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書情畫心

    小孩的表現,直接體現的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還有生活中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親人,鄰居,一起玩耍的小孩等影響。

    最直接的是父母給的影響,所以孩子出現一些不可思議的情況,要先思考反省自己作為父母,是不是有些行為不合適導致影響孩子。

    兩歲的孩子還不具備好壞利弊的思維辨別能力,所以只會模仿體驗身邊最親熱的人的行為方式和言辭。

    從我個人觀點來說,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孩子是父母的老師。

    因為我們作為成年人來講,知道對錯,但是不一定做的好,還摻雜了許多不客觀的各種觀念。

    而小孩則是人之初,性本善,許多孩子身上的品質,是高於我們大人的。

  • 2 # 仨個寶寶

    1

    第一步:改變想法,重新構建“攻擊侵略”

    “娃哭著喊著再吃一顆糖”和“娃上手打人搶別人的玩具”,我們通常傾向認為,後者更嚴重。

    我們為什麼對孩子的打人、踢人、咬人、搶玩具行為格外牴觸呢?

    因為在成人的眼中,這些都屬於攻擊侵略性的行為。

    攻擊侵略這個詞帶有相當負面的含義,它意味著侵略者正在給被侵略者造成痛苦或傷害。

    但是,其實細細思考孩子們的“攻擊性”就會發現,他們不是“壞”或“頑皮”,他們只是“正在度過艱難時期”。

    從這個角度去觀察孩子的行為,我們就可以更溫和的幫助孩子應對困難。

    這個觀念的轉變,是我能跳出情緒的怪圈,相對客觀的處理攻擊行為最重要的一個轉變。

    我不再因為她的行為覺得羞愧,不再覺得是她讓我難堪和丟臉,也不再潛意識中認識是自己無能“沒有管教好她”。

    我只是看到,我的孩子正在經歷一段困難時期,而年幼的她、缺乏經驗的她,只是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

    而我要做的,是如何正確的幫助她度過這個階段。

    有點阿Q精神吧?

    但是,特別有效。

    其實我們都明白這一點,那就是:如果你對某種行為本身有偏見,那麼你的處理方式一定帶有偏見。

    如果你認為孩子在攻擊,那麼你首先想的是如何壓制、控制甚至抹殺他的攻擊性;如果你認為孩子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那麼你首先想到的是教他怎麼說、怎麼做。

    2

    第二步:如何輕鬆處理這些“困難時期”?

    試著找出孩子可能會“經歷困難時期”的原因,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

    原因一:缺乏溝通

    根據我的經驗,大部分孩子攻擊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溝通障礙。

    他們有限的溝通水平,還不足以像成人一樣妥善的處理問題。

    他們有限的認知水平,也不足以像成人一樣對物權所屬有清晰的認知,並剋制自己不去覬覦別人的東西。

    既不能控制自己所想,又不能控制自己所為,你說這困難夠不夠大?

    所以很多寶寶的第一反應,就是用自己最熟悉,也最容易操作的“肢體語言”去溝通——想要,就搶!搶不過,就打!

    所以,這個時候,需要做的,是驗證孩子的感受——與他們建立情感聯絡——重複規則——引導他正確的溝通和表達。

    比如:

    你喜歡豆豆的玩具,你想拿過來玩是嗎?

    媽媽知道你很想玩。

    但是,那是豆豆的玩具。

    不過,我們去問他可不可以拿你的恐龍跟豆豆交換玩?

    原因二:情緒失控

    當孩子們生氣、憤怒的時候,他們會變得非常難以控制。

    但這些情緒的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身體上的變化,對寶Bora說是陌生的,通常,寶寶是不知道如何宣洩這些負面情緒的,這種失控感讓他們覺得害怕,運用的自然還是熟悉的身體語言:

    沒得到想要的生氣了,就摔東西!

    被制止憤怒了,就打人!

    被拒絕生氣了,就咬一口!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摸索更多的方式,幫寶寶透過多種方式,學會在不打或不踢的情況下平靜身體,平靜心情。

    比如常在紙上亂寫亂戳亂畫、踢沙堆、扔(摔)我告知過的安全的毛絨類玩具。

    每個孩子不一樣,多試一些方式,總能找到適合自己家寶寶的。

    原因三:過度刺激

    當孩子們受到過度刺激時,即便是過餓過累導致的身體勞累,他們都會感到害怕,並且不知道如何迴應,這種情況下更容易出現行為失控。

    問自己幾個問題:

    寶寶有足夠的睡眠嗎?

    寶寶現在特別累嗎?

    周圍的環境讓他覺得有壓力嗎?

    父母要去學著識別這些“觸發器”,識別過度刺激的前兆。

    比如很多寶寶不能處理過於喧鬧嘈雜的環境,那麼如果你要帶孩子參加一場聚餐,在被過度刺激之前,最好就將他從這個環境中抱離。

    如果不能選擇離開,那就給予他們應對技巧或準備其他安撫方式。

    比如食物、玩具、發明好玩的遊戲,找到幫助他們能在壓倒性的情況下保持冷靜的東西。

    否則,就不能怪孩子在席間不領情的哭鬧、甚至攻擊過來友好打招呼的親朋好友。

    每次跟著參加大型家庭聚會都會煩,因為每次人們邊吃邊說就是幾個小時。

    但她基本都能較有禮貌的全程堅持下來,不是她有多乖,而是每次發現她快要沒耐心時,我便想些法子讓她“再堅持”玩一會兒。

    這是某次聚會上,我拿某朵擺盤用的鮮花做成染指甲花給孩子們玩。

    發現這個遊戲之後,已經開始暴躁的要哭、要搶、要打、要走的幾個兄弟姐妹們又乖乖玩了半個小時。

    其實一旦你能夠確定是什麼導致攻擊行為和失控狀態,大部分時候,都能針對性的去解決它。

    很多時候,一旦大人的心態擺正了,搞定孩子其實很簡單,只是大部分時候,我們並不能跳出來做到冷靜的解決問題。

    所以才要記住,孩子們不是“壞”,不是故意搗亂惹你生氣,他們只是此時很艱難、很難過,他們相信,並需要,我們會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 3 # 有啦寶貝育兒

    試試用這六句話來引導孩子

    1.我知道你是因為··· (事件),所以你···(情緒)才···(咒罵的話語): 例:我知道你是因為覺得這樣不公平,所以你很生氣,你才罵弟弟是笨蛋。這樣可以先幫孩子把情緒的因果及感受整理出來

    2.當你···(情緒),你可以選擇說···例:當你感覺生氣,你可以選擇說:弟弟希望你拿我文具前要徵求我同意。這樣可以告訴孩子在面對情緒可以有多種處理辦法,幫孩子建立合適的表達

    3.當我聽到你說···(咒罵的話語),我感到···(自己當下的感受) 例:當我聽到你罵弟弟是笨蛋,爸爸覺得很難過!此時要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如果你難過你就說難過,如果你是擔心就說擔心,孩子能感覺到你的感受,當你如實的表達,孩子才會理解。4.你知道…(咒罵的話語)的含義是···,表示··· 例:你知道笨蛋一詞通常指智力低下人,是髒話,說這樣的話表示自己沒禮貌,你想表達的是什麼呢?解釋咒罵詞語的意思,這很重要,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罵人,其實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此時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

    5.原來是這樣,你說出來我才知道你的想法 例:原來是這樣,弟弟沒有經過你同意就拿走了你的文具,你很生氣,你只是希望弟弟能經過你同意後再拿走。當孩子冷靜下來,就容易表達罵人的原因在哪裡。然後就要適時讓孩子懂得,大人不是什麼都知道的,孩子你不說,沒有人會知道你在想什麼。 ◆6.那你下次可以這麼說… 例:那你下次可以這麼說:弟弟我希望你徵求我同意後再拿我的文具。引導孩子,在遇到類似事件時,適當的溝通方式,就能避免你們雙方的不愉快發生。 說完這六句話,接下來就是約定了,既然已經知道了這是罵人的話語,要和孩子約定不可以再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愛你的妻子嗎?