老師都沒有可觀的待遇和生活條件的地方,海勒斯和他的同伴初來乍到便住進了學校最高階的公寓樓房,並且迅速配備了當時當地還相當精貴的電話、電視,學校甚至提出要為他倆修一個網球場……無疑,海勒斯和亞當受到的待遇是十分特殊而優越的,這在一開始令他們感到無所適從,讓他們心裡發慌。起初的“擔驚受怕”的生活在他們堅決拒絕學校修建網球場之後開始漸漸趨於平靜,作者開始真正去適應和感受涪陵,以及他在涪陵的工作和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認為《爐石傳說》新版本看似豐富,實際是炒冷飯,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