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ily8682

    豆芽被《神農本草經》稱為“大豆黃卷”。中國發明豆芽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創造發明者已不可考。最早的豆芽,是以黑大豆作為原料。《神農本草經》中,把“大豆黃卷”列為“中品”,記做法說:“造黃卷法,壬癸日(指的是冬末春初之時),以井華水浸黑大豆,候芽長五寸,幹之即為黃卷。用時熬過,服食所需也。”對其名解釋為:“大豆作黃卷,比之區萌而達櫱(niè)者,長十數倍矣。從艮而震,震而巽矣,自癸而甲,甲而乙矣(此句指豆芽發生的過程)。始生之曰黃,黃而卷,曲直之木性備矣。木為肝藏,藏真通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大筋聚於膝,膝屬溪谷之府也。故主溼痺筋攣,膝痛不可屈伸。屈伸為曲直,象形從治法也。”早時豆芽首先是用於食療,其次用於道家養生。

    豆芽作為素菜食用,較早見於林洪的《山家清供》:“溫陵(今福建泉州)人家,中元(農曆七月十五)前數日,以水浸黑豆,曝之。及芽,以糠皮置盆中,鋪沙植豆,用板壓。長則覆以桶,曉則曬之,欲其齊而不為風日損也。中元,則陳於祖宗之前,越三日出之。洗,焯以油、鹽、苦酒、香料可為茹,卷以麻餅尤佳。色淺黃,名‘鵝黃豆生’。”同樣文字,亦見於《雙槐歲抄》。

    《東京夢華錄》中稱豆芽為“種生”:“又以綠豆、小豆、小麥於瓷器內,以水浸之,生芽數寸,以紅藍草縷束之,謂之‘種生’,皆於街心彩幕帳設出絡貨賣。”

    在宋朝時,食豆芽已相當普遍。豆芽與筍、菌,已並列為素食鮮味三霸。宋元時食豆芽,主要用於涼拌。《易牙遺意》記其方:“將綠豆冷水浸兩宿,候漲換水,淘兩次,烘乾。預掃地潔淨,以水灑溼,鋪紙一層,置豆於紙上,以盆蓋之。一日灑兩次水,候芽長,淘去殼。沸湯略焯,姜醋和之,肉燥尤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用萬用表測汽車電瓶虧不虧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